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口才巧妙運用

  口才是什麼?口才到底有什麼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工於開場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對於主持人更是如此。良好的開場白,是主持人一場節目的關鍵,它可以確定基調、營造氣氛、表明主旨、溝通感情、使全場人人情緒沸騰起來,注意力集中起來,造成一種全場和鳴共振的態勢,從而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某次篝火晚會,主持人一上場便說: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朋友們,今晚繁星滿天,篝火通紅。這畫一般的景色,激起我們詩一般的情懷……”

  主持人這絕妙的開場白情景交融,美妙有趣,把觀眾帶進了詩情畫意的情景裡。

  連線巧妙

  主持一場晚會或活動,一般都要在期間進行搭橋連線,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便於主持人的內容順暢的進行下去,使整個活動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瞭解並熟悉主持的內容,有序掌控節目的進行。

  隨機應變

  一個成功的主持人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遇驚不變,隨機應變;能左右逢源,靈巧變通;能快捷思考,準確判斷,巧妙地調整表達方式。

  比如在座談討論會上,與會者之間彼此意見相左,甚至脣槍舌劍發生爭吵,互不相讓。這時主持人就要出來圓場,或轉移注意力,接過話題自己說,把爭論雙方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或聯絡感情,幫助雙方尋找共同點,縮小感情上心理上的距離;或公正評價,將雙方的意見進行清理和歸納,進行合理評價,闡述雙方都能接受的意見;或引導自省,使雙方從事實中反省自己的觀點和錯誤,消除誤會,認同真理。

  自然情切

  主持人是活動的指揮者和組織者,是聯絡說話者、表演者與聽眾、觀眾的紐帶,與受眾的關係,不是領導和下屬,不是長輩和晚輩,也不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而是知心朋友的關係。因此,主持人要以民主、平等的態度來主持節目,不但要口語化、大眾化、,而且要生活化,要像“拉家常”一樣與受眾親切交談。

  富有個性

  不同的活動和內容,必須採用不同的主持語言形式和語言風格,這是活動內容本身的個性決定的。主持慶典、儀式等較嚴肅的內容,語言要平穩、莊重;主持體育方面的內容要激越鏗鏘、有力度,速度要快一些,尤其是現場解說要更快;主持少兒方面的活動要親切感人,聲音可以帶幾分稚嫩;主持日常生活方面的內容要輕鬆自然,像聊家常那樣親切、熱情。

  生拉硬扯

  兩個事物原本風馬牛不相及,偏要搜出一星半點的皮相相似,肆意穿鑿為有內在聯絡。一次婚禮上,人們一定要新郎回答為什麼愛上了新娘,他說:“我不知道,這可能鑄成大錯。當初我只是愛上了她的酒渦,因為我貪杯,可我現在要同她整個人結婚了。”酒渦交際跟貪杯本來毫無瓜葛,新郎卻硬借“酒渦”的“酒”字跟貪杯即“嗜酒”的“酒”字相似來建立起因果關係,從邏輯上講,無疑是荒唐之至的;但這種極其得體的幽默既繞開了大講戀愛史的諸多不便,又博得了來交際賓們的鬨堂大笑,增添了婚禮的喜慶氣氛,這真是“不經”中自有“經”在。

  處事僵化

  世間萬物都處於相互聯絡之中,一切均隨時間、地點、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同樣的話語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含義,在此時此地行之有效的做法原封不動地用於彼時彼地難免碰壁。但如果有意為之,效果則是奇妙的。有位老太太坐在警察局裡全神貫注地讀一本書,渾身戰慄著。有人問她出了什麼事,她笑笑說:“沒有什麼,我一個人在家看這本鬼故事,怕得要命,所以到這裡來,有警察保護。”在警察局固然有安全感,但這僅僅適用於免遭人身傷害,這位老太太讀鬼故事而異常害怕則屬於一種心理感受,她到警察局來尋求保護解除害怕,無疑是驢脣不對馬嘴。這不是不分場合、物件,處事僵化釀成的幽默嗎?充滿情趣,又蘊含智慧。

  語意挪移

  在具體的交際活動中,語言的能指和所指有時候很不一致,但角色一般均能正確理解,彼此配合也十分默契。這時,如果一方有意地無視語言特定所指,就會造成語意的挪移,交際活動亦隨之產生另一種效果。村裡有位老人過九十九歲生日,人們前來祝賀。村長高興地向老人道喜:“老壽伯,衷心地祝賀你。我希望能給你慶賀百歲大壽。”老人很仔細地打量了村長一番,然後說:“為什麼不能呀?你身體好像很結實。”村長所說的“我希望能給你慶賀百歲大壽”分明是預祝老人能活百歲的意思,而老人卻故意理解成“村長希望自己能再活一年”。經過老人的語意挪移,話語中無疑增添了情趣和智慧。

