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的成語典故

  能屈能伸是指人根據環境變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負。大家對能屈能伸的典故的瞭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始有災變蠡專其明;可謂賢焉;能屈能申。”

  秦朝末年,劉邦與項羽一起打敗了暴君秦始皇,項羽一心想要當皇帝,便自封為“西楚霸王”,項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冊封劉邦為漢王,劉邦無可奈何,只好接受冊封,劉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棧道都燒了,表示自己無意向東擴張,也防備別人偷襲。在這,劉邦得到了大將軍韓信,於是,韓信建議“暗度陳倉”幫助劉邦打敗了章王,也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試想,如果劉邦拒絕項羽的冊封,便會以“欺君之罪”處死。很顯然,劉邦的讓步是明智的選擇。

  能屈能伸的成語解析

  能屈能伸néng qū néng shēn

  [釋義] 屈:彎曲;伸:伸直。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根據環境變化的需要既能忍受委屈;又能挺直腰板;施展抱負。

  [語出] 《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始有災變蠡專其明;可謂賢焉;能屈能申。”

  [辨形] 屈;不能寫作“曲”;伸;不能寫作“申”。

  [近義] 隨遇而安

  [結構] 聯合式。

  能屈能伸的成語造句

  一、俗話說: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事實上,是屈還是伸都取決於場合,希望你在今後能巧妙地屈和伸,以取得成功!

  二、考生可以從“擺正自己的位置”的角度立意,做到“能屈能伸,能進能退,能上能下,能官能民”。

  三、他做大事,百折不回;他遇突變,能屈能伸。

  四、總之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寧學淮陰之將兵,多多益善;毋為平原之從者,碌碌無奇。

  五、能屈能伸大丈夫,懇望你接受我們的意見,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慶齡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暢敘離別之情。

  六、重面子到如此地步,實不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所為,這個時候講面子就是流於形式。

  七、不過他也是能屈能伸之人,想通此節,當下便是莊重躬身,歉然道:寧公主殿下深明大義,說的極是。

  八、不愧是老奸巨猾之人,真能屈能伸呀。

  九、好!這才是能屈能伸的好孩子,這才頗有你父親的仁俠遺風。

  十、郭舒蘭勸說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暫時受一點委屈算得了什麼。

  十一、亦能屈能伸、能官能民、收放自如,營造政治生態山清水秀成為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

  十二、落楓眼睛骨碌碌的轉動,內心想到這老傢伙鐵定有辦法讓他少走彎路,加之得此魂技,稍微示弱也無妨,大丈夫能屈能伸。

  十三、各位將軍,夫英雄者,能屈能伸,能剛能柔。

  十四、貓耳洞、黑煤洞窩了這麼多年,還能有如此氣度和血性,可謂能屈能伸,伸起來就頂天立地。

  十五、正所謂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今天就退讓一步。

  十六、其實按道理來講,賽琳娜跟顏川並沒有多深的關係,顏川將她供出去保全自己這才是聰明人應該的做法,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忍常人所不能忍這才是幹大事的人。

  十七、有仇不報非君子!4、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十八、還是先想辦法討好一下,薩維能夠從一個街頭小混混一路坐上幫派老大,不就是因為他能屈能伸從不來逞強嗎?一個活口都不留。

  十九、寫出來的字幹勁有力卻又不失委婉曲折,一方面說明大丈夫能屈能伸,另一方面又暗示人生多歧路。

  二十、說了一夜,娘最後給你四個字,‘以屈求伸’,大丈夫者,能屈能伸,尺蠖之屈,以求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