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大全

  記憶是珍貴的,回憶是美好而令人尋味的,在我們的成長中總有一些關於橋的事情,讓我們難以忘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篇1

  小橋,本是使用泥做成的沒有人使用人做橋,今天,我見了是不使用泥的做的橋。是用人做的橋,一座真正的人橋。

  今天,我在上學的的路上,我看見前面有一個長一米多,寬宥兩米多的深溝,小明在前面又蹦又跳,活像一隻快樂的小白兔,看見了前面的深溝,急忙停住,他看見,前面有一個老人,小明在坑旁又喊又叫,老爺爺卻絲毫不停,小明一看老爺爺拿拿了一根竹竿,小明害怕了,因為這是一個盲聾人,隨時可能掉進大坑裡,小明沒有辦法了。哎!自己跳進去不就是一堵小橋。小明連想都不想想,立刻跳了下去,用自己弱小的身體當作小橋。老爺爺慢吞吞的走過來了,一步步踩在了下面的小明的身上,此時,我多想下去替代小明啊。老爺爺總算過去了。

  我扶起小明,問他怎麼那麼好心,他說:"雷鋒叔叔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現在不能回報社會,但做一兩件事情是行的。就當我回報社會了吧,我此時臉上火辣辣的,我比小明大好幾歲,大呢我卻不如他,我慚愧,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向小明看齊!

  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篇2

  我的家在一個小村子裡,村口有一座通往公路的小橋。小時候,爺爺經常帶我到小橋上看魚,漸漸地我便喜歡上了這座小橋。

  小橋並沒有風雨橋典雅,也沒有玉帶橋精緻,只是古樸、淡雅,不聲不響地為人類服務。

  小橋是一座石橋,橋面上早已有了深深的“皺紋”,好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奶奶,正弓著腰默默地注視著流水。每當行人走過她的“臉面”,她的臉面上就會留下一道痕跡,這些痕跡久了就成了一塊塊難看的疤痕。因為有了這些疤痕,橋更顯的質樸堅韌。橋的中間是用石頭鋪的,石頭和石頭之間有許多小疙瘩,人騎自行車走在上面,就像騎馬一樣顫。小橋啊,你真像一位勞累的農民。

  橋的左右兩側各有十根石柱,算是橋欄,橋欄的中心是一根鐵柱,把橋欄牢牢地釘在橋面上,看魚的人倚著橋欄觀賞魚兒的嬉戲,釣魚的人順著橋欄垂下釣竿,還有勞累的農民坐在橋欄上吸菸。小橋就像一艘浮在小河上的小船,把兩岸幽靜的風光送到人們眼前。

  橋下有八根又粗又結實的石柱支撐著,從遠處往橋下看,好像是八位雄壯的“大力士”在託著橋面,“大力士”們各霸佔一大塊地方,想比比誰是真正的大王。真有趣!

  小橋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車輛從小橋上走向遠方,小孩子在橋上觀魚垂釣,農民從小橋去往農田。小橋沒有大橋顯赫的功績,有的只是默默的奉獻,我愛家鄉的小橋。

  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篇3

  今天上午,鄉下的外公接我去他家玩。

  外公家有一對與我玩的好的姐妹,姐姐叫晶晶,妹妹叫圓圓。

  晶晶姐姐主動 帶我們出去玩。"我們去走獨木橋好不好?”

  晶晶姐姐問。“好呀!”

  對於城裡孩子來說,走獨木橋是多麼新鮮的事呀!

  一路上,我們採野花插在小狗貝貝的頭上,貝貝竟然一下子站了起來,大概它太喜歡戴花了,真好玩!我們走啊走,走到一塊軟泥裡,我們跑啊跑,終於跑出了“軟泥坑”我們邊笑邊跑,一下子就到了小河邊了。

  小河邊的泥,不溼不軟,偏偏那麼劃,妹妹差一點就跌了一個屁股蹲兒,惹來我們一陣爆笑。

  獨木橋其實就是一座小小的木橋,因為很窄,所以走起來讓人心驚膽戰的。但我們才沒有半點猶豫呢,幾個人像野人似的衝過去,把笑聲和全身抖動的木橋放在了身後。

  回到家裡大家雖然都全身是泥,但我們很開心!

  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篇4

  雨濛濛地下著,纏綿輕捷地打在地上,輕撫著流年。

  幽深冷清的小院裡,一塊塊整齊狹窄的青石板和粉牆黛瓦都被濺上了星星點點的水漬,猶如一首古詩,美得令人心醉,讓人神往。

  下面的田野一望無際,旁邊是一條碧泱泱的小河,像一條柔軟綿長的綠帶子,把這片土地分成兩半,這岸的人站在橋上看對岸一座座小洋樓,那岸的人站在樓上望這岸的青籬翠竹,裝飾各自的夢。

  碧水泱泱,綠樹掩映,小徑交錯的田野上偶爾有幾隻白鵝耀武揚威的走過去,大搖大擺的在河中自由穿梭,嬉戲娛樂。河道九曲迴腸,把這裡分割成幾個島嶼,然後依依而流,一路吻著兩旁的山石花草,清凌凌的水面上飄著幾瓣竹葉順河而行。

  來自東南西北的風在此擦肩而過,拂過竹林,傳來一陣美妙的音響 “風過瀟湘聽楚樂,何須熟識宮商音。”淡藍色的天空上飄著悠閒的白雲,如一位熟睡的寶寶般安詳。

  小橋流水人家,詩意的境界。

  八年級作文寫橋敘事作文篇5

  江南美,美在水上的橋,橋下的水。

  這形如素湍的橋,影似飛虹的水,這形影不離、風雨同舟的橋與水在獨無僅有的詩意紛飛的季節裡綻放,在丰姿綽約的詞曲盛行的時代中慢慢散落、飄零,於時間的底片下褪色、泛黃。

  至今。

  在這動輒得咎的年代,橋與水默默無聞地在逝川的滌盪中搖曳,搖曳著默然,無華與寧靜。這被淡忘的“小橋流水人家”在雲外星河與“夕陽西下”的嚮往,獨有江南人記得不知何人不知何時的一句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們匆匆忙忙碌碌來往於橋,以那古老的風氣守護著古樸風貌的橋,延續著橋與水,與人的見證和輝煌。

  記憶是珍貴的,追憶是乏味的,回憶是美好而令人尋味的。江南的橋,在人與水之間徘徊了幾千年,也等待了幾千年。卻從不以浩浩蕩蕩、盛氣凌人的迫使屹立於天地乾坤之間。只是徘徊,徘徊,一如反顧的徘徊,終究還是在人、水之間,在他該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