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的五行暗勁

  指鑽、臂炮、掌劈、肱崩、兩膀橫勁,合稱五行暗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修持者全身各關節在鍛鍊的全過程中,如同上滿的發條,對外來作用的反應為不沾不應,即沾即應。一受外力,立生反應。沉肩使肩關節端處略向下沉,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墮肘使肘關節處略向下引,如有物栓墮。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

  指鑽、臂炮、掌劈、肱崩、兩膀橫勁,合稱五行暗勁。

  指鑽:是指在正常的體式擺定之後,內裡發一暗旋,一般暗旋的方向,依循腕關節處的迴旋方向。比如雙按掌,腕關節處向內迴旋,則指尖部亦發一向內暗旋之力,並一直保持此一暗旋。

  掌劈:是指在指鑽勁設定之後,掌緣部位發一如斧劈木之暗切之勁。勁力方向,依循掌緣方向。比如旋雙按掌,掌緣朝向前方,略偏前上。則此暗切之勁亦向前上。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切之力。

  肱崩:是指在掌劈勁設定之後,肱骨之內發一如彎木反崩反彈之勁。勁力方向,依循肱骨彎回方向的反方向。比如旋陰乘鳳式,肱骨內彎,略向上,則此反崩反彈勁,略向外下,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崩之力。

  臂炮:是指肱崩之勁設定之後,臂部發一如子彈出膛後,槍身反座之暗勁。此勁力之方向,一般均向臂部之後下方。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座之力。

  兩膀橫勁:是臂部暗座之力設定之後,兩膀舒一外展之暗勁。需待別注意不能因此改變了沉肩之意。亦需一直保持此一外展之暗勁。

  上述屬初始時的鍛鍊方式,煉功者若果能按上述要領認真鍛鍊,則不但每日行圈時必能見汗,且幾天之後,即能覺得自己的體力似恢復年青身時狀態。總象有渾身用不完的勁。更重要的是,如此經過一、二個月,應可發現面部漸有潮紅之色。人也會變得更加年輕。

  之其它

  走為先實為身法,練到忘記步法、手法,欲進則身已進,身即進則手足自然進。走打打走,閃走走閃,閃打打閃,片刻不停留,步法在奪位、換位至關重要。講究動中打,一動就打,一打就走,不給對手以固定的點,功、技及打法同時訓練,八卦之技求走中變。不管掌勢之變或是架勢之變,還是風格之變,甚至是傳承之變,一個變字儘可說明。

  八卦是先練直勁,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個垂直的力,這樣就把八卦的向心的力練出來了,以後再學習打法,就可以掌握八卦。走圈不但可以練好腿上的功夫,還可以練出來腰力,走好圈以後加上穿掌,把兩個胳膊貫通,這樣八卦已經有小乘了,學習一下打法,運用於實戰就可以快別人半拍了。真正的肩頂骨沉下去,肌肉不緊而筋骨有力,腰如軸立,再到肩胛骨鬆,再到肩胛骨緊,再到肩胛骨能動,再到肩胛骨與其它完全脫離,再到肩胛骨能接到下部勁氣並送至肘至手且全身勻整。如果感覺一伸手全身之勁都能到手,而通身勻整、放鬆,氣力平緩,則是八卦掌的感覺了。

  微收收下額,頭頂懸,微收肛門和收臀,使整個脊椎達到自然的最長狀態,舌頂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手掌虎口微張成圓形,四指微併攏自然伸直微曲,成荷葉狀,或者可以稱為類似於瓦稜狀,所有手指尖用意念微微挑起,身體其它部分順隨配合之,不可坐腕。腳平起平落,不能離地面太高,做趟泥水或者小心地在薄冰上行走狀,不能蹬地,不能用後腳跟著地。若沿圓周行走,裡腳直,外腳釦,能感覺到圓周運動的離心力。所有這些必須同時精確做到,非要數年苦練不可,否則難以周全。在此走動訓練的基礎上,控制全身身形順隨沿太極圖S形在三維空間中走平滑螺旋線,不能走死角,形成各種掌法。在走掌法和練習走法的時候,都不能丟掉意念。可以把意念放在手指尖,更好的是把意念從手指尖放出,身體順隨之,想象達到很遠的地方。在進行掌形身體姿態變化的時候,整個身體跟隨放出的意念在三維空間中走三維太極螺旋線。意念是自由的和速度極快的,但是身體是意念的基礎。

