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藥的副作用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肝功能損傷

  最常見的副作用,常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或者黃疸,或無反應。除了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基本不損傷肝功能以外,其餘藥物均可造成肝功能損傷。嚴重程度***從重到輕***依次為:利福平,吡嗪醯胺,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勞亭,左氧氟沙星,克拉黴素等等。肝功能轉氨酶高出兩倍***谷丙,穀草正常為40***利福類藥物及吡嗪醯胺必須停用,大於3倍或者出現黃疸所有抗結核藥物必須停用,同時加強保肝治療。

  2.過敏

  也很常見,包括藥物熱,皮疹,面板瘙癢,流感症候群。較嚴重過敏必須停藥,過敏狀態消除後需逐個藥物小劑量試用,輕度過敏可服用抗過敏藥物觀察。出現過敏情況的時候,不論輕重,絕大部分的時候,需要到醫院,聽從醫師的指揮,很多時候需要住院治療觀察。

  3.胃腸道反應

  可導致的藥物基本同肝功能損傷。但複查肝功能正常,這個時候需要加強止吐保胃治療,嚴重需考慮停藥或換藥,謹遵醫囑行事,切莫自作主張。

  4.周圍末梢神經炎

  表現為四肢末端麻木,針刺感等等。這個主要是異煙肼所致,出現時候考慮加用維生素B6對抗。一般5-10mg/日。大劑量異煙肼時,可以加至30-100mg。

  5.視神經損傷

  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疲勞,眼乾澀,異物,酸脹,視物模糊,近讀力差,視野變小,視色差等等。主要由乙胺丁醇導致,可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失明。出現後可立即停用乙胺丁醇,加用維生素B6,煙醯胺,血管擴張藥物,一般可在2-6個月,逐漸恢復。

  6.聽力下降,前庭功能損傷,腎功能損傷

  表現為眩暈,共濟失調,腎功能指標上升等,主要由於鏈黴素,阿米卡星,捲曲黴素類藥物導致,一旦出現必須停用此類藥物。

  7.關節酸困

  多由於吡嗪醯胺所致的高尿酸血癥所致,沙星類藥物亦可導致此類表現,多喝水加快排洩可減輕。

  8.血常規白細胞降低

  嚴重可導致骨髓抑制,常見有利福類藥物,鏈黴素,左氧氟沙星等等,給予升白細胞對症治療。

  結核藥的服用方法

  早期:是指結核病確診後,立即進行治療。結核病早期,病變部位的肺泡壁充血,血液供應較好,有利於藥物滲透和進入病變部位。早期病變部位的結核菌正處在生長旺盛期,此時能發揮藥物最佳作用。在早期,病變肺組織破壞少,病變多為可逆性,治療及時,肺組織易於恢復。另外,早期治療可降低結核病人的傳染性。

  聯合:聯合即是選擇作用機制不同、作用於不同生長狀態的結核菌群的藥物聯合應用,以增強抗菌作用,防止耐藥性的產生。

  適量:選擇既能發揮有效殺菌或抑菌作用,同時病人又能耐受的劑量。劑量過小不能抑制細菌的繁殖,易產生耐藥性;劑量過大易產生毒副反應。

  規律:是化療成功的關鍵。即在規定的療程時間內持續不斷地執行規定的合理化療方案。

  全程:堅持化療的全療程,目的是減少復發。

  用藥注意事項

  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痰及其他病灶分泌物中結核菌的情況,病變性質、範圍,臨床結核病的型別,結核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抗結核藥物的作用機制、強度等因素選擇藥物。

  安全性:多數抗結核藥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因此醫生選擇用藥時會了解下列情況:

  ①既往病人的健康狀況,如肝、腎疾病史及其功能狀態等;

  ②慎重考慮具有相同毒副反應的藥物的聯用。

  可接受性:藥物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病人易接受。

  這些原則是國內外學者在多年治療結核病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的經驗,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是結核病人在結核化療中應採取的方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治癒結核病,減少復發。

  如果偏離了這些原則,將會造成結核病的延誤治療、病情惡化、結核菌的耐藥、甚至成為耐多藥結核病或難治性結核病,以至於終身難愈。偏離這些原則的原因主要有病人自身、醫源性和藥物三方面。①有些病人不遵醫囑用藥,只重視症狀的有無,有症狀時服藥,沒有症狀時自行停藥,造成間斷不規律用藥。另有一部分病人看說明書或道聽途說抗結核藥物副反應多而不敢用藥,或用用停停,或症狀稍有好轉後即自行停藥,造成間斷不規律用藥或療程不足。②醫源性方面主要表現在制定的化療方案不合理,藥物聯合不恰當,藥物劑量及療程不合適。③藥源不足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定期複查:在結核病的化療過程中,要遵醫囑定期複查。複查的目的一方面瞭解病情的變化,如胸部X線變化、痰及其他病灶分泌物中結核菌的檢查等。另一方面因抗結核藥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反應,尤其是對肝、腎功能的影響,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等。如發現問題,可及時予以處理。

  總之,化學治療是當前治療結核病的主要手段,科學、合理地應用抗結核藥物是治癒結核病的基礎,如果我們不失時機的把握好這個有力武器,相信大部分結核病會徹底治癒。

  肺結核的臨床表現

  1.症狀

  有較密切的結核病接觸史,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後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2.體徵

  肺部體徵依病情輕重、病變範圍不同而有差異,早期、小範圍的結核不易查到陽性體徵,病變範圍較廣者叩診呈濁音,語顫增強,肺泡呼吸音低和溼囉音。晚期結核形成纖維化,區域性收縮使胸膜塌陷和縱隔移位。在結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積液時,胸壁飽滿,叩診濁實,語顫和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3.肺結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結核分型 ①原發性肺結核***Ⅰ型*** 肺內滲出病變、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的啞鈴狀改變的原發綜合徵,兒童多見,或僅表現為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②血型播散型肺結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和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兩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陰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佈均勻的粟粒狀陰影,隨病期進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肺出現大小不一、新舊病變不同,分佈不均勻,邊緣模糊或銳利的結節和索條陰影。③繼髮型肺結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變以增殖為主、浸潤病變為主、乾酪病變為主或空洞為主的多種改變。浸潤型肺結核:X線常為雲絮狀或小片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滲出性***或結節、索條狀***增殖性***病變,大片實變或球形病變***乾酪性—可見空洞***或鈣化;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多在兩肺上部,亦為單側,大量纖維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狀,肺組織收縮,肺門上提,肺門影呈“垂柳樣”改變,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區域性代償性肺氣腫。④結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側胸腔積液,小量為肋膈角變淺,中等量以上積液為緻密陰影,上緣呈弧形。

  ***2***分期 ①進展期 新發現的活動性肺結核,隨訪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現空洞或空洞擴大,痰菌檢查轉陽性,發熱等臨床症狀加重。②好轉期 隨訪中病灶吸收好轉,空洞縮小或消失,痰菌轉陰,臨床症狀改善。③穩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穩定,痰菌持續轉陰性***1個月1次***達6個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連續轉陰1年以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