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成功的事例

  在成功的路上,我們只有不懶惰,不膽怯,腳踏實地的,勤奮不輟,才能取得輝煌的成果。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林尚沃

  林尚沃是19世紀朝鮮最著名的商人。他眼光獨到,極富傳奇色彩。一天,有三個人不約而同來向他借錢,都說是要去做生意。林尚沃答應了,不過先只給他們各一兩銀子,要看5天后能賺多少錢再作決定。第一個人用銀子買草繩做草鞋,掙了5分銀子;第二個人買來材料做風箏,正趕上春節,好賣,掙了1兩銀子;而第三個人則說,1兩銀子能幹什麼呢?他拿了錢就去喝酒,喝到只剩1分,就買了張紙託人給林尚沃捎了一封信:我要去寺廟裡讀書,請提供些開銷。林尚沃讓人送了10兩銀子去寺廟。5天很快過去了,林尚沃決定借給編草鞋的100兩銀子,借給做風箏的200兩銀子,而給第三個人1000兩銀子。

  有人不解,問何故。林尚沃說:“編草鞋的兢兢業業,不浪費一分錢,不會餓死,但也成不了富人;做風箏的比編草鞋的聰明,有頭腦,善於把握時機,但僅看到眼前的時機是不夠的,他也許能成為富人,但成不了鉅富;至於那書生,不為錢所累,順其自然正是賺錢的最高境界。如果為錢拼命,根本掙不到錢;如果過分追逐,事業肯定失敗。”一年後,編草鞋的還清了本息,還開了一間鐵匠鋪;做風箏的販賣鹽和幹海貨,已經開了5間店鋪;而寫信的小子空手而回,他拿了錢去平壤,被一個妓女迷住,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銀子已經沒有了,回來的路費都是向妓女借的。林尚沃決定再借給他2000兩銀子,一年後再見。

  但結果那傢伙壓根兒沒露面。一晃8年過去,那個人回來了,向林尚沃借10輛牛車,並要求安排些人。林一一應允。10天后,10輛牛車裝滿了質量上乘的6年參回來了,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連林尚沃也感到意外。要知道一牛車一馱貨,10馱人蔘值10萬兩白銀。那人道明瞭原委:幾年前他懷揣2000兩白銀,馬上去找那妓女,和她結了婚,過了幾天好日子,直到銀子只剩100兩,他全部買了人蔘種子,振作精神,離開平壤去了開平,在深山老林裡選中一處背陰的山坡,將種子隨風撒下。然後回平壤和妓女開了家酒館。6年過去,那片山坡已成參田,為他帶來了鉅額財富。為報答林尚沃,貨值10萬兩白銀的人蔘他只要了5萬兩,沒費太大的力氣掙了筆鉅款,結果皆大歡喜。不去刻意追逐,順其自然者成大器,這是林尚沃的識人之道。成功有時並不需要刻意而為,一個人執著於目標苦苦追求,反而會為其所累;只有懂得放下,放下渴望成功的那顆心,順其自然,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

  篇2:與生命博弈,更多靠自己

  2014年l1月18曰,“網際網路金融中國夢·創業夢”全國高校巡迴公益講座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一場《我與世界不一樣》的主題演講讓到場的嘉賓潸然淚下,也讓在座的“夢二代”熱血沸騰。引起這場轟動的演講人只是一個25歲的大男孩——楊孟衡。

  楊孟衡出生在雲南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但命運捉弄人,“不幸”這位不速之客,總是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造訪。6歲的小孟衡在玩耍時,不小心觸碰到十萬伏的高壓電,導致高位截肢。面對終日以淚洗面的母親,懂事的楊孟衡這樣安慰母親:“我只是失去了雙臂,但我還有雙腿,只要心理健康身體就會健康。”這些擲地有聲的誓言說出後,他就開始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

  楊孟衡從失去雙臂的痛苦中迅速恢復過來,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總是一邊點著火,一邊冒著煙。很多人還在懷疑他生活是否能自理,需不需要專門的人來照顧的時候,他早已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用雙腳代替雙手的功能,吃飯、穿衣,甚至自己洗衣服,應付了生活中的諸多困難,他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很小的時候,楊孟衡就有站上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目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14歲時開始進行艱苦的游泳專案訓練,15歲那年,他入選雲南省游泳隊,為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行專業訓練。不論嚴寒酷暑,他總是和游泳池為伴。體育鍛煉總是以資料說話,他每天要練習10千米以上***50米的游泳池200個來回***,冬天戴著腳蹼練習,雙腳被磨出水泡,遊過的水面留下的鮮血和泳池的水融匯在一起,泳池的水都被染上淡淡的紅色。

  可命運總是不斷和楊孟衡開玩笑,奧運會賽前一個月訓練時他的軟組織挫傷,比賽失利,他最終沒有機會進國家隊,也沒有更好的發展前途了。沒有耀眼的光芒來照亮楊孟衡,讓他繼續走體育立身這條路,世界冠軍的夢想只能擱淺在那一方狹小的游泳池裡。

