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立共和國的歷史
下面小編所知道的關於,供大家閱讀,有你的肯定,小編將會為你付出更多!更多內容請關注!!
新加坡獨立併成立共和國曆史
新加坡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1965年5月,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了馬來西亞人民團結總機構,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為,甚至要求東古將他逮捕。東古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為,尤索夫·伊薩為總統。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後,新加坡尋求國際承認,深怕有朝一日會被馬來西亞強行合併或被印尼攻擊,所以於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了東盟組織。
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短缺。失業率當時高達12%。社會主義陣線當時也宣佈進行民主抗爭,抵制議會,***隨時會發生。
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於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新加坡的製造業。裕廊工業區於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紅山和大巴窯等地也建立了輕工業基地。為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製造業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出口國。作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國。為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工作團隊,新加坡教育部決定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
住房問題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發生大火,多達16000人流離失所。建屋發展局負責建築所有的政府組屋,廉價提供給民眾。直到今天,建屋發展局仍然為新加坡建造組屋和新鎮,超過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組屋裡。
進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經濟發展迅速,政局穩定。失業率低至3%,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這時的新加坡開始將目光轉移到晶片製造業以及其它高科技產物以和鄰國的廉價勞動力抗衡。樟宜機場於1981年開幕,新航也成為區域主要航空公司。旅遊業和服務業蓬勃發展。
然而新加坡政治舞臺卻被人民行動黨所主宰。從1966年到1981年,人民行動黨甚至佔據了整個國會。執政黨經常利用各種司法程式,壓制反對派的聲音。比較著名的反對黨政治人物包括了J.B.惹耶勒南和徐順全***同樣也因誹謗被判破產***。
八十年代,李光耀以年青一代選民在投票時,往往不太重視在國會裡維持少數種族代表的重要性為由,提出集選區的構想,把原有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制度,改為兩種選區的選舉制度,一種為單議席單票制選區,一種為中選區有四至六席,候選人中必須至少有一人屬於少數族群,以名單投票制,贏者全取該選區所有議席。這就是所謂集選區制度。有人認為,集選區制度對反對黨不利[7],集選區制度從1988年選舉集選區設立至2011年選舉,反對黨沒有從集選區得到席次。同時,李光耀政府設立“非選區議員***即委任議員***”的制度,如國會內反對黨民選議員少於某個數字,可以委任反對黨的人出任非選區議員,補足這個數字,但非選區議員在國會中可以自由發言,不能對憲法修正案、撥款法案或補充撥款法案、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法案以及對政府提出不信任等的動議,投票作出表決。以上兩種制度,被視為人民行動黨進一步壓縮反對黨空間的政策。
1990年李光耀卸下職務,由吳作棟繼任,2004年吳作棟卸下職務,由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繼任。
2006年5月6日,由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在總共84個議席中獲得82席,另外2個議席仍被新加坡工人黨和新加坡民主聯盟所保留[8]。
2011年由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勝利,保住執政權,而新加坡工人黨既儲存了自己現有的一個單議席選區的席次,現任議員劉程強轉跑道出戰阿裕尼集選區,成功擊敗人民行動黨外交部長楊榮文的團隊,攻下了一個集選區。為新加坡史上第一個由反對黨當選的集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