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間設計要素

  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需求不斷增多。人們對室內的舒適度指數不斷提高。那麼,室內空間的設計要素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室內空間設計

  創造具有文化價值的生活環境是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因此,

  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必須瞭解社會、瞭解時代,應對現代人類生活環境及其文化藝術的發展趨勢有一個總體認識。

  任何時代的設計都帶有明顯的社會時代特徵。我們看待西方現代城市化社

  會的特點大致可以歸納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報化。這也是當前世界各國城市發展的趨勢。 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現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車為特徵。汽車社會的出現,在城市中奪走了人們的步行空間,養活了人的活動機會,沒有給人們提供有限的步行環境和悠閒的活動交流機會。

  巨大化:高層、超高層建築的出現與發展,佔據了城市中一個又一個巨大空間,也擴大了建築與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樓群使人們感到窒息、壓抑。當前的彌補辦法是在高層建築群之間整修開設廣場和休息區段,以及設定人際交流服務設施等等,以期減輕壓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動空間。

  情報化: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情報傳遞即時、快速,城市資訊傳遞裝置的發達,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感到既緊張又必要。情報資訊裝置破壞環境,造成對人的視覺汙染是現代城市環境設計的難題之一。在城市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發展的情況下,儘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門對廣告宣傳和資訊傳遞裝置的設定有種種規定和限制,但仍擋不住危害日益嚴重的視覺汙染的泛濫。 隨著生活方式向著現代化、多樣化的轉變,我國也應該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走出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創造具有高文化價值的人類生活環境道路,這是我國現代室內設計的指導思想。 隨著人們對室內的生活質量的關注,其實也是建立在我國住宅產業改革的基礎之上,住宅產業的發展,對室內的構成和製作技術帶來巨大的變革,與此同時,對室內的規劃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居住的狀況的變化與對居住多樣化的要求,在目前為止,屬於比較矛盾的供求關係。住宅產業本身所期望的是把高度工業化的技術引進住宅生產中,然而實際上住宅卻不能象汽車生產那樣進行高批量化。住宅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介於手工作業與工業化生產之間,取其兩者的伏點而綜合發展。

  每個地方有其固有的文化,建造符合其環境和地區文化的高質量住宅,需要創造提供優質住宅配件集合體的系統,這也有利於發展與地方產業密切相關的中小企業。

  基於這種思維方法的住宅配件隨著效能逐漸改良,種類增多,包括完整的一戶住宅所需的大型配件在內,形成完整的內部裝修系統。近年來的“居住空間產業”經過了上述的歷程,綜合吸取了設計和製造方面的要求而發展起來。

  住宅正逐漸由量變到質變轉化,所謂提高質量就是提高居住空間的功能性。由於居住空間的功能性是由室內部分所左右的,因此室內的充實自然就成為當前面臨的問題。

  如何理解室內與建築的關係,如果把建築當作“外衣”,室內則是“內衣”既與人的肌膚直接接觸,又在“外衣”與肌體之間充分發揮著服飾的功能,因此,“內衣”比起“外衣”來需要更加細微的設計。換而言之,室內設計乃是從建築內部把握空間,根據空間的使用性質和所處環境,運用物質技術及藝術手段,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美觀、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使使用者心情愉快,便於生活、工作、學習的理想場所的內部空間環境設計。具體到現代室內設計,則尖從以下幾個要點進行探究與思考:

  第一、 現代室內設計審美意識的重心應從建築空間轉向時空環境***三度空間+時間=四度空間***,以人為主體、強調人的參與與體驗。

  第二、 現代室內設計的審美層次應從形式美感轉向文化意識,從過去的為裝飾而裝飾或一般地創造氣氛提高到對藝術風格、文化特色和美學價值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創造。

  第三、 現代室內設計強調關係學與整體把握。室內環境設計是整合藝術。它的諸要素之間關係的協調與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它應是功能組合關係的把握、空間、形體、色彩以及虛實關係的把握,意境創造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協調。

  第四、 現代室內設計的創造手法為“一切皆為我用”。室內設計師又是藝術家,應當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調動和使用各種藝術的、技術的手段,使設計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創造出理想的、值得人們讚歎的空間環境來。

  室內設計的分類,概括地說,可以分為三大類:即人居環境室內設計、限定性公共室內設計及非限定性公共室內設計。不同類別的室內設計在設計內容和要求方面有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我們這裡主要談到的是人居環境的室內設計--------家庭居室設計。

  根據時代特徵和具體人的生活狀況,我們從設計概念中發展出東易日盛自己特有的設計理念------空間、結構、風格、文化。同時也遵守“功能至上,以人為本”的宗旨,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只有牢牢地把握住“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抓住設計的本質。

  

