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變成詩歌話題作文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你駐足,停思。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記得小時候,一個夏天的夜裡,有一隻飛蟲飛進我的耳朵裡。我慌張地使勁撥弄耳朵,可是頑皮的小飛蟲死活不肯出來。我急得哭了出來。

  奶奶去出一滴清油來,她說,往耳洞裡滴幾滴清油,就可以把飛蟲粘住,然後憋死它。

  母親卻讓我站起來,把耳朵對著明亮的燈泡,像變魔術一樣附在我的耳朵邊喃喃低語:蟲兒蟲兒快出來,給你光亮讓你玩......果然,不一會兒,蟲兒就慢慢爬了出來,圍著燈泡快樂地旋轉起來。母親說,蟲兒最喜歡的是亮光,哪裡有亮光,它就會朝哪裡飛。

  對於兩種不同的方法,使人解釋道:前者是生活,而後者就是詩歌。

  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又傷心又害怕。一個疼愛我的人永遠地走了,再也不回來了,驀然間令我感覺到生命的黑暗。父親開導我,他摸著我的頭說,奶奶出遠門了,那個方向是通往天堂的,上帝正在花園裡召喚她呢,因為上帝喜歡她。我知道奶奶是個很虔誠的基督教徒,這樣的解釋讓我心鎖頓時開啟。父親把我的悲傷改編成了童話。

  從此我微笑著生活,我知道奶奶希望我這樣。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給自己,也給別人以微笑,把手中的愛盡力播撒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一個老師批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另一個老師祝願道: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有一次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差,到處坑坑窪窪。其中一位導遊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人生也是這樣,當你被一件事情困擾的時候,想沒想過換一種方法來解決它呢?我們每個人,無法主導生命,卻可以“改編”生活。那個時候,你會覺得生活是一種很詩意的勞作,而並不僅僅是從一個肩膀到另一個肩膀的疼痛。

  生命中沒有導演,無法為自己的人生進行彩排,但我們可以是編劇。儘管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是一本陳年舊賬,但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我們想要的體裁;那些風花雪月可以改編成詩歌,那些柴米油鹽可以改編成散文,那些坎坷和災難可以改編成小說......讓你的人生時而像水以一樣流淌,悠閒而又充滿詩意;時而又像山路一樣跌宕起伏、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生活是一座雜亂無章的素材庫。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編劇。

  2:

  聽窗外細雨綿綿,品一盞香茶,手拈一頁已發黃的浸滿墨香的古書。心也隨之盪漾,生活也因你而精彩。

  落紅不是無情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耳邊又傳來朗讀聲,枝頭的花啊,隨著秋風的摧殘,如清風一般浸滿了泥土,空氣中瀰漫著憂傷的氣息,可又有誰知道你心中的痛苦。龔自珍,雖然遠離了官場的黑暗與勾心鬥角,可是你心中愛國的赤誠卻迸發了我對祖國的情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生活因你而精彩。

  千里共嬋娟

  清風從那邊蕩過來,挑起了朦朧的月色,吹起了你飄揚的髮絲,也勾起了你無數的盼望。此時此刻你正無力地倚在木窗前,望著那一輪皎潔無瑕的月亮,不禁嘆息:為什麼月亮總是在人分離的時候圓呢?你輾轉在床上,自我消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那一輪明月早已高懸在你心中,如水的月光滌盪了你心中的塵埃,如紗的月光輕攏在你寒冷的心上,如霧的月光不知何時朦朧了你的雙眼。唉,只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生活因你而精彩。

  那如畫一樣的詩詞啊,勾勒出一幅幅仁人志士的壯志豪情;

  那如音樂一樣的詩詞啊,叮咚出泉水鳥啼的悅耳悠揚;

  那如陽光一樣的詩詞啊,溫暖出友人道別時的溫情。

  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生活中也瀰漫了詩詞的墨香,那一頁泛黃的古書也會永遠流傳。

