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切記四個過及其注意事項

  太極拳的好處是很多,但是練習太極拳時也不能因為太投入也練過了。練習太極拳有四大忌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練太極切記四個過。歡迎閱讀!

  簡述練太極切記四個過

  練習太極拳若是練對了進入了正門,能夠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但是如果練錯了,不僅上身還耗元氣。

  所以練太極拳功之人要有天地人合的氣勢胸懷,要掌握正確的練功方法,內家拳沒有明人指導不懂拳理練功方法、硬練、苦練最傷人,再消耗先天本源的能量,還不如每天跑步鍛鍊。

  凡事有好就有壞,任何事物都是對應統一的,太極拳練正確最養生,能健身、防身,反過來不得法也最傷人、傷身至於短命,而且功夫越好的人傷及就越大。練習太極拳傷身致命的就一個字“過”,一為力過、二為氣過、三為意過,四為神過等。

  何為“力”過

  力過指的是身體不會放鬆,身體僵直、僵硬的練拳,勁使的太大,都不會將陰陽結合好練習。

  功力也如此,有的相互不服氣,較著勁的猛練,求勝心切,有的拳師抱著木球、抱著石球練,這樣練太極拳是大錯特錯。《太極拳論》要求我們輕靈活潑求懂勁,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如果我們不按《太極拳論》要求練功,用石球去練功,怎能達到《太極拳論》所講的輕靈一羽不能加的程度,只會增加功力,這是與《太極拳論》相違背的。太極拳是非持力達手快的拳術,要保持平常心,在心靜、鬆柔上下功夫,仁者才無敵。

  何為“氣”過

  有的拳師教學生,每個動作要注意呼吸,配合每個招式進行呼吸,是錯誤的。太極拳的呼吸兩字是前輩對“引進落空、借力打人”技藝所作的一種特定比喻,是與人的自然呼吸在性質、概念、作用和內容上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有的人為配合動作進行呼吸造成胸背痛,身體難受感。太極拳的呼吸時隨著每個招式變化的自然呼吸,如同我們平時的呼吸一樣,一定要自然,千萬不能用呼吸指導打拳。有的拳友氣性大,愛生氣,與家人、朋友等生氣,帶氣練功,長時間也會傷身。

  因此,在練拳之前應該靜下心,排除雜念,集中精神,保持心情愉悅的去練拳。

  何為“意”過

  太極拳是在神、在意不在氣的拳術。在意但不能用意太過,意過是僵,意過會傷身、傷神、傷氣的。古人云: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大道不離方寸土,非存心兮非有意,更非胸中運精氣。

  《行功歌》打拳要似是而非,似有似無中練,要綿綿若存,若有若無中練,不能強行領氣,強行運氣用意運氣傷人傷身,應在似笑非笑,似鬆非鬆中練拳。

  何為“神”過

  練拳要求神不外散,神宜內斂,有的人瞪大眼睛、努氣逼人,神氣外露,神過分外露為神過,神過也是僵。《拳論》說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精神提得起不是神過,分開來,到一定層面時還要忘神。

  “忘神以養虛,以養虛無之體”。無節制的房事頻練功會傷精,同時也傷神。要想正確的練好太極拳,必須做到無私、無慾、自然、宇宙渾然一體,皆從自然生,練正確太極拳最養生,能延年益壽,能達上乘武功。

  學太極注意事項

  學習太極拳神要凝

  太極拳是內家拳,以練內功為本。人身三寶精、氣、神是內功的基礎,又是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條件。

  中醫治病是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來診斷病情的,其中望診首先就是“望神”。神,指“精神”“神氣”,是人體生命活動重要的外在表現,也包含有“神明”、“神志”等思維意識活動。

  望神,即通過察神之好壞,瞭解病人精氣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輕重,推測預後的吉凶。《素問•移精變氣論》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由於目為五臟六腑精氣之所注,內通於腦,為肝之竅,心 之使,因而有“神藏於心,外候於目”的說法,所以診察眼神的變化是望神的重點。

  神在人體健康中如此重要,故在練習太極拳時首先要凝神,專心致志,思想集中,眼隨手走,神不散而養神。凝神還在於行拳用意不用力,以意領氣。

  練拳練功意識在先,以鍛鍊大腦指揮身體整個系統的能力。太極拳要求練養結合,以養為主,也包括練神養神,會練會養能成功。所以說練習太極拳是“外練手眼身法步,內練心神意念足”。

  學習太極拳氣要順

  中醫學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中醫對氣的描述有“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天地萬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

  另外中醫藏象學中稱臟腑之氣為心氣、肺氣、脾氣、腎氣、胃氣等,專門指代各臟腑的功能活動。人體內的氣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以及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動血的生成執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洩等。

  明白了氣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及功能,對我們理解練氣健身是有幫助的。

  因此,我們練拳從起式的開合呼吸,到收式的收氣歸丹,整個過程都要放鬆練,用意而不用拙力;並注意整體動作的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節節貫串而氣遍周身,將全身的氣混合運轉,不斷壯大,並與天地之氣融為一體。

  這一過程也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過程。

  學習太極拳身要穩

  簡單地說,太極拳就是混合的圓形運動。在做不同方向角度的圓弧運動時,身體的穩健是保證心靜、體鬆、神凝、氣順的基礎條件。

  王宗嶽宗師在《十三勢行功歌訣》中,對形體的要求是“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頭頂懸”。

  具體說來,就是在運動中虛實轉換要穩;要圓襠開胯,使下肢形成一個拱形,既能承受身體的重量,又保證在運動中拳架的穩定工整;鬆腰鬆胯是保證在運動中既穩如泰山,又靈活自如;

  鬆肩垂肘既能使力達於手指,而又保證上肢不漂浮;虛領頂勁使人的椎體鬆開,既保證人體正直,又能使頭部靈活運動等等。以上諸條都是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要遵守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學習太極拳境要佳

  這裡的境包括了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然環境,一個是社會環境。自然環境要佳,就是要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練習,不在天氣惡劣的時候進行練習。同樣,對於社會環境,同樣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中練習。

  事實上,上面雖然提出了六個要領,但是其本質上都是在追求自然與和諧。在我們的練習過程中,同樣要保持這樣的原則與追求,認真的學習太極拳的拳理,掌握太極拳的要領,從而真正的學好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