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芍藥的經典散文作品

  芍藥終於花顏盛開,真是美麗無比呵。紫紅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在陽光下顯得卓爾不群,清香四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山芍藥

  這些山芍藥,無意於從深山走進庭院。無意於讓我拍成照片,貼在網上。他們沒有刻意美的私心和雜念,只是靜靜地開放和篤守,無意於我的文字。我試圖接近他們,讓我有意的再現逐漸淡泊於無意中。

  那天,我明知道母親不在山上老屋,明知道她去了我姐姐那裡,不在山上老屋。可我還是風風火火地回來,有意想能與母親相逢於無意中。比如,母親忙著她手裡的事,一抬頭,喲!我兒子回來了,呵呵呵------那一輕聲地笑,滿屋子陽光,滿院子綠色。於是皺紋丟給了秋,秋退回了春。風乾的草重新走進雨中,走失了的人重新回到世上,一切秩序重新開始,多好呵。

  我到了大門口,一抬頭,一把鎖於意料中關閉了,我的有意無意,有想非有想。佇立良久,我把自己終於想成了虛無,想成了一陣風,想成了王七學藝的咒語,穿牆而入。

  我看到院子裡的山芍藥,默然綻放。一種蘇世獨立,淡然俊逸的處士遺風,默然綻放。我感念父親,當年於百忙中,把山芍藥請到了庭前,並開始了他們十年如一日,清如一杯水的君子之交。我恍然覺得,院子裡並非是虛無一人了,父親人不在,他的花還在。於淡然之中,默然綻放,清雅如昨。

  當記憶的片段,一幕幕重新拉回鏡前。山芍藥如一段美麗的憂愁,只是靜靜地開放和篤守,無意於我的悲喜,我來我去。*** 文章閱

  :芍藥花開

  在我客居的一棟老樓小院子裡,靠右上角有一小塊用水泥圍成的花池。——自然,這棟老宅是我大哥搬走後借給我暫住的,而花池或許是大哥當時找人砌成的,亦或是原樓院完工時就順帶的,總之有些年數了。去年冬天,小花池裡由於較長時期無人管理,塞滿了枯枝殘葉,竟沒有一株象樣的花草了。

  於是,我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將這些敗草悉數撥去,只剩下一些裸露的泥土,然後再用小鐵鏟把這些泥土重新翻整。待翻到裡邊右上角的時候,忽然發現幾個向上長著的紫紅色的嫩芽,這些嫩芽在土中雖然藏得很深,然在露出來的時候仍顯得有些弱不禁風狀。但那一刻,我不禁驚訝於這寒冷的冬天,是何種植物的根在積蓄著力量,孕育著來年的生命呢?但不論怎樣,我便高興起來了,因為那種感覺,在這殘敗的冬天,彷彿一下子聞到春的氣息,看到了沉寂中的生機。於是我便小心翼翼地將鐵鏟移開,再將較肥一些的黑土把它們覆蓋住,最後又在黑土的上面鋪上一層鬆軟的細土碎草,以便迎接即將到來的寒風和雨雪。只是這以後,我仍舊忙於生計,對它也沒有過多的關注了。

  去年臘月底,臨近年關時我準備回家過年。那天,大哥因要取一些雜物回到小樓院裡。我們隨便聊了一下,並問了一些近況。在敘話的間隙,我順手指了一下小花池,說我如何在花池的泥土下,見到的那些小嫩芽的情景。於是大哥深情地說,那些嫩芽是紅芍根發出的。這些根是他早些年從老家特意帶來,種在小花池裡的。紅芍也稱芍藥,根系較粗,可入藥,具有鎮痙、鎮痛、通經的作用;花顯紫色或白色,較為名貴。

  記得我們小時候,在父親勞作的菜園裡,每到春天,在青菜、韭菜或油菜勃發生長的時候,常看到菜園的一角,——自然是背陽的地方,而且在那泥土有些潮溼的地方上面,有一簇或幾簇芍藥,碧綠的葉子,如一塊塊的墨玉層層疊出,而莖葉頂上是一個個如鵪鶉蛋那麼大的花蕾,花蕾的上面則露出紫色的紋路;或有的花蕾已經開放了,一朵一朵的,有紫紅的,有純白色的或黃白相間的,但皆美豔無比,富麗堂皇。父親說,現在人都說牡丹第一,其實芍藥才是第一的呢,只是牡丹自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罷了。——父親原也是偏愛芍藥的,他雖然經心種植各色蔬菜,但對芍藥確也是經常施肥,好讓芍藥開的花,個個朵兒大些。父親還常說,大朵兒的芍藥花能給人帶來好運。

