關於元宵節的由來是什麼

  農曆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在古代,這一天是小姐跟情人約會的節日,所以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你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嗎?下面小編就告訴你元宵節的由來,一起看看吧!

  元宵節的由來

  其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其二,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據瞭解,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瞭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必將影響貢獻。”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藥,叫他們慢慢地發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師下凡照此辦理。

  夏曆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裡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性大發。人們就東家請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遊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幹,這樣下去,如何得了。”玉帝聞奏,十分驚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玉帝准奏,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圓,裡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延續下去,就形成了過年的習慣。

  海南元宵節習俗

  【白沙】吃油煎元宵、耍燈、踩高蹺,熱鬧“過大年”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名“燈節”,白沙縣又叫“過大年”,實指正月十四到十六這三日,民間吃元宵或油煎元宵。過去,縣城及鄉村都要舉行掛燈、耍燈等民間文藝活動。其中以耍燈為主,通夜演戲,稱“天明戲”。並表演綵船、地驢、水獸、社火、龍燈、獅子等民間舞蹈,小孩子提著各種燈籠上街玩耍,到處鑼鼓喧天,一派熱鬧景象。現在掛燈、小孩提燈玩耍者減少,多由文化部門舉辦燈展、猜燈謎活動,城鄉一些單位表演獅子、彩龍、採蓮船、踩高蹺等。

  【定安】元宵吃艾粑收穫吉祥與幸福

  “定安艾粑飄出椰香濃”,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傳統。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餡料製作的小吃,有各種餡類,芝麻類、花生類、椰絲類等。但它並不注重餡料,而更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軟滑而不粘,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剝掉外面的一層綠綠的葉子,輕輕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軟軟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元宵吃艾粑象徵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豐收和歡樂,友好與情誼。

  【陵水】“遊公日”變“遊燈日”

  元宵遊燈是是陵水縣人民每年元宵佳節傳統習慣。民國時期,每年農曆正月的十三日至十六日是元宵節的“遊公日”。在這四個晚上,各廟“公”的賢子賢孫們,肩抬用木頭雕成的“公”,手執多彩多姿的燈籠,穿街串巷遊行,活動一般從晚上8點左右至第二天早上才結束。建國後,遊“公”活動停止。直到80年代初期又才恢復,但遊“公”已被遊“燈”所取代,該活動由政府組織,由各廟宇所在地基層組織進行活動,各廟宇信徒們或用卡車,或用小型汽車,用布裝燈光、電器,花卉製成多姿多彩的花燈。元宵當晚,人們都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陵城鎮觀賞一年一度的陵水元宵燈會,場景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