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中華誦讀徵文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幾天前,我誦讀了《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它給我的感覺是: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裡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我知道了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書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讓你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經典既有宇宙深層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還有審美的情趣。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輝煌;它是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血脈、是浸潤華夏兒女心靈的智慧食糧。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需要我們誦讀中華文化中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篇章!國學讓我們在繼承中感悟,在創新中昇華。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國學經典,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澱結晶,是曾經鮮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歌賦還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我在誦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我在誦讀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在誦讀中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我享受到了誦讀的樂趣!
篇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0月16號下午,王甫洲小學舉辦每月一次的經典詩文誦讀比賽。該校所有的班級和學生都參加了比賽,集體朗誦時,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入情入境;個人講故事時,同學們字正腔圓,感情飽滿。尤其是六年級學生背誦的《增廣賢文》,讓全體師生讚歎不已。
王甫洲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不僅師資力量相對較弱,而且學生主要是菜農和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我們何不從誦讀國學經典入手,盡力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精髓,從小學會做人。”該校校長樊朝輝的建議獲得全體老師的一致認可。今秋開學以來,王甫洲小學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有序展開,並且每月舉行一次比賽。
每天清晨,琅琅的讀書聲在王甫洲小學校園裡此起彼伏,令人情生優雅,夢迴漢唐。為把經典誦讀打造成為王甫洲小學國學特色教育的亮點,該校從校長到每一位教師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誦讀活動中。上課前或課間活動間隙,老師會帶學生朗讀詩詞,讓人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盤點,王甫洲小學每天清晨分年級組織學生誦讀經典,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增廣賢文》、《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易經》等國學經典引進課堂,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強烈的責任感。該校還利用校園廣播、櫥窗,開設“經典欣賞”欄目,通過講傳統美德故事、集體誦讀國學經典、辦傳統美德專題手抄報、背誦傳統美德格言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和教育,情感得以昇華,行為得以內化。
篇三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裡,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於自己,又要有利於鄰居,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聖、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捨、、、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