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術後化療飲食可以吃什麼

  結腸癌是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大體形態呈息肉狀、潰瘍型。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結腸癌術後化療飲食要怎麼樣

  1、結腸癌術後食用素蒸油菜

  材料:小油菜500克,豆腐1塊,冬菇、冬筍各30克,小蔥3根,黃豆芽湯100克,香油、花生油、精鹽、味精、水澱粉、蔥、姜各適量。

  做法:蔥洗淨、切絲;冬菇洗淨和冬筍、姜均切成末;油菜洗淨;將豆腐壓成泥,放入冬筍和冬菇末,加入鹽、味精、料酒、香油拌勻,油菜一起上籠蒸15分鐘取出放入盤中;在炒鍋中入油少許燒熱,放入薑末和蔥絲炸一下,姜和蔥撈出後,倒入黃頭芽湯,加鹽、味精、湯撇去浮沫,用水澱粉勾薄芡,淋上香油,澆在油菜上即可。

  2、結腸癌術後食用芪歸猴頭菇雞湯

  材料:黃芪30克、當歸15克、猴頭菇150克、嫩雞肉250克做法:將黃芪、當歸洗淨,切片,裝入紗布帶中,紮緊口;猴頭菇溫水發脹後洗淨,切成小片;雞肉切成小方塊,煸炒後用泡發猴頭菇的水及少量清水同入沙鍋,加入黃芪、當歸藥袋以及蔥段、薑片、料酒、文火煨燉1小時,取出藥袋,加進猴頭菇片、精鹽、味精。

  3、結腸癌術後的症狀

  腹瀉易造成肛門或肛周面板損害,患者會出現面板糜爛、潰瘍等,因此要定期清洗區域性面板、便後用溫水坐浴、區域性塗搽防溼乳劑或氧化鋅油等,使肛周面板清潔和乾燥。

  手術切除腫瘤後,很可能造成腸道功能改變和腸黏膜吸收面積減少,從而導致腹瀉。這多為吸收不良性腹瀉,常見於結腸癌、小腸腫瘤及直腸癌。而進行常規化療的患者,因化療藥對腸壁有毒性作用,可損傷腸道上皮細胞,增加腸管蠕動,影響水分和營養吸收,也會發生腹瀉。

  結腸癌臨床表現

  1、腹痛及消化道激惹

  多數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適,如腹部隱痛、右側腹飽脹、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進食後症狀常加重,有時伴有間歇性腹瀉或便祕、易與右下腹常見的慢性闌尾炎、回盲部結核、回盲部節段性腸炎或淋巴腫瘤相混淆。結腸肝曲癌可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絞痛,類似慢性膽囊炎。

  2、腹部腫塊

  一般形狀不規則,質地較硬,表面呈結節狀。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動度及輕壓痛。升、降結腸癌如已穿透腸壁與周圍臟器粘連,慢性穿孔形成膿腫或穿破鄰近臟器形成內瘻時,腫塊多固定不動,邊緣不清楚,壓痛明顯。

  3、貧血及慢性毒素吸收

  癌腫表面壞死形成潰瘍可有持續性小量滲血,血與糞便混合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但可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營養不良而出現貧血、消瘦、無力及體重減輕。晚期病人有水腫、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癥、惡病質等現象。如癌腫穿透胃、膀胱形成內瘻也可出現相應的症狀。

  預防結腸癌的方法

  1、定期檢查

  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訊號及早期症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祕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2、改善飲食習慣

  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3、防治腸道疾病

  積極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贅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結腸腺瘤時,應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