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勵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成功的事例篇1

  在祕魯一個小山村裡,有一群男孩,他們很小就到大街上賣報、替路人擦皮鞋。儘管幹著這些最低賤的活,但天真的孩子們都有著很大的志向,每當友人問他們長大想做什麼,孩子們總喜歡說:“當總統”。

  其中有一個男孩懇求父親讓他上學,因為他聽說當總統的人都是讀過書的。面對父親的反對,男孩承諾說:“我不會因為上學而浪費做工的時間,我會賺回與從前一樣多的錢。”從此男孩白天上學,早晚仍去做從前的雜活。為了那個總統夢想,他努力讓自己的成績成為所有孩子中最好的。

  1964年,18歲男孩獲得了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獎學金。在美國攻讀學士學位的同時,他還利用學習餘暇打工,寄錢給家裡,後來,男孩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和教育學博士學位。矢志不虞的奮鬥讓他離夢想越來越近。50年後,他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在祕魯2001年大選中,當選新一屆祕魯總統,他就是現任祕魯總統托萊多。

  長大想當總統的孩子很多,最終成為總統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如果年幼的托萊多與其他同伴一樣只有夢想卻不為之辛勤播種耕耘,那他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平庸的孩子。哲人說,握在手裡的松子,他永遠只是一枚松子。只有撒播在泥土裡的,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勵志成功的事例篇2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絡。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勵志成功的事例篇3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勵志成功的事例篇4

  理查.派克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之一。他第一次賽車回來時,興奮地對母親說:“有35輛車參賽,我跑了第一”“你輸了,”他母親毫不客氣地回答。

  “可是,”理查.派克瞪大了眼睛,“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還這麼多。”

  “兒子,”母親深情的說,“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克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記錄到今無人打破。問他成功的原因,他說,他從未忘記母親的教誨,是母親在他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時,幫他發現了他還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第一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這個世界上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爭得第一。可是,試想一下理查.派克,如果他連第一都不敢想,他連自己都自信,如果他得不到母親深情的鼓舞,他能在20年的時間裡稱霸賽車世界嗎?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