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成語
成語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研究起來趣味無窮。它既屬於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又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兼顧於二者。那你知道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1.堅貞不屈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2.老淚縱橫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3.近水樓臺
【解釋】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4.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5.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6.盲人摸象
【解釋】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區域性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裡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7.名落孫山
【解釋】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8.孟母三遷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9.勵精圖治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0.兩袖清風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于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于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