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冬季育兒知識大全三篇

  冬天來了,在冬季較低的氣溫下,尤其是在北方,凍瘡出現的頻率是高的,雖然算不得什麼大病,但是發作起來真是痛癢難耐,而且對於寶寶來講,那就更是難受了,下面小編整理了AA,供你參考。

  幼兒園冬季育兒知識大全一

  讓寶寶強壯過寒冬的八大招

  隨著冬季的到來,氣溫逐漸下降。天氣讓寶寶的抵抗力也急速下降,在寒冷的冬季,寶寶如果沒有強壯的身體是難以與寒冬對抗的。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讓寶寶有個強壯的身體呢?以下這八步能解答你的問題。

  一、不坐涼地:冬季地面的溫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瀉。

  二、注意室內溼度:注意保持良好的環境和室內空氣流通,在有暖氣的環境中,應注意調節室內溼度。

  三、增加能量:冬季天氣寒冷,幼兒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魚類、家禽類、乳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

  四、加強鍛鍊:冬季幼兒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鍊。鍛鍊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抵禦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

  五、避免著涼:冬日寒潮多,氣溫變化大,幼兒易著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等,因此冬季要給幼兒保暖,避免著涼。

  六、保護面板:冬季寒冷乾燥,幼兒面板中的水份散失較多,皮脂腺分泌也少,面板易出現乾裂發癢,要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七、注意室溫:冬季對人體的適宜溫度是20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就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溫差大,則易感冒。

  八、多晒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面板的調溫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機能和幼兒的體質。

  幼兒園冬季育兒知識大全二

  寶寶發燒

  寶寶發燒怎麼辦

  根據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患兒發熱在該院的就診量常年居高,尤其每年入冬以後,更是患兒發熱就診的高峰期。“很多家長認為發燒的寶寶一定要把汗捂出來才能退燒,這是錯誤的觀點”。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李朝友副主任醫師直接指出,如果採用的方法不正確,患兒會捂越燒得厲害。

  如果寶寶發燒了,父母應該怎麼辦呢?“首先生病了應該去醫院治療,但是父母學會在家處理寶寶們的發熱症狀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寶寶的低燒,更需要家庭的護理”。李朝友介紹說,36℃至37℃之間是正常兒童的體溫,早晨2至6點稍低,下午5至7點稍高。患兒體溫低於38℃為低熱,38℃至38.9℃是中度發熱,39℃至41℃就是高熱了。

  李朝友副主任提醒說,低熱和中等熱的孩子通常可以在家護理,但即便是低熱,時間超過3天,也要及時去醫院。如果是高熱,則要立即去看醫生,經過診斷後才可回家護理。

  寶寶發燒如何應對

  在家如何護理寶寶發燒的症狀呢,物理退燒和化學退燒是李朝友副主任提出了兩大退燒方法。“物理退燒是首選,物理退燒無副作用,很安全”。

  鬆包法”、“沐浴法”和“冰敷法”是物理治療最有效的三個方法。如果寶寶發熱後,首先就是要解開包被或衣服為寶寶散熱。“這種是速度最快的降溫方法”。在冬天很多家長總是把室內空調溫度調的很高,怕凍著寶寶。對此,李朝友提醒,在給寶寶降溫的同時,也應為室內環境降溫,理想的溫度是“18℃—20℃,而且開空調的同時要注意室內通風,降低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給寶寶洗澡是第二個步驟,室內溫度在24℃~26℃之間是最佳的,洗澡能夠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高溫散熱,而且寶寶清潔的面板會感覺更舒適。“通過鬆包法和沐浴法後,大部分的發熱患兒發熱症狀都會很好地緩解”。

  如果這兩種方法的效果不理想,可以嘗試使用冰敷法。李朝友副主任表示,用冷毛巾或者冰袋敷,敷的部位主要是額頭或腋下大血管部位。但李朝友副主任提醒,“如果使用冰袋,外面要包個毛巾或手絹,冰袋不要敷腹部,以防腹瀉”,更要防止凍傷。

  藥物退燒就是化學退燒,讓寶寶通過口服一些退燒藥物。但是,不管什麼退燒藥都要按照醫囑服用,切不可服用過多或過少,以及石佛對症下藥。

  寶寶發燒飲食宜流質

  針對發燒兒童護理的健康,李朝友副主任還提出一些小貼士:寶寶要多喝水,多以流質食物為主,富含水分且有助於孩子的腸胃吸收,“應選擇易於吸收的食物,因為孩子發燒後腸胃功能會下降”,多喝水不但有利於降溫,也有利於排洩細菌病毒。再有要減少親友探視,以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內通風,同時要給孩子穿寬鬆一點的衣服。

  幼兒園冬季育兒知識大全三

  預防寶寶凍瘡

  冬天來了,在冬季較低的氣溫下,尤其是在北方,凍瘡出現的頻率是高的,雖然算不得什麼大病,但是發作起來真是痛癢難耐,而且對於寶寶來講,那就更是難受了,還得附帶著家長的著急和擔心,凍瘡一旦發作,除非過了冬季,否則即使是長期保持恆溫,也很難好起來。所以凍瘡的預防工作是我們首抓的。

  那麼如何預防寶寶的凍瘡呢,這就要從凍瘡的發生原因來做工作了。

  凍瘡發生的原因

  凍瘡多發於冬季,根本原因是寒冷,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孩子容易發生凍瘡。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溼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其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迴圈較差的部位,如腳趾。

  以上講的是外因,而寶寶自身的抗寒能力也應該包含在其中。一般皮下脂肪較薄的孩子更容易生凍瘡,也就是看起來比較瘦的孩子。所以凍瘡的預防不僅僅只重視受寒的時間及潮溼的環境,像如果體質弱、貧血、內分泌障礙、慢性感染性疾病等疾患、身體末梢血液迴圈不良,均可使身體的耐寒能力下降,這都算作是凍瘡發生的原因。

  凍瘡的症狀

  出現凍瘡的部位,開始的時候是由於充血導致的皮膚髮紅,並逐漸變暗,變成暗紅,而後伴有脹,痛,癢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出現水泡,疼痛加劇,嚴重的話還會凍傷骨頭,導致骨節變粗變大,這對女性來說就更是一種打擊了。戴戒指就很困難了。

  凍瘡的防護與治療

  冬季首先是要減少去戶外的頻率,然後每當寶寶需要去戶外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防護得當,特別是手,腳,面部,可適當的塗抹護膚油以保護面板。另外沒出去的時間長度也要控制,寒冷的時候勿讓寶寶在戶外玩耍時間過長,也不要玩久坐不動的遊戲。經常按摩手、腳、面部、耳朵、年齡越小及體質虛弱寶寶更要加以注意。

  回家之後,無論受寒程度如何,都要適當的進行按摩,以加速血液迴圈,回暖並且除溼。按摩的方法不必太繁瑣,能夠起到取暖的效果就好,有時間進行按摩就不要通過外部設施來取暖,因為通過自身的迴圈可以更加讓孩子適應環境,而別讓孩子習慣了暖氣,熱水袋什麼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