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醉藥的副作用

  麻藥是一種我們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經常會使用到的藥物,在進行手術的時候由於會出現疼痛的情,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麻醉藥可導致迴圈衰竭而心跳停止

  從麻醉藥的作用上講,全身麻醉藥從呼吸道吸入或經注射到人體後,隨血液迴圈迅速到達大腦,使中樞神經麻痺,病人失去知覺而產生全身麻醉。區域性麻醉藥是指用於手術區域性的麻醉藥,阻斷區域性神經傳導。使手術部位的疼痛刺激不向大腦傳遞。達到抑制疼痛的效果。 在談到麻醉藥對人體的危害時,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利有弊,麻醉藥也不例外,它對人體是有一定危害的。如全身麻醉藥可抑制大腦功能,影響呼吸,導致缺氧,甚至可導致迴圈衰竭而心跳停止。區域性麻醉藥雖說作用在區域性,但毒性較大,一旦出現中毒同樣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這僅僅是麻醉藥本身的副作應。

  麻醉藥對孩子器官影響大

  因為孩子的各個器官發育還不完善,身體代償功能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發生麻醉意外。因此,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術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當然還是儘量不麻醉的好,這樣安全係數會相對提高。但對於較小的孩子確實只有通過麻醉才能順利完成手術的,家長則完全不必擔心影響孩子的智力而拒絕麻醉。當然,麻醉藥作為一種特殊的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麻醉過程也不是一根針插進去讓孩子睡了這麼簡單,需要專業的麻醉醫生在認真選擇適應症和掌握好藥物劑量後才能安全使用,而且手術中需要具有高度責任心的麻醉醫生仔細觀察患兒對藥物及手術的反應,同時對可能發生的意外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會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又能儘量減少和避免意外的發生。

  麻醉藥的分類

  按照國際禁毒公約,將活性精神物質***psychoactive substance***分為了:麻醉藥品***Habitforming Drug***,精神藥物***Spirit Drug***,其他依賴***物。

  從自然屬性來講,這類物質在嚴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臨床治療價值,稱為藥品。

  從自然屬性來講,如果為非正常需要而強迫性尋求,則這類物質失去臨床治療意義,則稱為***。

  因此,***一詞是一個相對概念。當然,仍然存在一些由於其藥物成癮性高等原因而已經不作為藥物使用的***如***等***則只視為***。

  麻醉藥物大致可分為:

  阿片類:包括天然來源的阿片以及從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類 :***,古柯鹼等

  ***類:包括各種***的製劑,其有效成分為THC

  另外還有一些合成製劑用於臨床。

  麻醉藥的研究歷史

  麻醉劑是中國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國醫學中已經有麻醉藥和醒藥的實際應用了。《列子·湯問篇》中記述了扁鵲為公扈和齊嬰治病,“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術再用“神藥”催醒的故事。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據《後漢書》記載,華佗發明了麻沸散,“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段關於割除腫瘤或腸胃吻合手術的描述與現代外科手術的情景驚人地一致,無怪華佗一直被尊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藥進行胸腔手術的人。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問世,對外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華佗發明和使用麻醉劑,比西方醫學家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說,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麻醉劑的研製和使用者。遺憾的是華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傳。  西醫用笑氣、乙醚、氯仿等化學麻醉劑進行外科手術僅有150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在中世紀,歐洲也在祕密使用類似麻沸散或***一類的藥劑。美國人拉威爾***Lawall***在1926年出版了《世界藥學史》,他認為中古時代阿拉伯人所用的一種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擅長此術,他還尊稱華佗為“中國的希波克利特”***Hippocrate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藥之父***。  在這裡,我們可以從西方的筆記和小說中追述一下麻沸散西傳的蛛絲馬跡。  1298年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述了阿拉伯國家關於“山老”阿拉亭的傳說。“山老”為了訓練刺客,用一種麻藥酒將青年人麻醉,送到“極樂國”中去享樂,過一段時候再麻醉了送回來訓練《馬可·波羅遊記》第一卷,第二十三、二十四章***,這種麻藥酒是否由中國傳去雖然沒有明證,但這種做法與《聊齋志異》中的“天宮”中的情節極其相似。  較馬可·波羅略晚一些的卜伽丘在名著《十日談》中曾講到一個修道院長從萊望的王公那兒得到一種藥粉,據說就是“山老”用的藥粉。依照用量多少,可以隨意讓服藥的人睡的時間長些或短些,睡的像死去無二《十日談》第三天,故事第八***。在另一個故事中則講到一個名叫馬才奧·臺柱·蒙太的醫生,提煉了一種麻醉藥,讓病人喝了就可以要他睡多少時候都成,以便順利開刀***《十日談》第四天,故事第十***。這說明麻醉藥已從阿拉伯國家傳到歐洲。  較卜伽丘又晚一些的義大利作家斑德洛在16世紀中寫出短篇小說集,在第二卷故事九中敘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其中教士給朱麗葉服了藥粉而假死。後來英國莎士比亞據此故事寫出了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這些材料中可以進一步看到口服麻醉劑西傳的蛛絲馬跡。  實際上,這種口服麻醉劑在歐洲並未廣泛流傳和應用。長期以來,歐洲在拔牙、截肢或醫療戰傷時大多是捆住病人或用棍擊頭部將病人打昏後硬做。只是150年前才創立了化學麻醉法開拓了西醫外科,後來又發展為注射用的麻醉針劑,並在世界廣泛傳播。  麻醉湯劑是中國的獨創,用量多少可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時間,服過量會出現假死現象,這也曾為壞人利用,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續集》中曾指出:“或雲,今之貪官汙吏,髒過盈溢,被人所訟,則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貪官汙吏用口服麻醉劑搞假死以逃應得的懲罰,這應該是麻醉劑的又一種不正當用途,但也說明中醫麻醉劑的藥性已被更多人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