  一、空間歸納法

  把室內空間設計完成的過程總結一下可以看出,大體可分為以下階段:***企劃*** ***規劃、設計*** ***概算、訂貨*** ***施工、生產***。這其中與設計人相關的是規劃、設計的部分。這一部分可詳細劃分為***基本規劃******基本設計*** ***實施設計***三部分。 基本規劃

  當我們說“空間”概念時,這裡面一定包含著環境因素;而當我們提出“環境”概念時,這裡面也一定容括了空間要素。對一個成熟的、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來說,空間與環境幾乎是同步進入創作思維之中的。

  設計人從委託人處得到設計委託後,首先要詳細調查居住者一方的使用要求條件及建築空間一方所承擔的制約條件,把這些整理後開始工作,完成這些後,建立起設計的基本方針,這就是基本規劃。居住者一方的使用要求可以歸納為兩條:

  其一是居住者所期望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可以在預測將來生活變化的同時,清楚地描繪出相應的生活狀況。對於居住者的人生觀、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與生活有關的事項,都需要事先與其商談,充分調查,詳細瞭解。再一點是要了解居住者需要什麼樣的空間。這可以使用專案核對表或調查表,主要的是不要漏項。此外,可把已有的設計例項圖紙及照片廣告給委託者看,瞭解居住者對具體空間形態的想法。

  另一方面,與瞭解居住者的要求條件並行的,是對建築空間的制約條件也要進行必要的歸納與研究。它可決定室內設計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一階段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 從建築設計一開始,室內設計人就參與進來。

  2、 在建築設計的基本框架***平面、立面、剖面等***完成階段參與進來。

  3、 建築設計完成後,或是建築物建成後再參與進來。

  1的情況是進行基本本分割槽的階段。室內設計人把各房間的大小、室內淨高、洞口位置與大小等參與房間的使用目的相協調。還有對傢俱佈置、裝置選擇、擺放位置等與人的動線、視線相調和方面作出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空間的制約條件較少。

  2是指隔斷、房間大小、形狀、洞口位置和大小已經確定,相內部裝修及傢俱擺放、裝置器具的種類、位置等還沒有確定的階段。由於建築的構造及房間的洞口部位等條件的限制,經常會產生一些對使用不便的制約。

  3的情況主要以改擴建建築物為物件,對已建住宅或公寓的改裝所遇到的制約條件加以整理,並對內部裝修材料及多用插頭的位置等進行現場實測,在圖面上加以安排。但改造完成後,有不少傢俱把插頭和開關的位置擋住等方面的例子。因此,為使各個階段相協調,要把***一***規模、隔斷、房間條件,***二***結構,***三***材料、做法,***四***裝置,***五***法規、標準,***六***細部,飾面等各專案進行核實確認。

  在居住者的要求條件中,既存在著表面的內容,也有潛在的內容,既有具體要求,也有抽象要求;有矛盾點和不合理點,還存在著在技術上、經濟上不可能實現的要求等內容。

  設計人應該把這些問題進行分門別類地整理,找出居住者的真實要求,根據過去的經驗與新的資訊提出適當的建議。應該使居住者明確自己所需要的居住方式與空間印象。

  以上敘述的是基本規劃的內容。在這階段,如對居住者的要求條件和實際制約條件不能充分掌握,在以後各階段中就容易發生重複、返工等不合理的情況。 室內空間的型別

  室內空間的多種型別,是基於人們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發展的科技水平和人們不斷追求新的開拓意識,必然還會孕育出更多樣的室內空間,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室內空間型別。 結構空間

  通過對結構外露部分的觀賞,來領悟結構構思及營造技藝所形成的空間美的環境,可稱為結構空間。

  人們對結構的精巧構思和高超技藝有所瞭解,引起讚賞,從而更加增強室內空間世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這已成為現代空間藝術審美中極為重要的傾向。

  室內設計師應充分利用合理的結構本身為視覺空間藝術創造所提供的明顯的或潛在的條件。 結構的現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是真、善、美的體現,比之繁瑣和虛假的裝飾,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開敞空間

  開敞的程度取決於有無側介面,側介面的圍合程度,開洞的大小及啟閉的控制能力等。 開敞空間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較小,強調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滲透,講究對景、借景,與大自然或周圍空間的融合。和同樣面積的封閉空間相比,更顯得大些。心理效果表現為開朗、活躍,性格是接納性的。

  開敞空間經常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有一定的流動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開放心理在環境中的反映。

  封閉空間

  用限定性比較高的圍護實體***承重牆、輕體隔牆等***包圍起來的、無論是視覺、聽覺、小氣候等都有很強隔離性的空間稱為封閉空間。其性格是內向的、拒絕性。與周圍環境的流動性較差。 隨著圍護實體限定性的降低,封閉性也會相應減弱,而與周圍環境的滲透性相對增加,但與虛擬空間相比,仍然是以封閉為特色。

