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均衡教育黑板報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理念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和延伸,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和指導思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義教均衡黑板報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內容

  教育公平問題的內涵,目前公認為有三個層次:一是確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二是保證教育機會和條件相對公平;三是教育結果的相對公平,即教育質量的公平。從這三個層次的含義來說,保證人人享有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隨著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這一問題我國目前已經基本解決了。現在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資源配置的問題,教育條件的差異問題,還有就是教育結果的差異問題。

  應有關媒體邀請,筆者近段時間先後發表了“教育、敬老、慈善和諧社會三大主題”、“發展均衡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兩篇文章,在社會引起了一定反響,那麼,如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影響我國教育公平的關鍵癥結在哪?有哪些好的措施和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就是要相關均衡點,然後對症下藥。筆者在《均衡管理》理論中曾提出,均衡是最基本的自然規律之一,一切事物都遵循著“均衡-失衡-均衡”的發展態勢。而這些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相關均衡點,均衡發展實質上都是為了找到均衡點。均衡點出現了,均衡的目的就已達到。

  就均衡教育發展而言,筆者認為,其均衡點無非就是三個方面: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此,筆者就這幾個關鍵均衡點和解決措施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加大公共投入,實行一票否決,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教育水平顯著提高,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經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九成五以上,青壯年文盲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這與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長不無關係。然而,一個事實卻是,全社會的教育投入高增速“掩蓋”了公共財政投入增速的相對緩慢。

  中國的公共資源投入嚴重不足。有關官方資料顯示,我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僅佔GDP的2.4%,低於印度的2.7%,相當於美國的一半。我國公共教育投入佔全社會投入的比例方面,同樣處於世界較低水平,2005年發達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佔全社會教育支出的比重為86%,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75%左右,全世界平均水平在80%左右,而中國僅為46%。

  實際上,早在1993年,我國就曾明確提出到200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4%。1995年頒佈實施的教育法也對此作了相應的規定。然而,直到現在這個目標也沒有實現。

  因而,我們首先必須進一步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並使增量公共資源在教育服務均等化中發揮積極作用;其次,要做好公共資源配置上的傾斜,城鄉之間向農村傾斜,區域之間向西部傾斜,不同教育型別之間向職業教育傾斜,學校之間向薄弱學校傾斜,群體之間向困難群體傾斜等等;再次,要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增加非稅收入的投入力度,如有些專家提出的,將“三個一萬多億元”包括進來,即一萬多億元的社保基金,一萬多億元的土地出讓金,一萬多億元的國企上繳利潤。與此同時,筆者認為,教育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其公共投入應當作為政府考核的“硬指標”,如同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採取一票否決制,只要是投入不到位的,年終考核一律“免談”。

  與此同時,應當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體系。如可以借鑑“ISO 9001質量標準體系”的基本模式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的“ISO 9001質量標準管理體系”,即建立從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經過資源配置規劃、師資力量引進、教學過程控制、教學質量檢查監督、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控制、教育結果評價等基本要素的良性迴圈體系。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