  八卦掌要求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念達到微妙精密敏感的程度,在身體的任何點不需要衝拳距離就可以發動進攻和防守,然後練習如何控制和你發生接觸的人的身體。隨形勢變化控制了對手的身體,使對手的身形惡劣,你就可以決定是制住他,是損傷他的關節,是重擊他,還是摔倒他。人體在身形惡劣的情況下,不堪一擊,何況八卦掌已經通過以上練習把手掌的攻擊力變重,整個手掌和尺骨連在一起必須有那種利刃一樣的攻擊力和特徵。

  徑用八掌,運我刀劍。刀槍劍戟各種兵器之使用和變化,皆由掌法中生出。雖然互殊其形,但不異其理,拳腳如何使,也就是器械如何用。步法中曲中求直,掌法由直而曲,身法方圓互用,化器械於掌中,寓兵法之虛實,奇正各異其方。掌法分陰陽,用勁取剛柔,此轉掌之妙有如行雲,步法之動有似流水,取捨無常,行藏不定,掌術變幻,實不可思議。

  道家八卦先從內功開始,有所成後練習八個掌勢以求勁勢,最後六十四式行樁達到拳勁合一。採用一種獨特的內功,其運用特殊的爆發勁運勁技巧,可以在一瞬間就能把勁運滿全身。內功有成後,採用的方法是原地姿勢的八個基本掌式練習,講究外動內靜,以攻擊發力為主,進而達到內功和外勢的攻擊模式協調。基本做到要求後,就進行六十四卦行樁的練習。八個樁法變化出來的六十四卦掌,六十四卦行樁的練法是通過擊打不同方位的木樁將八個單勢串連起來,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重點練習內勁攻擊時的不同組合與轉換技巧,掌法主要以“粘頂撞拐磕碰打”為主。勢與勢之間的變化由個人練習中自然形成,只著重內在的勁力變化,不注意外型的變化,從而在內勁的變化中自然形成挪閃騰轉的身法變化。六十四行樁所布位置同天地方圓圖,按九宮方位布樁,行翻穿變同九宮樁形異實同。木樁用碗口粗的松木,外面綁上草繩,樁上有鈴鐺,在試功過程中,要求樁上的鈴鐺只能有一聲響,以求勁力之速與整。

  董老公轉掌時,先用腳尖踮起腳轉掌,後用腳跟踮起轉掌。下勢極低,練起來,有種飄起來的感覺,身法步法極盡飄逸。程庭華提出“一氣八卦”。曹鍾升老師看上去像個老學究,瘦瘦的,文文的,根本不帶練武的象。但是他的金剛揉球掌、雙撞掌、腕打都非常厲害,爆發力大得很。他練金剛揉球掌看上去兩手就像揉著玩一樣,但別人不能碰,碰上就得出去。他的雙撞掌是先捋後撞。動手時吸身往懷中一帶,隨即驟然放開雙手一撞就能把人打出很遠。馬世清平時練腕打,經常是身體直立,猛地向前一僕,兩腕觸地,再一用力又挺身而立,反覆練習,非常自如,他的身體不能碰,碰上就像觸電一樣。

  吳峻山施展遊身八卦掌的時候,滿室都是人影,令人叫絕。如神龍遊空,百轉千回,又如同行雲流水,綿綿不絕。表面上看舒緩圓柔,內在又深沉堅剛;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開合轉換,看不清銜接在何處,如圓之無端,整個過程神氣鼓盪,一氣呵成。尤其是八卦穿掌是吳先生畢生心血所積,當真如淵凝清光、嶽峙風雷,其間陰陽開合,走轉穿梭真個讓旁觀者恍恍惚惚,只覺得象一條大龍盤旋在雲霧之中。孫祿堂和傅振嵩等大師的拳照,渾圓一氣貫穿,看似定式,卻感覺可以支撐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