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恨的開車陋習有哪些
在汽車保有量不斷膨脹的當下,如何文明駕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挑戰。那麼我們應該認清哪些開車陋習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遭人恨的開車陋習
一 雙排並行阻人超車
行車的時候不要與其他車輛長時間並排,這樣會使你的注意力分散到兩側,忽視前方的情況。也會阻礙後面的車輛超車,沒有公德。
二 快速道開慢車
有的人以為,行車不安全都是開快車造成的。那麼,好了,我什麼情況下都開慢車,算是安全駕駛了吧。其實不然,每一次上路其實都是一次佔用道路資源的行為,在不超車的情況下請儘量把車開快些,這樣交通會順暢多。不要在城市快速道上開慢車,路上最危險的不是絕對速度,而是相對速度。車流跑80,只有自己開40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大家速度相近,路面才能暢通。
三 併線過快影響後車
很多人開車的時候過於自我,總有一種馬上參加速度激情拍攝的既視感。在開啟轉向燈後不觀察左後方的情況,幾乎是同時打輪完成了併線動作,自感拉風瀟灑,車技直逼保羅沃克。可是後車司機可沒那麼好的車技。正準備超車的後車司機會認為這樣強硬的併線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行駛。因為這樣過快併線的爭鬥屢見不鮮。如果前車司機能夠在開啟轉向燈後觀察一下左後方的情況,讓過後車後再併線,肯定就不會有爭鬥了。
四 超速行駛
汽車能開多快,它對人造成的傷害就能有多大。無論如何人的血肉之軀是無法與具有鋼鐵車身的汽車相抗衡的。ABS,ESP等電子裝置可以輔助你避險,但汽車往哪裡開,開多快,是由你決定的。超速爽一時,出事毀一生。要記住,汽車有備件,但你沒有。
五 雨天水上漂
對於大多數車主來說,大雨天都著急回家。雖然減速慢行的忠告聽過不少,但是總敵不過當時的心急如焚。高速路上在暴雨中高速行駛的車子急剎車或急打方向,後果都是致命的。還有一種車主心理很奇妙,似乎很享受雨天急速劃過水面激起浪花。恍惚間,豪車變遊艇,絲毫不顧路邊被濺一身的行人。暴雨天,你可以沒有愛心,但是請不要沒有公德心。
六 路口加塞
如果大家都在正常行駛,一旦有一個加塞的,後邊的車輛勢必踩剎車減速,車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依次傳遞下去,路口的通行速度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或交通擁堵。“道交法”規定,遇前方車輛停車排隊或緩慢行駛時,借道超車或佔用對面車道、穿插等候車輛的,司機一次記2分。
七 開遠光燈
車主隨意變換遠光燈,不但影響車輛行人視線,還造成安全隱患。建議車主在行駛途中發現對面有使用遠光燈的車主時,可以閃三下會車燈向他提醒,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夜間行車環境。“道交法”規定,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會車時,距相對方向來車150米內不能使用遠光燈。
八 利用應急車道超車
在高速公路上借應急車道超車的現象屢屢發生。除了借應急車道超車,還有不少人喜歡強行超車,硬是把別人逼減速了再超過去,這樣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安全開車必備用品
1、後備輪。胎後備輪胎往往被遺忘在行李廂下而缺少保養,所以建議車主必需每3個月定期檢查一下後備輪胎,必要時還要給它充氣。
2、千斤頂。千斤頂是換胎不可缺少的工具,幾乎所有的車廠都會隨車附送一套千斤頂。買二手車時,一定要檢查千斤頂是否完好,因為原廠附送的千斤頂輕巧易用。
3、隨車工具包。每部車都附有工具包,裡面通常放置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包括扳手、螺絲批、輪圈匙等,車主應定期整理及檢查一下,最好在每次使用完後進行清潔及延長工具的使用壽命。
4、電筒。一支強力電筒,在晚間遇上壞車的情況下,除可以作檢查車輛照明外,更可用來發出求救訊號或是示意其他車輛,確保安全。
5、急救箱。這是大部分司機沒有配備的隨車應急裝置。我們在奧迪車內就可以看到有原廠配備的急救箱。箱中應備有繃帶、紗布、消毒藥水及其他救急藥物,以備發生意外時,作急救之用。同時,急救箱也應當每半年檢查清理一次。
6、絕緣手套。主要可在緊急維修和清潔車身時保持雙手清潔,或當要開啟引擎蓋或水箱蓋時,作隔熱之用。最好採用絕緣手套,在處理電器問題時,可避免觸電。
7、蒸餾水。車上應常備大約1公升的蒸餾水,但請注意:普通清水或礦泉水絕不能當作電池水使用。
8、小型滅火筒。現代汽車在發生意外時,已很少會發生火警,但這並不表示完全不可能發生,所以,有一支輕便的滅火筒便可隨時救人一命。
9、車胎防漏劑。可在車胎被尖銳物件刺破後發揮防漏功能,免去要即時換胎的煩腦。只要將防漏劑注入車胎中,它便會在車胎內壁形成一層保護膜,爆胎後也可以維持一段行車時間,足夠讓我們駛到附近的維修中心修補車胎。
10、原廠汽車手冊。長期將手冊擺放在車廂中的好處是可清楚瞭解車子的各項狀況,當車子出現問題時,便可以立即從手冊中找出原因。由於每款車都有不同的設計,縱使一個熟練的汽車技工也要參考手冊才能弄清楚該車的結構,所以車子維修時都須把手冊留放在車中。可是,這麼重要的汽車手冊,卻是不少車主遺忘的東西。特別是在買二手車時常忘記向前任車主索取手冊,若沒有的話,可要求賣方代為向經銷商補購。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