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笑面人有感

  笑面人是小說,情節富有傳奇性。那大家怎麼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笑面人》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與《克倫威爾》、《莎士比亞論》同稱為雨果的“英國三部曲”。小說以英國17世紀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後黑暗的社會現實為背景,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傳奇性小說。

  小說的主人公,他是個笑面人,像是一個戴了面具的人,看起來他無時無刻都在笑,他叫關伯蘭。關伯蘭是英國上議院以為力主共和的勳爵的兒子,父親被迫流亡國王,他被人“奉國王之命”賣給兒童販子。他的人生也因為這些兒童販子而和常人大有不同,從外貌開始,兒童販子在他的臉上做了手腳,給他來了一場驚世駭俗的手術,在他睡覺即是被麻醉的時候。他們用一些工具把當時只有兩歲的艾伯蘭的嘴角擴張到耳朵,眼睛、鼻子、耳朵也都被改造了,他們讓他看起來好像永遠在笑。因為這樣被改造的孩子將是他們賺錢的工具,而且孩子長大後都會以為自己天生醜樣,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祕密手術。

  在關伯蘭十歲時,兒童販子們匆忙逃離英國,把他拋棄在海邊的冰天雪地裡,於是便開始了關伯蘭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從他的思想開始,開始他重要的思想塑造。當然,那些人販子出海後遇到種種困難和多次的死裡逃生後因船身進水在平靜中的黑夜中歸於大海,留下了今後關伯蘭生命第三次轉折的證據——他們對艾伯蘭的罪惡。

  關伯蘭在雪地裡跋涉,排除那些理所當然的危險,他總共見到了三樣東西:絞刑架上男屍、雪地裡的女屍還有女屍身上僅有氣息的女嬰。

  篇2

  它的情節環環緊扣而又跌宕起伏,語言生動而充滿了激情,如同狂風驟雨中的大海,最後在驚雷滾滾中走向高潮,不愧為世界文豪的大手筆。

  它首先是一部關於主人公命運的傳奇故事。關伯侖本來一個反抗帝制的貴族的兒子,他被國王祕密派人賣給兒童販子,並給他做了毀容手術,讓人們永遠也無法找到他。他的嘴角被割到根,鼻被割開,這樣他好像永遠在笑著,以便充當小丑來取悅無聊找樂的人們。在他十歲的時候,他被販賣他的兒童販子遺棄在暴風雪前夕的沒有人煙的海邊。夜幕降臨,他絕望地尋找有人的地方,可是在筋疲力盡的時候他只碰到了三個人,一個被吊死示眾的屍體,一個凍死在雪中的婦女,最後一個是趴在婦女胸前找奶吃的女嬰。他毅然搶起女嬰,前往一個被瘟疫所籠罩的市鎮。沒有人開門收留他,除了賣藝人窩蘇斯。窩蘇斯餓著肚子,把自己的食物給他吃,救活了他和女嬰。第二天,窩蘇斯驚訝的發現,關伯侖是一個恐怖的“笑面人”,同時,女嬰是割瞎子。善良的蘇斯撫養這兩個孩子長大,還和他們一起賣藝謀生。十五年後,由於兒童販子死於海難前懺悔的罪惡檔案被宮廷發現,關伯侖被宮廷重新賦予了貴族身份,繼承了爵位和上議員席位。但是他所成長的底層社會讓他無法容忍貴族社會的腐化和邪惡的過活,於是他在議會上反對給女王丈夫增加鉅額年薪的提案,並怒斥貴族社會的荒淫腐化。他的行為觸怒了貴族社會,因此離開了這個群體。

  這是一部被醜惡和荒謬現實所激怒的小說。

  這是對靈魂與靈魂之間的愛情跟親情的謳歌之作。

  篇3

  罪惡社會的殘酷現實正如《笑面人》這部小說裡的主人公格溫普蘭所審視的一樣:“在這個世界裡,沒有愛情的婚姻,沒有兄弟骨肉情家庭,沒有良心的財富,沒有廉恥的美,沒有公道的法律,沒有平衡的秩序,沒有智慧的權利,沒有權利的權力,沒有光明的光彩。”

  這樣九個“沒有”,深刻揭露了社會制度的腐朽沒落。作品主要通過對流浪藝人悲慘遭遇的描寫,真實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上層建立的虛偽、奢侈的生活。我是帶著氣憤、同情看完這一本書的,在看的同時,我內心更多充斥著的是陣陣悲涼。

  我雖沒生長在17世紀的英國,但許多事情卻還是十分感同身受。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街道,隨處可見的乞討的人,有的拖著一條腿苦苦哀求;有的手裡拄著柺杖懷中抱著小孩;有的在大冬天赤裸著上身賣弄技藝……無論是出自什麼原因,我總感覺他們是值得同情與關懷的,看著他們用低下哀求的目光看著路人時,我的心裡總是會泛起一陣酸意。於是每走過一個行乞的人,我總會忍不住彎下腰力所能及地施捨點硬幣給他們。然而每一次都遭到質疑和批判:首先,是母親略帶責備地擋住了我伸出硬幣的手:“你確定你要給他們?你肯定他們不是裝的?”;再然後,是朋友不屑地語言:“快走吧,這些人都是騙人的!”;再後來,是周圍路人的陣陣竊竊私語:“這小姑娘真傻,這種人嘛都是騙人的呀!怎麼可以相信的啦,嘖,嘖,嘖,現在的騙子真是越來越多了”

  我身處的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聽到這些話,我心裡一陣陣地發涼。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生造“笑面人”的社會,是一個摧殘人間的善良、正直和愛情的社會,也是一個畸形發展的社會!

  我多想發出靈魂深處的吶喊,用它來喚醒沉睡在人類心底的善良:“醒醒吧!人類!”


雨果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