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走好太極拳的內勁及其特點

  習拳者都知道太極拳的特點中注重內勁,太極拳教學中很注重太極拳內勁的運用,所以內勁成了練拳的重要內容。那麼怎樣走好太極拳的內勁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走好太極拳的內勁。歡迎閱讀!

  怎樣走好太極拳的內勁

  太極拳有三重境界

  一、走架

  走架是太極拳練習最常見的基本動作,走架猶如做體操一樣,主要是活動頭頂軀幹四肢,這個動作可以用於保健。

  二、走勁

  走架的同時貫穿內力,能各個力點爆發,可用於擊技。

  三、內勁帶動外形

  太極拳的形、意、氣、力的完美融合,養生可延年益壽,搏擊可一招制敵。

  太極拳的兩重境界中,第一重主要是規範練習,過一段時間一般都會練成,第二重境界主要是練習太極拳要領,就是內勁,那麼,如何練內勁呢?

  《拳論》講: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以意領氣,以氣催身;以腰為軸節節貫穿;走氣在意而不在氣;內走弧線外走螺旋等等,這些都點明瞭太極拳內勁的基本走法及走向。

  對於初練者來說,這種說法有點籠統,練習時理解容易掌握難。其實,太極拳的走勁是太極拳功夫的一種,它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需要持續磨練的過程!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練習:

  ***一***練鬆柔

  1、多練樁功。做到虛領頂勁、心氣下降、屈膝鬆胯、氣沉丹田、周身放鬆,增強腿部的支撐力。

  2、低架是很多練拳者常走的,但是初學者要從高架練起,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高下肢的支撐力。

  當練到下盤穩如磐石,上身如風吹楊柳時,說明你已經做到周身放鬆,肢體柔和了。

  ***二***練採氣

  1、在早晨,當太陽徐徐升起,陽氣上升之時,面對太陽,開步,同時兩手抓握走下弧吸氣,過丹田旋轉,然後兩手向前方棚出,兩手過身體中線時呼氣,即為採清氣呼濁氣。左開步或右開步都可以練習,每次都要讓內氣通過丹田。

  2、練習走周天。重點練習走小週天,每次內氣順督脈上升,順任脈下降時都要過丹田,並在丹田處停留片刻再讓氣繼續前行。

  通過不斷地鬆沉、氣歸丹田的練習,做到周天開合能夠自如,小腹達到充實、內氣能夠鼓盪。

  ***三***練習運氣

  當丹田中有了內氣後,讓丹田氣能左右順逆旋轉、前後正反旋轉、側方位正反旋轉,一直練到能夠在意念的帶動下運轉自如。

  比如懶扎衣:金剛搗碓之後,此時內氣到達湧泉穴。第一動,意念引領內氣到達丹田,再領丹田之氣吸氣左旋,外形上就是身體左轉,右手左上方穿掌;意念繼續引丹田之氣,吸氣,身體右轉,右手過身體中線後呼氣。

  丹田在意念的引導下連續旋轉一圈,回于丹田,同時內勁灌於右手掌至右手中指;反映在外形上就是左手逆時針,右手順時針,當丹田氣再沉到位時,身型上正好是下開上合,這就是以意領氣,以氣催身,內外呼吸配合,外走弧線內走螺旋。

  第二動,意念引領丹田之氣左旋上升同時吸氣,氣過身體中線後呼氣,丹田氣在意念得帶動下繼續向前走,到背到肩到肘到手。反映在外形上就是右手左上方穿掌,同時鬆左胯身體左轉右移重心,右手翻掌,身體右轉。

  以身帶手向右開;向右開時,內氣旋過身體中線即呼氣,意念此時已在右手中指而不在氣。此勢開右手鬆左胯時,內外勁都向右手催進,意氣力是統一的,內外勁是相合的。

  再如單鞭第一動,兩手在身體右前方纏繞,此纏繞方式有很多種,有丹田走側立圓,反映在手形上立圓的纏法;也有丹田走平圓,反映在手形上平圓的纏法。都是典型的內走弧線外走螺旋的表現形式,也是以意領氣,以內帶外,先內而後外的表現。

  再如上步七星兩手在胸前的纏法:左手衝拳後兩手交叉,此時周身放鬆,意念領著丹田按前後順時針方向旋轉,反映在身體的外形上也是胸腰摺疊,纏手的路徑也是前後立轉,立轉一圈後發力***也可以不發力***至掌的外緣及掌跟。

