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路滿分作文

  有人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關於人與路的滿分作文是怎樣寫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麼?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說:“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嘔!”於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後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說:“老太婆怎麼這麼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著我的腦袋說:“千金才買老來瘦啊!”每到週末,你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道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後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著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道,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

  再大些,路是一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唸書,獨自一人。揹著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係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於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著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著,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說過:“俺孫子聰明著,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

  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著天下最闊大的愛。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唸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藉著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託我的深情,問候天堂裡的你……

  範文二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田埂一樣的質地,中間被來往的行人用腳板踩得結結實實,但仍有不聽話的小草探出調皮的腦袋,撓人腳丫子。我記得那時大人們總是扛著鋤頭,拎著籃子,結實的腳板踩在地上,頭似乎頂著天,那樣驕傲地:“今年我家菜不錯,弄點你嚐嚐!”我和夥伴們光著小腳,呼啦啦從東到西,再呼啦啦從西到東,樂此不疲地在路上奔跑,嬉鬧。

  春天裡,路兩旁開滿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們臭美地摘下往頭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著跑遠。最愛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變得鬆軟,踩上去如同母親最輕柔的撫摸,皮孩子在泥裡打滾,一臉明亮的笑意。大人們坐在屋簷下,聊著自家的別家的閒話,探討著今年的收成,偶爾有個嬸嬸放下手中針線,向雨中早已沒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聲:“你個臭小子,才剛給你換衣服哪!”但隨即又在雨中盪漾開了。傳得最遠的只有孩子的歡叫和女人們的爽朗的笑聲。

  那時的日子,快樂而純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靨。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鋪著細碎的沙子,沒有雜草,偶爾在邊上的邊上,未被覆蓋的泥土裡,會鑽出幾棵營養不良般的腦袋。大人們仍早出晚歸,然而都騎著自行車或拎著包,腳上穿著結實的膠鞋,咯吱作響。孩子們被迫穿上嶄新的鞋子,不準再打赤腳,那會割傷腳板。於是只好繞遠道去田野,瘦瘦小小的田埂成了唯一的寄託。夥伴們常常托腮望天,看大朵白雲飄過,覺得有什麼在悄悄地變了。大人們不再在下雨天圍坐屋簷下聊天,即使下雨,他們也要上班,叔叔們只有下了班才匆忙一聚,喝兩盅小酒,意猶未盡,不得不散,生怕睡晚了第二天上班沒精神。媽媽們也很少在寶寶的床頭,用溫柔的聲音哼好聽的童謠。

  那裡的日子,明媚夾著憂傷,天空中只有雲朵供我們想象。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水泥澆鑄,稜角分明,邊沿整齊,讓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很少看見有什麼孩子打赤腳,連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現。我終於看見村裡有個半大的娃娃,表情嚴肅。我說:“來,姐給你吃糖。”“媽媽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口氣老到,我悻悻收回手。陡然發現,家家大門緊閉,只有鳥兒偶爾掠過,帶出寂寞的迴響。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嬸們都不見了!那些貪杯的、常為一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叔叔伯伯們都到哪裡去了?

  我在睡夢裡,只聽見鞋底敲打水泥路的清脆的咯咯聲。我夢見自己摔倒在路上,可是無人理睬,他們說,我很忙。我爬起來,站在冰冷的水泥上,想起曾經溫暖柔軟的泥路,想起那些樸素的小花,突然淚流滿面……

  範文三

  有人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說: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我說:不管世上“無路”或“有路”,關鍵看人怎麼走。

  不止一個人說過,人生是旅途。在旅途上,我們要披荊斬棘。要走到我們心中的天堂,就要學會“開路”、“毀路”和“選路”。

  “開路”,就是要敢於在無路的地方走出路。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因為這再恰當不過地闡釋了“走路”的概念:人在旅途何必在意他人怎麼看,更何必在意原本是否有路呢!“開路”要求我們學會創新,更要求我們學會換一種眼光看世界。另闢蹊徑固然好,但也不能為了創新而忽視或否定前人的經驗和社會的變化。燈泡的出現是件新奇事,可那燈泡裡卻飽含了愛迪生對失敗的總結。“開路”教會了我們要勇敢的走路。

  “毀路”就是要敢於譭棄前人已鋪好的路。高一剛學物理時,亞里士多德與伽利略之間的“仇恨”常會把我們逗樂,是伽利略反駁了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的謬論,也是伽利略反駁了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一觀點。試想,如果伽利略沒有膽量毀掉亞里士多德在兩幹多年前鋪好的路,而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他能在物理學史上名傳千古嗎?敢於“毀路”就是要求我們敢於質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不論是書本上的,還是師長的,甚至是什麼聖人哲人的話,我們都應抱著質疑的態度,敢於質疑,敢於發問。與“開路”不同,“毀路”需要更大的勇氣和科學的態度。

  “選路”就是要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心靈的選擇。人走路,自然會遇到路口,選擇該走的路,才能走向成功,在路口,魏青剛選擇了救人,他的人生價值得以昇華;在路口,李春燕選擇了留在山溝裡,她成了“照亮苗鄉的月亮”;在路口,叢飛選擇了頂住流言,繼續資助失學兒童,因為善良不需要藉口;在路口,洪戰輝選擇了自強不息,因為苦難不是他博得他人同情的本錢;在路口,我們學會了放棄,更明白了自己人生價值的所在。學會“選路”,我們也學會了自尊、自強與自立。

  面對“無人區”,我們勇敢地“開路”;面對謬論,我們勇敢地“毀路”;面對誘惑,我們勇敢地“選路”。

看了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