  如今父親離開我們已近三十年了,但父親說過的話及他對芍藥的喜愛,常使我懷念起。大哥或許也是這般的懷念吧,只是他懷念父親的方式不同,他把父親曾種植過的芍藥移到城市中,並種植在小花池裡,只要看到這些嫩芽及春天開出的花,便能想起父親來。而此時我以為,在那芍藥根的裡面,彷彿寄託著父親的靈魂了,池中的芍藥似乎也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它更是一種有靈性的生物,看到她如同看到親人一樣。是呵,這些年我們在外長期漂泊客居,父親過逝的早,內心深層的懷念,常使我有孤寂之感,現在有這些芍藥相伴了,心靈多少得到一絲寬慰。

  這樣想著,念著,我的心不禁緊繫於芍藥起來了。今年二月初,年還沒有過完,我便趕了回來,急切地看看芍藥是否受到寒冷的欺壓,企盼著她早點破土而出。時間飛逝,轉眼已經到了三月,春天終於來到小花池裡。一天下午,當我下班回來時,忽然發現小花池已冒出了兩三株粉紅色的腦袋了。過了幾天就見它們轉為綠色的莖幹,而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上升,那些綠色終於成為一大簇的墨綠,如一大塊碧玉堆在小池的一角。但三月的天氣,變化莫測,芍藥也明顯地感到這些,因此她仍要積蓄力量。然而我是如此一天一天地盼望著她結出花蕾,開出鮮豔的芍藥花來,以至於心情頗不寧靜,因為那不僅是一種植物,況且幾十年了還沒有一睹她的容顏。盼著,盼著,大約過了近一個月,直到前幾天她終於花顏盛開,真是美麗無比呵。紫紅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在陽光下顯得卓爾不群,清香四溢。她一共開放了八九朵,但個個花大,散發著迷人的幽香,小蜜蜂,還有大黃蜂有花叢中嗡嗡地飛著,頗有些熱鬧。

  然而,我看著這些芍藥的花,忽而又想起父親和自己的親人來,心中更是感慨萬端,“芍藥花開出舊欄,春衫掩淚再來看。主人不在花長在,更勝青松守歲寒”。——這首王維的詩,正好表達了我當時的心情,那一刻,我不禁淚湧雙頰,口中喃喃而語:人間四月天,芍藥花開時。是的,我懷念著,企盼著:芍藥花開。

  :芍藥之痛

  半夜,秋涼透,有音樂在耳邊,像輕風流雲。不覺間猛然心疼,麻木的雙眼,有濁淚彳亍滑行。我知道,心病犯了。

  十年前,到古都長安,遇見一叢芍藥,花開似錦,豔美絕倫,誤為牡丹。情不自禁拍攝又撰文,寫詩又填詞,彷彿它一下子重新開啟了我的心扉,吹來春風,勝似當年初戀時看到久盼的蓮花所帶來的喜悅。於是,頓起狂興,不計得失,天天去看,天天去寫,將生命裡最美好最有才最富創造力最能成就事業的年華,以及對人生最深刻的理解全部濃縮放入由它而起的痴迷忘我的思考與寫作之中,竟爾遷徙到自以為是天生英才世不雙行的夢境的描繪中,陶醉。

  今天早上遇一久違的朋友,拿出當年照片和作品以示,在我自鳴得意時,朋友笑了:“這哪是牡丹,明明是芍藥。虧你還弄斯文呢。”啊?啊啊!“芍藥是草本,何來牡丹木本之風骨?它太媚俗。”啊?啊啊!

  頓然失落了,原來是我太無知!

  想起無畏的歲月,在雪裡走了半夜的半生,又怎麼不被虛墟所誤?

  恐怕是知其敗絮其中之時,自己卻早已不是自己,殊不知,淺陋!

  室外吹來夾雨味的風,讓我恐慌,因它太像虛擬的笑容裡浮淫的本色。

  就如坐在你懷裡的美麗愛情,竟是一朵趨勢而媚俗的芍藥一樣,甚而是融著欺騙的葡萄酒一樣。噁心吧?

  何況人生無處不逢迎,是地皆利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