  然而勇者永遠不會向命運低頭,楊孟衡馬上轉而通過另外一條道路實現其他理想——通過高考上大學。將近三年時間完全離校,剛剛回到學校,他什麼都不會,年級八百多個人,他的排名是倒數第一。他心想,讓我在教室裡面坐40分鐘,不如叫我在游泳池裡面遊個5千米。同學都很聰明,反應都很快,基礎都很好,而他只有一身力量,其他什麼都沒有。當時楊孟衡很清楚,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一定要考上大學。霞光初暖時起床,暮色沉沉時睡去,大腦裡每天都要儲存很大的知識量,就像他所說的那樣:像呼吸一樣學習。

  因為有一顆勇敢的心,他堅持總比其他人多努力一點點,不斷攻克學習中的各種難題,一路風雨兼程。天道酬勤,在2010年的高考中他終於以總分594分一舉奪得雲南省宜良縣文科狀元的桂冠,進入中山大學學習。大學四年,他去過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做過四百多場演講,嘗試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生活也終於不再辜負他的一路拼搏,畢業後他被中山大學保研雲南大學;回到家鄉後他又很快成立了夢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事教育培訓。從個人工作室開始,以演講為載體,邊讀研邊創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他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高大俊朗的外形、謙虛有禮的談吐,如今從楊孟衡身上找不到絲毫弱者的特質。“如果你們能在我的臉上看到陽光,那是因為有人把陽光灑在我的臉上”,楊孟衡一直心懷感恩,也用親身經歷鼓勵著後來者,鼓勵更多比他身體條件還要健康、健全的人們:與命運的博弈,更多的是靠自己,只要堅持,夢想就不會是高不可攀的幻影。

  篇3:馬化騰

  馬化騰,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對網際網路上那隻戴著紅領巾的小企鵝QQ形象,你一定非常熟悉了。它改變了數億人的溝通習慣,創造了一種網路時代的文化,引領出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QQ的孕育者就是馬化騰。

  網路玩家

  1984年就隨父母從海南來到深圳的馬化騰曾經很喜歡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在深圳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計算機水平已令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種病毒的“剋星”,會為學校的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苦苦生存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深圳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1997年,馬化騰第一次認識了ICQ。一見面,他便被其無窮的魅力所吸引,就立即就註冊了一個號。可是使用了一段時間,他覺得英文介面的ICQ在中文使用者中想推廣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於ICQ的中文版本工具呢?

  1998年11月,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合作,在深圳註冊了深圳的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決定開發一箇中文ICQ軟體。從此,他踏上了創業征途。

  差點賣掉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網際網路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初,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使用者歡迎。在馬化騰為資金犯難的時候,他起了要把QQ賣掉的想法,先後和四家公司談判,都以失敗告終。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網際網路開始升溫,受昔自老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次的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的投資。從此,新的一輪創業開始。截至2004年9月,騰訊QQ總註冊使用者數為3.55億,活躍使用者數1.19億,QQ最高同時線上730萬、QQ遊戲最高同時線上78萬,躍居中國第一大休閒遊戲門戶。

  專注做事

  馬化騰的成功,有人總結原因說是運氣太好。而馬化騰總結說,是對QQ的專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他是一個專注的人”,幾乎所有業內夥伴提到這位才34歲的老闆,都會用“專注”這個詞。五年來,騰訊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規範QQ服務的工作,是國內唯一專注從事網路即時通訊的公司。

  馬化騰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他上網只有一個目的,在網際網路的犄角旮旯裡發掘新的商機。QQ秀就是他在網上覓到的一塊肥肉。偶然一次,馬化騰發現韓國推出了一種給虛擬形象穿衣服的服務,馬化騰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就把韓國的那套東西給學過來,搬到了QQ上推廣嘗試。他同時找一些著名的手機和服裝公司,例如諾基亞和耐克等國際知名公司,讓他們把自己最新款的產品通過QQ秀使用者來下載。QQ秀有這些公司提供服飾設計、手機等多種產品,很快風靡了Q族的世界,而騰訊沒有為QQ秀的服裝、飾品花費任何的“銀子”。

  馬化騰說,這一塊業務的增長目前很快,已有超過40%的使用者嘗試了購買。馬化騰盤算,如果每個使用者願意花1~2元的話,僅QQ秀收入就不敢想象。馬化騰那獨到眼光又一次為騰訊掙到了錢,2004年前三季度,騰訊盈利達到3.28億元。

  馬化騰的經營哲學是:“三問自己”。

  一問: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他的競爭對手多半對商務、利潤、資本感興趣,卻不一定能把握客戶的真正需求;而馬化騰憑著對網路市場一種朦朧卻又相當有預見性的理解,用近乎偏執的興趣和近乎狂熱的工作熱情搭起騰的架子,牢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理念,專注於技術開發和提升質量,當然能高出對手一籌。

  二問:如果你不做,使用者會損失什麼嗎?做軟體工程師的經歷使馬化騰明白,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路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

  三問: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專案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1999下半年,騰訊在網路尋呼系統市場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銀氣然而,也面臨著重大選擇:一方面尋呼行業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騰訊的QQ使用者數達到了100萬,而且還在迅猛增長。早先,QQ只是作為公司的一個副產品存在的,馬化騰對QQ所蘊含的巨大市場價值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且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他對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並沒有把握。當時,騰訊所採取的策略是“三管齊下?:-方面繼續鞏固傳統網路尋呼系統帶來的大量利潤;‘另一方面將精力更多集中在改進QQ功能和開發新版本上;再一方面尋找風險投資的支援。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