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演講稿範文

  怎麼樣才叫做聽話?什麼才是好學生和偽好學生?估計這個話題很多人有話說,對於好學生的定義,究竟如何才是正確的?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的優秀演講稿,一起來看看吧!

  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演講稿篇1

  文明,體現一個人的道德;紀律,彰顯一個人的底線。“講文明,守紀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以實際行動來證實!

  文明,展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而不是形同漠然;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而不是無動於衷;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而不是妄自尊大;是遇見師長時的問候;是不小心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高尚品德!

  然而,這種高尚卻時常被我們忽略!

  校園裡這麼多垃圾箱,然而碎紙屑、包裝袋、汽水瓶卻還時常可見!我們總是錯誤的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有何妨!但我們卻忽略了自身的文明所在!

  每天行走於校園,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粗話、髒話;隨地吐痰,似乎也很普遍!大家不妨想想新加坡,一個被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國家。要是在地上吐口痰可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而現在的我們呢?有幾個人能對隨地吐痰引起注意呢?寥寥無幾啊!同學們,假如我們誰都不去提起注意,那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古國會成為什麼樣子?我們還怎敢在世人面前展示我們的文明?

  同學們,文明,體現在每個人身上,每個生活細節中都會得到展現!我們必須要引起自身的重視!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擾亂公共秩序。可千萬不能讓五千年的文明喪失於我們手中!那樣我們就會成為國家的罪人,成為民族的罪人啊!

  文明自在人心,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向往文明,渴望文明!可為什麼我們自己有時就做不到呢?是自己約束不住自己?那我們在紀律面前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眾所周知,學校明確規定不允許學生吸菸。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曾屢次告訴大家不讓外出!可為什麼還是有人接二連三的去挑戰呢?不讓打架!不允許打架!可還是會有人不屑一顧!

  “守紀律”!我們究竟守得是哪條紀律?紀律,是用來維持秩序的!沒有紀律的維持,我們的學校會成什麼樣子,這個世界又會成為什麼樣子呢?恐怕現在只有上帝才會知道!

  同學們,請記住:文明,體現一個人的道德;紀律,彰顯一個人的底線。“講文明、守紀律”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讓我們共同用實際行動來向世界證實!我們並沒有忽視掉祖先傳承了五千年的精髓!

  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演講稿篇2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在這個彌溫著清新香氣的校園裡,有我們優雅的行為鬥志昂揚的12號和老師的淳淳教誨,所以我認為美好的世界必須有我們的公德意識,遵守紀律和美好的道德參與。

  樹立公德意識,需要我們具有公共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例如,在我們學校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餐廳秩序混亂和擁擠人群中橫飛的髒話及怨氣,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就要求我們靜思一下自己的行為,當聽到急促的哨聲我們應觀察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合理,假使每個同學都能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餐廳就是一道美的公德風景線。此外,你是否還經常看到某位同學在行走時將手中的垃圾瞬間丟擲,你是否經常注意到一個或兩個一次性杯子孤獨地躺在路旁。……大家沒發現嗎,這樣的行為對於百年淮中是多麼的不相襯啊!公德,很多人聽起來會感到遙遠空洞,但仔細想想,公德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身形相隨。現在,大家靜聽一下,是否還有同學在下面竊竊私語?此刻做一個真誠的聽眾難道不是公德的體現嗎?而此刻有人竊竊私語或爭分奪秒的學習是公德的體現嗎?

  曾經有一句臺灣某中學校長教育學生的名言:“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在這裡我認為改為“餐廳秩序,我的責任”更符合我們樹立公德意識的標準,作為淮中驕子我們能夠做的到嗎?

  眾所周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雖是嚴明的,卻是對我們十分有益的,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規範自己的行為,一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我們淮中典型的“十六條”,百是有我們淮中百年深厚內涵的折射,我們應以百為驕傲,遵守紀律是每個個良好素養的體現。另外,紀律也在潛移默化地幫助著我們避開很多的誤區,因此時, 風華正茂,激情飛揚,會在恍忽中放羈自己,所以遵守紀律會時刻提醒著我們,規範著我們,啟示著我們,同時在4、5月校風大整頓之際,我相信在2月後簡短而明徹的髮型,樸素大方的著裝,透露著我們身為高中生的陽光氣質,洋溢著活潑自信,映襯著我們美麗的校園,百年的榮耀,成為我們淮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做一個守紀律,有道德的高中生,我們要有責任心,有愛心、自信、自強,我們身邊同學熱心的幫助細緻的指點,在學習上,面對同學的問題,要耐心指導,遇到不懂的問題也要虛心請教他人,在班級內不喧鬧,不追逐,為學習和休息的同學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生活中,與同學和睦相處,胸懷寬廣,禮貌待人,……我們肩負著淮中的榮譽,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只有美好的道德作底盾,我們才能更好的。公德我心,文明我身!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就從現在開始,樹立公德意識,做一個文明之人,百年淮中將以你為驕傲!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去打造美好的明天!

  聽話的學生是好學生演講稿篇3

  現在的青少年普遍具有叛逆心理,聽不得“聽話”二字。你若不說還好,若是叫他聽話,他就偏不聽。有些人更是錯把“聽話”等同於“懦弱”和“沒有個性”,從而將“不聽話”看作是“反抗精神”的體現,結果最終走了許多彎路,做了許多無謂的犧牲,悔之晚矣。

  那麼,“聽話”,其中何為“話”呢?一是指導,即師長之教誨,前人之經驗,不聽則可能迷途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二為勸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若有錯而不自察,又怎可不再聽他人勸告?三為批評,雖然有時言詞過於激烈,但須知這全是出自師長“恨鐵不成鋼”的一片愛心啊!以上三“話”,誰能不聽?誰敢不聽?若“不聽”,則不但會讓你是非不分,而且令你身處迷途,卻無“藥”可救!

  至於師長的要求,我們作為學生,則更不可不聽,試想戰場上的士兵若都不聽將軍的話,或自作主張,或無所適從,豈非要自毀“鋼鐵長城”?工人若都不聽管理者的話,工廠必將一片混亂甚至最終停產,那工人們又依何生存?依此推想,學生若不聽老師的話,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將無法維持,那我們還談什麼擔當使命?還談什麼振興中華?

  但也有人認為,是“聽話”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磨滅了我們的創造精神。可事實恰恰相反,沒有前者我們就根本談不上什麼“創新”。“創新”是從傳統中走出來的。沒有哪個人生來就會創新,因為它需要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作基礎。如果沒有對前人成果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沒有對優秀傳統的發揚繼承,創新便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稽之談。所以,要想有所創新,就先要學會“聽話”,從前人的智慧裡尋找新事物的生長點。

  昔日楊萬里與人談及晉人幹寶,誤說為“於寶”,旁人告之應為“幹”,楊萬里便稱此人為“一字師”,此可謂得“聽話”之小益。古時,項羽不聽范增言,放走劉邦,終落得在烏江上演一幕因“不聽話”而致身死國滅的悲劇。歷史上同樣的悲劇又何止這一出,正所謂“聽話”好!

  當然,既有善言,也一定有些“話”是落後的,不妥的,但壞的東西也不一定無用,我們可以拿它來做反面教材,以儆己正人。言如心鏡,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選擇,把“聽”來的“話”認真做一番分析判斷,把好的成分吸收轉化為生命的營養,那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眼睛變得更加明亮,頭腦也更加明晰了。此時的你自然會同意“聽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