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夢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 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

  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於實現了。文章熱情讚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教學時以“神五”發射為突破口,通過課件、品讀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於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體會並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影資料,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匯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有夢嗎?***學生交流***我們中華民族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夢,你們知道至今為止我們已圓了哪些夢嗎?***教師板書:圓***

  ***神五、神六、神七成功飛天***當你知道我們的飛天夢圓了,你什麼心情?好,就讓我們自豪的告訴全世界-----***再次齊讀課題***

  3. “千年夢”指什麼?“圓在今朝”又指什麼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交流:

  ***1***文中哪句話最直接、最準確地表明瞭題目的意思?誰來說一說。[課件出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奮鬥,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指名讀,齊讀***

  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麼?***學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齊讀***數千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中華民族是何等的自豪與驕傲啊。

  3.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2——10自然段,用簡潔的話概括中華民族實現千年夢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品味艱辛

  1.隨著神舟五號飛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箇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向學生出示楊利偉穿著太空服的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楊利偉在走下飛船接受採訪時候說的三句話。[課件出示]飛船飛行正常。 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範讀***你怎麼理解這三句話?***學生交流***

  簡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明白了

  [出示句子]: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這裡的他們是指哪些人呢?

  2、請同學們讀課文第7自然段,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3.交流:

  ***1***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製、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個”,從這兩個數字中你讀懂了什麼******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 ,團結合作***

  ***2***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你體會到了什麼?

  ***3***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髮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4***出示三個句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剛才研究的這一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麼?***團結合作、同心協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

  ***5***出示圖片激情:同學們,一個個一個英雄的背後往往還站著無數的無名英雄。夢圓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讀這段文字[為了保證“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科學家們共設計了20種救生方案保證航天員安全,針對飛船系統的故障對策有139個,8位科學家未見飛天身先死,這些科學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車上,有的犧牲在實驗室,他們努力了數十年,卻沒能看到飛天的壯麗場景。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園,這裡長眠著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們犧牲時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有的人為了尋找飛船的殘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年輕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為了排除險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同學們這一座座墓碑不會說話,但卻記載著航天工作者的航天豪情壯志,讓我們飽含深情的讀一讀,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齊讀***

  四、補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歷程,千年的努力,才迎來了這夢圓的一刻,就讓時光倒流到2003年10月15號,我們一起回顧神五飛天激動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飛天的視訊***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

  2.作為炎黃子孫中的一員,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嗎?***齊讀課題***

  3、“千年夢圓在今朝”,我們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解放軍軍官作家蔡桂林在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實現了之後創作了一首詩《炎黃飛天夢》 ***配樂朗讀***

  4. 雖然我們的千年夢圓了,但我們依然沒有停止追夢的腳步,在載人航天事業上,我們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請生介紹***

  5.***播放幻燈片***是的,夢圓這一刻是讓人幸福的,是讓人快樂的。但是,孩子們,為了這個“圓”字,我們中華民族整整奮鬥了數千年。從大膽想象到嘗試,到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發射成功,這個“圓”字,實在承載了太多太多的艱辛!

  它記載著我們炎黃子孫的激情與夢想,記載著華夏兒女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不放棄的執著與追求,記載著一代代國家領導人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也要搞航天工程的豪情壯志,記載著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不怕困難,不計功名利祿,不怕犧牲的科學情懷。正是他們,真是他們,才讓我們迎來了舉國歡慶,千年夢圓的時刻。

  孩子們,當我們再次面對這直衝九天的神州飛船,再次面對這個“圓”字的時候,你最想說些什麼呢?

  5.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我們還想圓哪些夢?***請學生說***出示句子***接讀***: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遊於更深、更遠的太空。

  6.有夢就有希望,有夢就有追求,圓夢的任務將落在你們的肩上,讓我們為中華民族更高遠的夢想,時刻準備著吧!

  《千年夢圓在今朝》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夢圓。熱情地讚揚了中國航天人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鍥而不捨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較為淺顯。六年級學生能夠理清課文條理,抓住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科技內容的作品時,要注意體會作品中所體會出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學習本課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此,我制定目標如下:

  三 、教學目標

  1、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

  2、學習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

  3、體會中國航天人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鍥而不捨的精神。

  其中第一點是重點,第三點是難點。

  四、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讀課文後獲得的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讀、思、、想、展、理相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學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力求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五、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詢問家人豐富背景知識,課中資料進入課堂,間以錄影輔助教學,課後將其製成小報,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由於本課所處在第五單元,這部分內容尚未接觸。閱讀單元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部分內容在課前已經解決。

  六、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 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文章開篇我讓學生自己總結觀點,然後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第二部分 選準感悟點,精讀精品

  第二部分 這是文章的精讀部分,也是解決重難點和情感價值觀的部分。根據單元目標和本課目標,我預設了三處進行研析。這三處都是通過精讀感悟來完成的。不同的是“夢圓部分”我採用的是看畫面——說感受——讀——再說感受——再讀的方法來進行;楊利偉的三句話的精彩部分我通過讓學生想象讀,說緣由,昇華讀來再現歷史瞬間,大寫激勵人生;反映人們辛勤付出的部分我注意引導學生蒐集資料,結合文字,想象畫面,走進文字再走出文字,最後輔以紀實文字,來強化情感。

  第三部分 撥絲剝繭,萃取精華

  古人的奇思妙想,萬戶的飛天及後來的人造衛星上天都是人們尋夢、嘗夢、追夢、圓夢的過程。這部分內容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概括並結合上下文、資料說明來體會人們對飛天夢的執著追求。

  第四部分 激情朗讀,找準練筆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課後佈置的練筆等正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王國維先生的“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固有高致”,這種教學境界是我過去、現在、將來永遠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