  在不影響特定的封閉機能的原則下,為了打破封閉的沉悶感,經常採用燈窗、人造景窗、鏡面等來擴大空間感和增加空間的層次。

  二、動態空間

  動態空間引導人們從“動的角度觀察周圍事物,把人們帶到一個由空間和時間相結合的“第四空間”

  動態空間有以下特色:

  1、 利用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設施如電梯、自動扶梯、旋轉地面、可調節的圍護面、各種管線、活動雕塑以及各種資訊展示等,加上人的各種活動,形成豐富的動勢。

  2、 組織引人流動的空間系列,方向性比較明確。

  3、 空間組織靈活,人的活動路線不是單向而是多向。

  4、 利用對比強烈的圖案和有動感的線型。

  5、 光怪陸離的光影,生動的背景音樂。

  6、 引進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陽光乃至禽鳥。

  7、 樓梯、壁畫、傢俱、使人時停、時動、時靜。

  8、 利用匾額、楹聯等啟發人們對動態的聯想。

  三、靜態空間

  人們熱衷於創造動態空間,但仍不能排除對靜態空間的需要,這是基於動靜結合的生理規律和活動規律,也是為了滿足心理上對動與靜的交替追求。靜態空間一般有下述一些特點:1、空間的限定度較強,趨於封閉型;2、多為盡端空間,序列至此結束,私密性較強;3、多為對稱空間***四面對稱或左右對稱***,除了向心、離心以外,較少其它的傾向,達到一種靜態的平衡;4、空間及陳設的比例、尺度協調;5、色調淡雅和諧,光線柔和,裝飾簡潔;6、視線轉換平和,避免強制性引導視線的因素。 懸浮空間

  室內空間在垂直方向的劃分採用懸吊結構時,上層空間的底介面不是靠牆或柱子支撐,而是依靠吊杆懸吊,因而人們在其上有一種新鮮有趣的“懸浮”之感。也有不用吊杆,而用樑在空中架起一個小空間,頗有一種“飄浮”之感。

  由於底面沒有支撐結構,因而可以保持視覺空間的通透完整,輕盈高爽,並且底層空間的利用也更自由、靈活。 流動空間

  流動空間的主旨是不把空間作為一種消極靜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種生動的力量。在空間設計中,避免孤立靜止的體量組合,而追求連續的運動的空間。空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採用象徵性的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連續,視線通透,交通無阻隔性或極小阻隔性。為了增強流動感,往往藉助流暢的極富動態的、有方向引導性的線型。空間的流動感也往往是由於按照空間構圖原理,在直接利用結構本身所具有的受力合理的曲線或曲面的幾何體而形成。

  在某些需要隔音或保持一定小氣候的空間,經常採用透明度大的隔斷,以保持與周圍環境的流通。 虛擬空間

  虛擬空間的範圍沒有十分完備的隔離形態,也缺乏較強的限定度,是隻靠部分形體的啟示,依靠聯想和“視覺完形性”來劃定的空間,所以又稱“心理空間”。這是一種可以簡化裝修而獲得理想空間感的空間,它往往是處於母空間中,與母空間流通而又具有一定獨立性和領域感。 虛擬空間可以藉助各種隔斷、傢俱、陳設、綠化、水體、照明、色彩、材質,結構構件及改變標高等因素形成。這些因素往往也會形成重點裝飾。 共享空間

  共享空間的產生是為了適應各種頻繁的社會交往和豐富多彩的旅遊生活的需要。它往往處於大型公共建築***主要是飯店***內的公共活動中心和交通樞紐,含有多種多樣的空間要素和設施,使用權人們在用途的靈活空間。它的空間處理是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外中有內,內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錯,極富流動性。通透的空間充分滿足了“人看人”的心理要求。共享空間尤其是傾向把室外空間特徵引入室內,使大廳呈現花木繁茂、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是主動與自然和諧的空間。玻璃露明電梯和自動扶梯在光怪陸離的空間中上下穿梭,使空間充滿動態。 母子空間***大空間中的小空間***

  母子空間是對空間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間***母空間***中,用實體性或象徵性手法再限定出的小空間***子空間***。這種類似我國傳統建築中的“樓中樓”,“屋中屋”的作法,既能滿足功能要求,又豐富了空間層次。

  許多子空間***如在大空間中圍起的辦公小空間,或在大餐廳中分隔出的小包廂座***,往往因為有規律地排列而形成一種重複的韻律。它們既有一定的領域感和私密性,又與大空間有相當的溝通,是鬧中取靜,很好地滿足群體與仃體能在大空間中各得其所、融洽相處的一種空間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