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反思總結

  《論語十則》有的講學習態度、有的講學習方法、有的講做人道理,是一篇進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傳統的串講式文言文教學法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設計使陳舊的文言文課堂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生從僵化的學習中解放出來,饒有興味的吮吸著傳統文化的營養,與遠古的原創大師進行著精神對話,相信,通過文言文教學,學生定能增加對國學的認識,增強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我把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和理解文意的學習內容交給了學生,並且要落實在學案上,這樣能夯實基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論語》十則的字面意思並不難,但要解讀出深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所以我讓學生看了一段于丹教授解讀《論語》的視訊。在於丹教授的啟發下,我又結合學生的生活適時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慢慢活躍了,思路開闊了。囿於學生的閱歷,雖然談得不夠深刻,但已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如到三十歲時要立一番什麼樣的事業,到六十歲時會有怎樣的思想境界,都有了大膽地想象。平時生活中有哪些做到了“仁”和 “禮”等,談得真實而又具體。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短短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是無法理解透徹的,但是我們已經收穫了一點智慧的火花和認真閱讀的態度。

  篇2

  《論語十則》有的講學習態度、有的講學習方法、有的講做人道理,是一篇進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由於初一學生,剛進入中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培養,同時端正學習態度對於今後學習其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學生如何學會做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因此把這篇文章的德育目標設定為: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提高個人修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課堂上緊緊聯絡學生的實際,因勢利導,效果顯著。

  本課課前預習很充分,收集到關於《論語》和孔子的知識,並根據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了字詞。所以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基本都上能正確的回答問題,特別是背誦時學生們熱情高漲。但在學生翻譯課文時教師應注意點撥,點明寓意。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計的目的,我覺得從整體上看,設計還是比較有條理,思路清晰,簡潔明瞭,教學手段上注重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但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

  1、 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生動的視聽感受;

  2、 在朗讀的環節上,沒有注意貫穿教學始終,將朗讀與教學割裂開來,這樣不利於對課文的理解。缺少指導背誦的環節;

  3、 小組合作環節上,還需讓學生多多參與,交流,讓學生有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

  篇3

  有人說:“不讀《老子》,不知道什麼是中國智慧;不讀《論語》,不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而智慧來源於豐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發展橋樑的是《論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論語》,走進孔子,去追尋中國文化的根,並汲取營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師生共同合作,開發課程資源。於是讓學生課前閱讀與《論語》有關的資料。結果,學生從網上、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獲得知識資訊,遠遠超過老師一言堂所介紹的內容。這就是課程改革,不改不知道,一改嚇一跳。弟子未必不如師!

  “課外閱讀—課堂展示”這一環節,對我教學啟示很大。實驗證明,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傳播者、佔有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點撥者。師生是共同求取新知識的合作伙伴。一篇經典文章,大家動手,圖書館、閱覽室、書店、家庭藏書、電腦都用上了,上課時一人一本資料,各抒己見,誰有道理聽誰的。學生都成了課堂的主人。現在,我們的課堂不是一言堂皇,而是共同活動的場地。學生的課外閱讀,促使我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候像力、思維力、創造力、表現力,培養學生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杜威說:“有了知識的飢渴,則知識的控求隨之。”

  課外閱讀帶給教學最大的轉變,是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和老師一起探索,一道思考。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展自我,感受到人格的自由和尊嚴,感受到獨特創造性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誰資料查得充分,誰課外閱讀讀得深刻,誰主課堂上就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