  誇飾逾度

  抽取物件特徵是感知或思維的重要一步。如果特徵如實呈現,自無意外可言;若扭曲反應,便有新奇趣味之感。因此,對事物的特徵作極度誇飾亦為情趣追求意外的方法之一。有人這樣向醫生敘述自己雙耳被燙的經過:“我正在燙熨斗時,電話鈴響了,我一不留神,錯把熨斗當話筒去貼在左耳上了……當時我急於叫救護車,打電話時又把熨斗當話筒去貼在右耳上了。”你看,將熨斗當作話筒,燙了一次不算,還要再來一次,豈不滑天下之大稽!然而,我們在笑過之後又會覺得:這不是對粗枝大葉的絕妙諷刺嗎?這樣說話不是智慧的表現嗎?

  反應乖張

  感知或思維的最後一步是對照記憶經驗作出反應,而這反應又總是或隱或顯地受著種種既定規範的支配。如果反應悖於常情,就會使人覺得意外。登山時,導遊提醒遊客:“當心了,這兒很容易跌跤,一摔就會掉到萬丈深溝裡去,不過……”他繼續平靜地說,“如果你真的跌跤了,下落的時候不要忘了朝右邊看,你會欣賞到在這兒看不到的景色。”導遊臨末所補的幾句實在有趣,給人以輕鬆感。

  反義正說

  對於“你和你的丈夫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這個問題,有人這樣回答:“我們倆都是在同一天結婚的。”乍一看,我們會奇怪:結婚原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行為,而回答者竟一本正經地將它作為他們夫妻之間的共同點,這不是等於什麼也沒有講的大廢話?可再一想,不對了,這是在講他們夫妻在理想、愛好、個性等方面毫無共同點哩。你看,這不是在智慧中又體現出情趣的妙語嗎?

  指桑罵槐

  一個用膳者用手捏著一條魚的尾巴,把它從盤子裡提起來,衝食堂負責人喊道:“喂,你過來問問這條魚吧,它的肉上哪兒去啦!”另一位買香酥雞的,發現沒有雞腿,也叫了起來:“上帝呀!這隻雞沒有腿!它怎麼跑到我這兒來了呢?”不難設想,在場的用膳者初聽時難免一愣:這兩位怎麼想起要煮熟了的魚和雞來回答問題呢?這時,在食堂用膳常遭剋扣的經驗會使他們馬上明白過來,並報以讚賞的笑聲。反過來如果這兩個人直來直去提出質量問題,還談什麼話語中的情趣和智慧呢?

  言辭推演

  當一方出語帶刺,甚至公然辱罵時,另一方並不正面反擊,而是將對方所說巧加推演引申,在不動聲色中倒賺對方入彀。阿凡提害眼病,看不見東西。國王偏要叫他來看這個看那個,還取笑他道:“你不論看什麼,都把一件東西看成兩件,是嗎?你本來只有一頭毛驢,現在可有兩頭了,闊起來了,哈哈!”“真是這樣,陛下!”阿凡提說,“比如我現在看你,就有四條腿,跟我的毛驢一模一樣!”國王幸災樂禍於阿凡提害眼病,出語可謂極盡刻薄之能事。對此阿凡提非但沒有大光其火,反而表示贊同,原來阿凡提不過是以國王戲弄他的言辭為前提作了一番推演引申,就把對方射來的箭擲還給了對方,而且對方還絲毫騰挪不得。這等談話機鋒能不叫人擊節讚歎嗎?

  做法仿效

  一方的做法不當引起另一方的不滿,但另一方並不立即訴諸言辭,而是按照對方的行事邏輯,故意製造一種情境,誘使對方墮入彀中,當他發出責難時,另一方則攤出底牌,這種方法同樣可以使話語充滿情趣和智慧。比如,某工人下班後在當地酒館泡到十點多鐘才回家。還坐在桌旁等他的妻子毫不盤問責備,反而殷勤勸飯勸酒。他早已酒醉飯飽,自然不想再吃,便去睡覺。凌晨三點半,鬧鐘大作,他匆匆起床,開燈一看鐘面,不禁大為光火。其妻心平氣和地說:“要是你下班後要四小時返回家中,我想上班也需要同樣的時間:我不希望你遲到。”不言而喻,妻子對於丈夫遲歸的底裡是瞭然的,但她偏不挑明,而是設法讓他嚐嚐凌晨起床的滋味以示懲罰。面對這種“請君入甕”的妙招,丈夫在搖頭苦笑的同時,也會佩服妻子的滑稽多智。

  除了節目本身的內容限制了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外,每個節目主持人由於各人的氣質、性格、文化素養、興趣愛好等不同,主持的風格和語言表述也有很大的差異。正是有了這些個性化的表現,才能塑造出與眾不同、個性鮮明的主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