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創新心得體會3篇

  黨建創新在現代化社會主義中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它也是我國在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一項重要的戰略工作目標。在當今企業建設與發展中,黨建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帶來的黨建創新心得體會,歡迎欣賞。

  黨建創新心得體會一: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地方人大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任務將越來越繁重,加強地方國家權力機關黨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重慶市萬州區人大會黨組深入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特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具體做到堅持“三個圍繞”,突出“三個創新”,抓好“四個建設”,為不斷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奠定基礎,創造條件,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

  堅持“三個圍繞”

  一是圍繞服務中心抓黨建。服從和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把政治工作的重點、經濟工作的難點、群眾關心的熱點作為人大機關黨建工作的著眼點。當前是萬州搶抓機遇,推進“500億萬州”建設,實現加快和率先發展,為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區人大機關黨委始終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的第一要務,著重圍繞人大會針對產業發展、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移民安穩致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萬州等帶有長遠性、根本性、全域性性和關係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項適時作出決議決定開展機關黨建工作,推動萬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是圍繞實施監督抓黨建。堅持在人大黨組的領導下,發揮好機關黨委的核心保證作用,認真學習貫徹實施《監督法》,依法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把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設法治政府作為人大實施監督的重點,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人大執法檢查的重點,緊抓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把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與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應對實施西部大開發、國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三峽大移民的機遇與挑戰。

  三是圍繞固本強基抓黨建。堅持用科學理論和現代知識武裝黨員幹部頭腦,提高素質,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提高駕馭全域性的能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對黨員幹部的管理、監督,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

  突出“三個創新”

  一是機制創新。區人大機關黨委既隸屬區直機關黨工委的領導,又接受區人大會黨組的直接領導。區人大機關黨委下屬4個黨支部,其中離退休黨員單獨成一個黨支部。黨員中包括現任人大會黨組成員、機關全體黨員和離退休老黨員,副處級以上黨員108人,其中副廳級以上黨員20人。獨特的機構模式和人員構成情況決定了人大機關黨建工作既與其他部門的黨建工作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區人大機關黨委聯絡實際,積極探索,形成了在人大黨組的直接領導下,由機關黨委總體負責,各支部分別活動,辦公室和各委員會協調配合的局面,健全完善了黨建工作的執行機制,努力確保機關黨建和人大業務工作在時間分配、計劃安排、工作成效等方面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同步運作,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

  二是內容創新。機關黨建是教育人、引導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工作,目的在於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促進各項業務工作任務的完成。因此,區人大機關黨建工作內容力求做到“三個著力”和“四個結合”:即著力提高黨員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著力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著力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結合規範運作程式,結合增強監督實效,結合發揮代表作用,結合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機關黨建工作的新突破和人大工作水平的新提高。

  三是方式創新。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各種時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展人大機關黨建工作的領域和空間,使黨員幹部在活動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強凝聚力。充分發揮人大機關離退休同志“政治、人才、法制”三大優勢,在離退休老同志發揮餘熱方面作足文章。建立健全競爭激勵和獎懲機制,激發人大機關黨建工作活力,不斷開創人大機關黨建工作新局面。

  黨建創新心得體會二:

  通過此次去西部某些城市考察調研黨建工作,發現了我們工作存在的不足,也得到許多啟示。

  第一,創新黨建工作新思路。我們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一思想認識,創新黨建工作思路,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在思想上發揮優勢,將環保工作搞得更好。

  第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也是黨的執政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機關黨的建設,一定要增強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意識,堅持群眾路線,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第三,做好思想工作是保證業務工作順利完成的前提。科學發展觀要求務實,紮實到位做好每一項工作。作為黨員工作者,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學習,將工作落到實處,多幹事,想幹事,幹實事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第四,領導們的思想也應統一到對全域性工作的部署上,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第五,個人素質和形象很重要,通過認真加強學習,建設一個學習型單位,才能樹立好的形象。在工作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來解決,在實踐中以人為本,創新黨建工作,以思想的統一促進我們的工作。

  黨建創新心得體會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重心在基層。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全部工作的戰鬥堡壘和領導核心,在團結帶領廣大群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組織領導的神聖職責。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一、著眼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新突破

