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北京高考作文素材題目

  多積累一些歷年的高考真題對於考生的寫作會有不小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天平和七絃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裡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說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說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後排除 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群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著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醜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溫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說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設想時,他並不判斷正誤,只說:"啊,真醜!"他不願意在醜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醜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絃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2:莫讓浮雲遮望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f百年前,文人們就通過朗朗上口的詩歌告誡後人,對待事物要站在正確的角度,切不可讓其他因素干擾了你對真相的審視。

  宋人的牆為雨淋壞,兒子與鄰翁對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牆,以防盜。"盜賊果真光顧後,宋人稱讚起兒子的先知先覺,卻懷疑鄰翁的手腳是否乾淨。同樣的提醒,為何招來截然不同的態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親疏矇蔽了雙眼吧! 自古以來,人們就頗為重視感情因素對事件成功與否的影響。"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誠然,感情上的親密對事業的成功也許會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認知事物本質上,感情上的親疏有時也會給人帶來錯覺以及誤導。國外科學家曾做過試驗,讓試驗者在一組照片中選出長像最符合審美標準的一張,結果受測者選出的容貌多與自己親友相近。排除個人審美觀念不談,生活的耳儒目染對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視覺的評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質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來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矇蔽。西晉王室廣封王,欲使天下盡歸司馬氏之手,殊不知諸公之中良萎不齊,終於導致八王之亂、五胡亂中原的下場。三國中孔明因對馬謾偏愛有加,忘卻先主對馬謾"華而不實"的評價,委以重任,終使《出師表》空有 "真名世",也不免"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今,不也有領導幹部任人唯親,從而禍起蕭牆的事例嗎?可見,認知事物,為人處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鏡,危害大矣!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惡的雲霧矇蔽,身在高處,眼觀四方不失為好的方法。岳家軍威震四海,正是由於岳飛超越親情,以軍規處罰岳雲,軍風大肅,d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的美談。孔明事後揮淚斬馬謾,以肅軍紀,才沒有因感情親疏而再誤軍國大事。

  一個公正的決斷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觀察和思索基礎上的。而擺脫感情上的干擾則是做出正確理性評價的先決因素。

  也許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決定難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後行,從多個角度思考是可以儘量避免感情上的誤導。現今我國法規制度中"迴避"和"協商"原則不正是對理性處事的指導和提倡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各個方面的理性觀察,將幫助我們邁過感情的誤區,真正認識到事物的複雜與多變性。而在一覽無餘的最高層,擺脫情感輯絆的我們,或許可以長吟:"莫讓浮雲遮望眼!"

  3:呼喚理智

  對於一個富有感情的人,與毫無知覺的機器相比來說,判斷是非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無可厚非的。但為了追求一種思想的成熟,我們需要理智。

  眼前迷霧索繞,煙霧氖氧,有時還出現怡人的景觀,感情告訴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卻告訴你那T可能是萬丈深淵。很清楚地選擇,卻常有人落人深淵,一邊下落,一邊呼喊著理智的名字;選擇了感情,往往讓人後悔,選擇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艱難,事後也會無怨無悔。

  正因為感情呈現在人眼前的,是美崙美英的畫面,是悅耳動聽的音樂,是親密無間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戀人,是形影不離的友人,是關雲長的誠信,是項羽的大氣,是寶璧之間的默契……這才會造就無數大大小小的悲劇,

  我們常說讓理智戰勝情感,這是何等的艱難。包拯面對將他撫養長大如親孃的嫂娘,任憑她苦苦哀求依然鐵面無私,揮手壓鍘。但誰又不懷疑他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為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氣用事的。還有孔明揮淚斬馬謾,這些都是何等哀傷之事啊。

  儘管感情給我們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帶給我們的仍是無盡的痛 擴苦。但我們仍舊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為無數偉業都是在理智中產生的。愛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頓在理智中研究天體,霍金也在理智中繼承前人的事業。可以說人類研究出的任何對自己有用的事物時,頭腦都處於理智中,而不理智僅憑自己的感情異想天開的人終不會有所成就。那個狂妄的亞里士多德就是個例證。

  我們允許人們在感情衝動時暫時的恍憾、停頓。因為任何人都會被感情誤導。但如果這種狀態持續較長時間的話,那便會以理智喪失為代價。

  我相信,人是富有感情的,同時也是富有理智的。只不過在有的情況下感佔了上風,人們是有能力使自己處在理智的指導下對是非曲折進行分辨的。理智並不是天邊難以遇知的雲彩,只要用心呼喚一定會伴隨人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