  不禁感嘆:詩詞,生活因你而精彩。

  3:

  歲月已是一個遲暮老人,在無限夕陽裡,返著淡淡的光。已是近黃昏的年日,卻攜一個年輕人,看著朝陽,是種無奈的傷感。青春是流去的一江春水,一去不復返。那些年少和年輕的星星點點,在我斑駁陸離的視線裡,鮮亮的痛,左心房的某個角落,在劇烈顫抖。

  人的憂傷多了,堆積起來,便成了詩歌。

  人就是一個詩人。

  在生活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裡,舞蹈得小心翼翼,傷感惆悵,彷彿效仿杜甫的憂傷,李清照的悽婉,李商隱的東風無力白花殘,李煜的亡國之恨,那種欲罷不能的傷春悲秋的餘音,在文明的年代裡,繞來繞去,如昏鴉飛在長滿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人家的上空,悲鳴一聲,留下一抹肅殺的黑。

  問君能有幾多愁?且看那滾滾東逝水!水為何往東流?人為何往高處走?這是亙古不變的哲理?乃或是老人們的總結?屈原是否也和我一樣,孤獨無力的在某個冷清日,帶著無限憤青,仰天大問?李白的不甘世俗,在今天的河水中折射得光彩奪目,燈紅酒綠已如暴風雨一樣撲面而來,誰能抵擋?

  人的蛻變,只需一瞬間。

  社會在前進一步,人也前進一步。

  從此,思想不再是秦時明月漢時風,餘音繞樑三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而是出入燈紅酒綠,歌聲震天,觥籌交錯之中,你起我落,爭先恐後,翻雲覆雨!

  這是文明的前進?還是文明的衰落?

  為了那如糞土的東西,為了那發著耀眼的光芒,人們終日漂泊,一站又一站,風雨中跌到卻更加堅強!軟弱的變堅強,堅強的更堅強!人似乎不是為自己而生,而是為糞土;為別人而生!為了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在高如泰山的階梯上,一步一個腳印,向上攀登!不可停滯!稍不注意,就會被競爭的夥伴,拋入絕望、失敗的深淵!

  人,當憂鬱多了,堆砌起來,就成了思想的門,走進去,你就成了一個思想者!

  思想多了,便成了詩歌!

  人也就是一個詩人。

  4:

  每一個季節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秋天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無一不體現了大自然的美。其中的詩意,我們似乎都曾經體味過。

  大自然給我們展示了許多風景,但我們卻甚少發現其中的詩意,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詩。“詩意”,只有活在具體境遇裡面的人,有所感悟,並達到美的情思境界,才能體味出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任何時代都會出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句傳頌千古,他們發現的詩意,令我們千年之後的後生小子們都深受感染。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只要突破了那層神祕的膜,練出一雙詩眼,就會發現其實詩意隨處都有,作詩吟唱也是觸手可及,並非登天之難事。偉大詩人的詩都取材於身邊,有什麼奇怪呢?那些格律、平仄,也都是從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變而來的,非常自然。我們在身邊發現了詩意,也許也會變成想象中擁有高雅藝術的詩人呢。

  於是,又想到了蘇軾,他那豪放派詩詞告訴我們,尋覓詩意,創作詩詞,幾乎都與生活密切相關,都是豐富經歷和深厚感觸迸出的火花。

  我們周圍的景色,被古人的一首首詩、一闕闕詞描繪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被賦予了偉大的品質。與其說是詩人的一種涵養,倒不如說是詩人的一種獨特的視角,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詩意。當我們在語文老師的啟迪下,讚歎一首詩的手法之巧、功力之深時,卻忽略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仔細體會、換一種視角,我們也能夠感覺出同樣的或別樣的情感,發現詩意就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抓住這束靈感火花,構思揮毫,詩作就出來了。

  “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所作所為,所感所悟,才寫得出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

  詩意,從生活中來,從身邊取材,從美去感受。讓我們睜大眼睛,不斷地去發現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