  一要創新選人育人方式。要著力夯實選人用人基礎。在“群眾直推、黨員直選”的基礎上,探索直選村支部書記辦法,把政治素質高、發展能力強、群眾擁護的優秀人才選拔進村黨支部班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縣委將出臺《關於建設“雙強”型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的意見》。鼓勵經濟能人、致富能手、工商業主競選農村黨支部書記職位,形成高素質的農村致富帶頭人群體。做好從優秀村幹部中招錄公務員工作,建立健全村幹部報酬補助、村主幹離職補償、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制度,激勵農村基層幹部安心基層,建功立業。要加強農村後備幹部的培養,把農村專業技術人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幹部,把黨員幹部培養成經濟大戶,建立農村後備幹部人才庫。要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根據農村工作需要和農村幹部受教育情況,探索建立政策理論、致富技能、法律法規、科技知識、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學歷培訓的培訓機制。二要創新黨建活動載體。要著眼於深化和拓展“三級聯創”活動,鼓勵農村黨員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共同致富為目標,與農民群眾建立起新型的幫帶關係,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努力使農村黨員增強政治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宗旨意識、形象意識,成為執行政策、帶頭致富、和諧穩定、服務群眾、文明新風等方面的模範。三要創網新工作推進機制。要以強化鄉鎮黨委責任為重點,建立健全“三級聯創”活動責任體系。明確在“三級聯創”活動中,縣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鄉鎮黨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是具體責任人。同時,把聯創活動與部門和站所的創先爭優結合起來,形成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合力。

  二、著眼於拓展服務功能,構建社群黨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形成社群黨建工作的驅動力。要進一步理順和規範社群黨建工作機制,明確社群黨組織的具體職責和許可權,強化牽頭負責意識和協調管理職能,努力形成以社群黨組織為核心、社群黨員為主體的社群黨建工作新體系。要配強社群黨建工作力量。採取公開招聘、選派大中專畢業生、加強培訓等途徑,優化班子結構。二要提高社群黨建工作的凝聚力。要根據社群各個階層的本文來源:文祕114

  三、著眼於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探索“兩新”組織黨建新途徑

  一要建立健全黨的組織。要堅持“三同步”原則,即在建立“兩新”組織時,同步籌建黨的組織;在“兩新”組織招工時,同步輸入黨員;在“兩新”組織開業時,同步建立黨的組織。探索聯合建、依託建、區域統建等組建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黨的組織。二要加大發展黨員力度。要把發展重點放在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幹和生產一線的優秀職工中。注重從思想上、能力上、作風上入黨,絕不降格以求。三要積極開展黨建活動。要按照“小型、業餘、分散、務實”的原則,不斷探索在 “兩新”組織中開展黨建活動的新形式和新途徑,樹立黨組織的良好形象,提高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四、著眼於提高黨員隊伍素質,邁出黨員教育管理新步伐

  一要強化教育培訓。要深入開展建立學習型黨組織活動。以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重點,切實加強共產黨人道德建設。要整合社會教育資源,鞏固和完善一批黨員基本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基地,認真抓好黨員培訓。教育培訓的內容要有針對性,要注重“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育和實用技術的培訓;教育培訓的形式要多樣化,要針對不同層次的黨員,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的手段要有先進性,要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培訓效果。縣委黨校和縣農民素質教育辦等教育機構將舉辦專題技能培訓班。二要建立健全機制。要進一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完善黨內選舉制度。要進一步落實民主生活會“公告公示制、談心交心制、分析評議制、整改責任制”等制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要推行黨員承諾制,引導黨員積極參加結對幫扶和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要探索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建立黨員資訊庫,探索黨員資訊化管理新途徑。要全面推行發展黨員公示制、預審制、票決制,堅持年度發展黨員計劃逐級報批和責任追究制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考核制度,不斷把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內來。三要注重人文關懷。切實做好扶助生活困難黨員工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採取上門慰問、提供免費培訓、實施大病救助、幫助困難黨員子女就學、安置經濟適用房等辦法,幫助生活困難黨員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