  意念導氣上就是帶動丹田立圓順轉一圈的同時,把內勁走到手掌的小魚際及掌跟;呼吸上表現的就是呼-吸-呼。體現出太極拳的內走弧線外走螺旋,與呼吸配合,也體現出了意氣力統一,等等。所有太極拳內勁走法皆如此。

  另外,在練習太極炮錘時,同樣也要遵循這種走內勁的方法。這時也許有的練習者會質疑,不是有許多太極大師在談到打炮錘時說過“不要過多的考慮內氣”,這句話嗎?這裡先說明一點,這句話跟打太極拳炮錘需要內力帶動不是相悖的。

  因為那些太極前輩早已指出,要練好太極炮錘首先要練好例如老架一路、太極拳精要十八式等這些基本拳,***這些緩慢的基本拳,練好是要下大功夫的,也就是說從這些基本拳中必須搞清走勁的方法,練好走勁,身法上達到周身相隨。

  鬆柔有度,並且呼吸與動作得相互配合好***基於這種前提,才有了“練炮錘不要過多的考慮內氣”這樣的說法,當功夫已達爐火純青,練炮錘時內勁就會產生自然的“旋慣力”。對此,習練者要有正確的理解。

  由此可見,想要走好太極拳的內勁,就要先明瞭太極拳走勁的方法、然後掌握內勁的走勁途徑及規律,再加以細心揣摩,刻苦練習,最終每一個練習者都會有所收穫,“久練自化,熟極自神”。

  太極拳內勁的特點有哪些

  太極內勁的第一個特點是流動性

  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內功由“量”的積累達到了“質”的突破,實現了太極拳功夫修煉的第次飛躍,在某一天的某一時間太極內勁豁然貫通。

  內勁貫通後的第感覺是身體內部出現股新的力量,這股新的力量隨著意念和動作在體內不停地湧動、流行,流到哪裡哪呈都很舒暢,此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內勁出現了。

  此時練功者心情豁然開朗,有一種撥雲見目的感覺。

  從內勁貫通後的體驗看,流動性是它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前人把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渾灝流行”。

  太極內勁的第二個特點是完整性

  內勁初步貫通後,再繼續努力修煉段時日後,就會感覺到內勁在不斷增加、質量在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中間以丹田為核心、上至雙管雙手、下至兩腿兩足的一股整勁,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節節貫穿。

  發勁時,練功者能清楚地感覺到內勁“起於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完整勁路,正如經典拳論所講“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由此可見,完整性是太極內勁的重要特點。

  太極內勁的第三個特點是輕沉兼備

  內勁貫通後,練拳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內勁以丹田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開合聚散,時輕時重,輕沉兼備。

  肢體時而如充滿氨氣的氣球飄然欲起,時而又如灌滿水銀的袋子分量極沉,真是“輕靈沉重兼而有之”。

  太極拳界的前輩曾將內勁的這個特點描述為“輕如楊花,堅如金石”。

  太極內勁的第四個特點是剛柔相濟

  不瞭解太極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極拳,總認為練拳的人是柔軟無力的,其實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

  事實上,“柔”是為了“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內勁貫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覺到太極拳是外柔內剛、剛柔相濟的。

  楊澄甫講“臂膊如棉裹鐵”,太極拳乃“綿裡藏針之藝術”。武式太極拳開派宗師武禹襄則講得更加到位,他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九曲珠”講出了太極內勁“柔”的一面,“百鍊鋼”講出了太極內勁“剛”的一面。而且,太極拳在推手、技擊中的“柔化剛發”也清楚體現了太極內勁“剛柔相濟”的特點。

  太極內勁的第五個特點是滲透傳導

  練太極拳內勁貫通後,隨著內勁質量的不斷提高,會逐漸感覺到內勁具有明顯的滲透和傳導的特性。

  手握劍柄時,會清楚地感覺到內勁由劍柄傳至劍身,直達劍尖,劍的分量瞬間增加,寶劍舞動時渾厚沉穩、震彈有力。

  平時隨手拿起一個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氣,竹竿霎時就會變得沉甸甸的。

  與人推手時,搭手後內勁迅速滲透傳至對方體內,對方會感到腳下發飄、重心不穩、身體失衡,很容易被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