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如何練氣

  隨著太極拳的愛好者的增多,太極拳逐漸成為廣大群眾日益普遍喜聞樂見的群眾體育專案。太極拳的愛好者都知道“練太極者,實乃練氣也”。俗話說,人活一口氣。足以說明氣對於人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太極拳內氣在體內按其自身規律自主執行,一般人不經訓練無法主觀直接調控。對內氣態度不一樣,有人主張引導其執行,有人認為聽其自然為好。太極拳的各大流派對待氣認識和見解也現有不相同。就拿筆者以前看過陳式太極拳的第八代傳人陳鑫 ***1849—1929,陳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 著《陳鑫太極拳論分類語錄》 裡記載:

  1.“頭直,眼平視,肩與肩合,肘與肘合,手與手合,大腿根與大腿根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平心靜氣,說合上下一齊合住,……”“開則俱開,合則俱合。”“至合之時,氣必歸於丹田。”“一開一合,莫非自然。

  2.“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掃除妄念,卸盡濁氣,先定根基,收視返聽,含光默默,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即丹田***,功久……真氣自足。”“每打一勢,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練過十年以後,周身混沌,極其虛靈……週中規,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氣動由腎而生,靜仍歸宿於腎。一呼一吸,真氣之出入,皆在於此。”“總之,任說千言萬語,舉莫若清心寡慾,培其本原,以養元氣。身本強壯,打拳自勝人一籌。”

  3.至於中氣***中氣即氣、元氣***歸丹田之說,不必執泥,但使氣降於臍下小腹而已。若細研之,丹田非氣之原,何以獨言歸此?此不過略言大意而已,若究其原,周身元氣皆出腎……

  4.心與身不可使氣,輕輕遵住規矩,順其自然之勢而運之。

  5. 我們從練拳開始到拳架的結束,每招每勢務必做到精神上的“恬怡虛無”,就是要保持思想上的清靜,一切干擾無動於衷的樣子,整套拳架都要做到動寓靜之中,靜寓動之內……。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收斂內氣,便利引起鼓盪,正如《拳譜》所說:“靜養靈根,氣養神。”所謂養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臟元陰元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靜則養根”也就是說,只有在意識清靜的條件下,才能有助於腎氣的旺盛與收藏,從而使五臟健運。內氣充沛,神得以養,故動作矯健。

  6《太極拳論》***陳鑫***中說:“身體必以端正為本,放鬆以周身自然為妙。”也就是說套路架式的練習,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為根本……所謂“放鬆”,就是說在腿的支撐下,全身各部自然協調地松下,這樣才有利於氣沉丹田。

  7. 陳鑫在《太極拳論》中說:“氣者,生之本,經者,氣之路,經不通則氣不行也。”又說:“以吾身自有之元氣,執行吾身。”“以氣執行,一氣貫通。

  2、

  陳正雷 ***1949--,陳氏太極拳十一代傳人***著《太極拳十段功**》 裡有關“氣”的論述:

  1…….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引動內氣,使氣有規律地隨著意識而催動外形,這要求我們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內外合一,以外形在內氣的催動下,一動則周身全動,靜則周身全靜,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

  2…….要重於意念與形體姿勢的結合,也就是心到、意到、氣到、形到,使內氣一氣貫通,往復迴圈如環無端。

  3…….求周身相隨,以內氣催外形,氣不到,外形寂然不動,氣一到,外形隨之而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每招每式,一動氣由丹田發起,內走五臟百骸,外行肌膚毫毛,執行周身而復歸丹田,纏繞往來,園轉自如。

  4.《拳論》雲:“根本固而枝葉榮。”“培其根而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由此可以看出,練太極拳就是培根潤源的方法……“根本”指元氣,元氣藏於腎,腎足則精力充沛,即為“根本固”。所謂“潤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氣為諸氣之本,根源於腎,通於丹田,稟賦於先天,又稱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根。腎臟元陰元陽,元陰以養五臟之陰,元陽以養五臟之陽,周身之陽得以溫,陰得以養,故生機旺盛,則又反過來益助腎氣,充盈丹田,這樣相互資益,周而復始,從而使根本固,源流潤。根基穩,內氣充實,如長江之流水,滔滔不絕,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有來源,有去路,體現出力大無窮,順隨自然,產生威力驚人的技擊效應。

  3、

  《太極拳呼吸、內氣、大·小週天及避免走火入魔的方法》***根據陳正雷教學視訊整理***裡也有說明:

  要知道人的運動規律是符合人的生理規律的,也是符合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你按照正確方法,只管去練……抱括大小週天,你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刻意地去想,否則就會出現問題,出毛病了。昨天有人問,氣功為什麼會走火入魔,一句話,就是刻意追求。因為他沒有順其自然,在內功、內力還沒有達到的時候,盲目的、刻意的去追求,都是想、想、想,把內氣集中到玉枕穴下方***因為玉枕穴最難通***,一遇驚嚇,***如:開門聲,甚至過一隻貓的聲音***,一驚嚇,氣衝大腦,神經錯亂,走火入魔……我們練太極不是用意念的空想來打通的,我們是用內氣來推通的。內氣慢慢充足了,就像水灌溉田地一樣慢慢的滲透。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的水充足了,毛細血管的氣血也都充足了,貫通了。這個通是實質性的通,而不是虛擬的通。虛擬的通,一是急於求成,容易出毛病,走火入魔;二是練則有,不練則無。我們這個辦法,是讓你不斷的練功,加大你的功力,充實你的內氣,讓它慢慢的滲透到你的毛細血管的各各環節,各各穴位,各各經絡。這樣,自然而然的把它推通了。小週天通不算通,必須要大周天通。大周天是全身的,是勞宮、百會、湧泉。最主要是湧泉。……氣打通以前,是手心發熱、麻、漲等,都是時有時無,練則有,不練則無……打通以後,那種感覺是始終攜帶的,這就叫貫通。

  綜上所述,可見太極拳裡“練拳先練氣”,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必須的!一般來說,要把握引導內氣執行的能力,須有確實得了真傳者口傳心授才行。而在街頭、廣場、公園習拳的人群中,有機會遇此良機的能有幾人?有人說可以照書本學呀!如果書寫得很好,學者悟性強,或許可以。但要把握住本質,學以至用,達到預期目的,絕非易事。筆者認為學拳術的練氣主要有三種,就是如何用氣、運氣、養氣。太極拳注重運氣,就是把周身之氣練成完整一氣,運化於四肢百骸。而養氣,也就是所說的靜坐,把周身之氣練成團聚不散。打太極拳必須打好基礎,每天堅持一個套路打它個二、三遍,慢慢積聚底氣,一段時間之後,水到渠成形成丹田之氣,然後經過四肢百骸達於四梢。最終達到“氣由內而發外,由根而髮梢,氣有來源,執行周身而復歸丹田,纏繞往來,園轉自如"。

  一首膾炙人口屠洪綱演唱的《中國功夫》裡就有”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剛柔並濟不低頭,我們心中有天地“,我想:這就是對練太極拳”練氣“的最好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