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勵志故事大全
想必有很多小夥伴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數學名人勵志故事來看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數學家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數學家勵志故事:阿基米德揭開王冠的祕密
古希臘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的浴室裡,阿基米德在洗澡。
浴盆裡放了大半盆熱氣騰騰的水,阿基米德一屁股坐了下去,忽然覺得渾身輕飄飄的,身子浮動著,那熱水嘩嘩地直從盆裡溢位來。“水放得大多了。”他下意識地站了起來。盆裡的水落了下去,他孩子氣地又重重地坐下去,水又往上升起,沒過盆沿溢了出來。
忽然,他眼睛一亮,跳出浴盆,光著身子衝到門外,跑上大街,高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
咦!這老頭瘋了嗎?瞧,他渾身上下一絲不掛。
其實,阿基米德沒有瘋,他解開了一個重要的祕密,一時有點忘乎所以。
幾天前,地中海的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王國的國王,叫金匠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漂亮極了。可大臣們卻竊竊私語:“誰知道是不是純金的?”國王聽了這種議論後,就叫人把王冠稱了一下,可是王冠和交給金匠的金子一樣重,沒法辨別裡面有沒有含別的什麼金屬。國王就把聰明的阿基米德召來,讓他弄個水落石出。
現在,阿基米德在洗浴時得到了一種啟發,他覺得,馬上就可以弄清這個王冠的祕密。當阿基米德發覺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著身子,馬上回屋胡亂地穿上一套衣服.進王宮去了。
他給國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塊和金冠同洋重的純金塊、兩隻同樣大小的罐子和盤子,然後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放進裝滿水的罐子裡,當水從罐子裡溢位來時,各用盤子接著。最後把這些水分別稱一稱,結果,發覺溢位來的水不一樣多。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現在我可以斷定,這隻王冠裡摻有其他金屬。”
國王問:“為什麼?”
“王冠和純金塊一樣重,但如果王冠是純金的,那麼,它們的體積也應該是一樣大,放進水罐裡、溢位的水也應該是一樣多。現在,放王冠的罐子裡溢位來的水多,說明玉冠的體積比純金塊大,由此可見,王冠不是純金的。”
國王忙派人把金匠抓來一查問,果然是用同樣重的黃銅代替,鑄在金冠的內層。王冠中摻假的祕密就這樣被揭開了。
數學家勵志故事:歐勒刻苦研究的故事
數學家歐勒***1707—1783***是瑞士人,他從小酷愛數學,26 歲就當上了數學教授。他研究出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於是便利用這方法去計算一顆行星的軌道。誰也沒想到,悲劇從此開始。
起初他以為很快就會算出來的,伏在桌子上整整計算了一天,卻沒有結果。他懷疑是否自己的方法出了毛病,但檢查的結果使他相信沒錯。於是他繼續計算,忘了吃飯,忘了睡覺,又一天過去了,他隱隱約的地看到了自己要找的東西,但一下又抓不到手中。數學家的手已經痠痛了,雙眼刺痛流淚。然而,他渴望的東西就在前頭,他無法放下筆,腦海裡盡是些各種各樣的數學符號。直到第三天,這些符號才匯聚成一個美妙的數字!
這最後的資料,在數學家的眼前好象金字一般放射著無數的光芒。但一會兒,這光芒漸漸地模糊起來,最後竟然消失了。
原來,由於太緊張、太辛苦,歐勒的一隻眼睛竟然累瞎了!
若干年後,另一隻眼睛也失明瞭。
數學家勵志故事:高斯智斷瓶中線的故事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國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理物學家。高斯不到20歲時,在許多學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對於高斯接二連三的成功,鄰居的幾個小夥子很不服氣,決心要為難他一下。
小夥子們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道難題。他們用一根細棉線繫上一塊銀幣,然後再找來一個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銀幣懸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線的另一頭也系在瓶塞上。準備好以後,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瓶子,在大街上攔住高斯,用挑釁的口吻說道,“你一天到晚捧著書本,拿著放大鏡東遊西逛,一副蠻有學問的樣子,你那麼有本事,能不碰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線弄斷嗎?”
高斯對他們這種無聊的挑釁很生氣,本不想理他們,可當他看了瓶子後,又覺得這道難題還的確有些意思,於是認真地想著解題的辦法來。繁華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川。在小夥子為能難倒高斯而得意之時,大街上的圍觀者越來越多。大家興趣甚濃,都在想著法子,但無濟於事,除了搖頭自嘲之外,只好把期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頭緊皺,一聲不吭。小夥子們更得意了,他們為自己高明的難題而叫絕。有人甚至刁難道:“怎麼樣,你智力有限吧,實在解不出,就把你得到的那麼多榮譽證書拿到大街上當眾燒掉,以後別再逞能了。”
高斯的確氣惱,但他仍剋制住,不受圍觀者嘈雜吵嚷的影響而冷靜思考。
他無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陽光,又望了望那個瓶子,忽然高興地叫道:“有辦法了。”說著從口袋裡拿出一面放大鏡,對著瓶子裡的棉線照著,一分鐘、兩分鐘..人們好奇地睜大了眼,隨著錢幣“鐺”的一聲掉落瓶底,大家發現棉線被燒斷了。
高斯高聲說道:“我是把太陽光聚焦,讓這個熱度很高的焦點穿過瓶子,照射在棉線上,使棉線燒斷。太陽光幫了我的忙。”
人們不由發出一陣歡呼聲,那幾個小夥子也佩服得連連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