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攝影技巧介紹

  地球揹著太陽的方向會出現陰影,稱為地影,這時候有月全食的出現,很攝影師會瞄準這個時機,下面我們一起研究月全食攝影吧。

  地影分本影區和半影區。本影區指沒有受到太陽直射區域,而半影區則只受到部分太陽直射的光線。月球環繞地球執行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影,這就產生月食現象。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月全食時,月球並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過大氣層,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並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要細心觀看才察覺。

  食程介紹

半影食始 月球剛剛和半影區接觸,這時月球表面光度略為減少,但肉眼較難覺察。
初虧(僅月偏食和月全食) 月球由東緣進入地影的一刻,月球與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僅月全食) 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的一刻,並與本影第一次內切。
食甚 月圓面中心與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間,此時前後月球表面呈紅銅色或暗紅色(適用於月全食)。
生光(僅月全食) 月球開始離開地球本影的一刻,並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內切。
復圓(僅月偏食和月全食) 月球完全離開地球本影,與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終 月球離開半影,整個月食過程正式完結,但肉眼較難覺察。

  *是次月全食為『帶食而出』

  意思是月食初虧發生於月出之前,月球東面升出前已進入地球本影區。***以下資訊參考香港天文臺***

  初虧 6:15pm

  地平線以下,不可觀測

  月出 6:34pm

  帶食而出***方向***東***方位角***96度***仰角***-1度

  食既 7:54pm

  ***方向***東***方位角***104度***仰角***17度

  食甚 8:00pm

  ***方向***東***方位角***104度***仰角***18度

  生光 8:06pm

  ***方向***東***方位角***105度***仰角***20度

  復圓 9:45pm

  ***方向***東***方位角***120度***仰角***40度

  下圖:香港月全食模擬***stellarium***

  拍攝技巧:

  親民攝月玩法:用放大攝影法,手機都可以影到月球環形山。

  一般人都以為要拍攝月球表面,要駛用昂貴器材,其實一支百餘元的雙筒,配你一部有影相功能手機,都可以做到。

  放大攝影法:拍攝望遠望已放大於目鏡上的影像,雖然光度與質素會因多重鏡片折射而下降,但可以將影像放大多倍進行拍攝,而且價格十分親民。

  間隔廣角拍攝:

  以隔時拍攝方式,將相機固定腳架上,再以24~35mm焦距鏡頭,廣角範圍拍攝月全食過程。

  如果想輕鬆間隔拍攝月全食食程效果,可以購買間隔快門線來幫助拍攝,市面上十分多不同種類,但最好選一些,有傳統Hold設計的較好,會較靈活。

  建議每5秒拍攝一張,最後可以從相片中,抽出不同時段的相片,以處理星流跡相同手法,以Startrails***PC***/StarstaX***Mac***作疊合。

  特寫拍攝:

  建議400mm以上但不要超過1800mm ***請參考後段的「拍攝焦距比例圖」***,特寫能將月球上的細節表現,配上全食一刻的紅月亮,十分珍貴。

  但要留意,當月球進今本影區後,光度會十分暗淡,有必要提高ISO以增加快門速度,如要清晰最好不經小於1/250s及要穩固的腳架及雲臺。

  心得:

  善用原光元件大小,令焦距增倍,FF機雖然質素高,但對於超遠距離拍攝,用一樣的鏡頭,落在APS-C/M4/3系統,能更得心應手,得到更大影像。

  APS-C x 1.5***500mm x1.5 = 750mm***

  M4/3 x2 ***500mm x 1.5 =1000mm***

  *留意,因月全食光度變化,十分受大氣質素影響,故要當時調節曝光,未能提供曝光資料,建議以ISO400為基礎,調較光圈與快門遷就。

  全食程記錄:

  月球經過地球本影時,不同位置的光度也有改變,由其進入本影與離開本影時的重要時刻,一定要好好記錄。

  如大家選擇以特寫記錄整個月食過程,拍攝後可以用一些平面設計軟體,將每一個記錄過程排列,做出整個月全食的珍貴記錄。

  貼心小貼士:拍攝焦距比例圖

  究竟多長焦距才夠拍攝月亮呢?筆者建議如要影特寫,而又沒有天文追蹤用的赤道儀,1000~1500mm是最好的攝月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