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篇的寓言故事
民間文學中的寓言故事雖短小精悍、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萬字難寫
汝州農村有個老翁,家道殷實,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輩輩都是文盲,連“之乎者也”等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不識字幹很多事都極不方便,老翁嘗夠了苦頭,決心讓兒子唸書識字。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後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這回,兒子不覺得有什麼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兒子眼珠一轉,彷彿悟到了什麼,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現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麼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見到兒子這麼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麼了?”等了又等,老翁終於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裡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麼多,他為什麼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學習只滿足於一知半解,那和這個笨兒子又有什麼兩樣呢?
篇2:寒號鳥
傳說有一種小鳥,叫寒號鳥。這種鳥與眾鳥不同,它長著四隻腳,兩隻光禿禿的肉翅膀,不會像一般的鳥那樣飛行。
夏天的時候,寒號鳥全身長滿了絢麗的羽毛,樣子十分美麗。寒號鳥驕傲得不得了,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鳥了,連鳳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於是它整天搖晃著羽毛,到處走來走去,還洋洋得意地唱著:“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鳥們都各自忙開了,它們有的開始結伴飛到南邊,準備在那裡度過溫暖的冬天;有的留下來,就整天辛勤忙碌,積聚食物啦,修理窩巢啦,做好過冬的準備工作。只有寒號鳥,既沒有飛到南方去的本領,又不願辛勤勞動,仍然是整日東遊西蕩的,還在一個勁地到處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終於來了,天氣寒冷極了,鳥們都歸到自己溫暖的窩巢裡。這時的寒號鳥,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脫落光了。夜間,它躲在石縫裡,凍得渾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著:“好冷啊,好冷啊,等到天亮了就造個窩啊!”等到天亮後,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一照,寒號鳥又忘記了夜晚的寒冷,於是它又不停地唱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太陽下面暖和!太陽下面暖和!”
寒號鳥就這樣一天天地混著,過一天是一天,一直沒能給自己造個窩。最後,它沒能混過寒冷的冬天,終於凍死在岩石縫裡了。
那些只顧眼前,得過且過,不作長遠打算,不顧辛勤勞動去創造生活的人,跟寒號鳥也沒多大區別。
篇3:曲高和寡
戰國末年,楚國的頃襄王經常聽到有人說宋玉的壞話,於是就把宋玉召來,當面問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為不夠檢點的地方吧?不然,為什麼各個階層都有人對你不滿呢?”
聰明的宋玉一聽這話,知道大事不好,災難就要臨頭了,趕緊伏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說:“是的,大王說的也許都是事實。但我還是請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容我把話說完。”
頃襄王答應了宋玉的請求,宋玉就講了一個故事——
在先王的時代,有位歌唱家來到楚國的郢***ying***都,當他開始演唱通俗歌曲《下里》和《巴人》時,有幾千人聚在一起隨聲和唱;接下來他唱起了民謠《陽阿***e***》和《薤***xie***露》,這時能跟著和唱的還有幾百人;最後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陽春》和《白雪》,這時還能跟著哼哼的就只剩幾十人了;而當這位歌唱家將五音的美妙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一種悠揚婉轉、令人陶醉的意境時,仍能欣賞和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它說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奧,能跟隨和唱的人就會越少。
故事講完之後,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頃襄王的神情,只見他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宋玉心裡有底了,於是更是放開膽子,高談闊論起來——
所以呀,在鳥類中有鳳凰,在魚類中有大鯤。鳳凰振翅高飛,可達九千里雲天,那些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鷃,又哪裡能像鳳凰一樣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鯤清晨從崑崙山腳出發,中午來到渤海灣的碣石處晒太陽,傍晚又到孟諸湖去歇息,那些只會在小水塘裡打滾的小鯢***ni***,又怎麼能像大鯤這樣探測江闊海深呢!其實,豈止是在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大鯤,人類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嗎?他們美好的思想和行為都超出於一般民眾之上,那些凡夫俗子們,又怎麼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宋玉的這番辯解,終於使頃襄王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並因此而避免了一時的禍患。但是,宋玉這種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賞、脫離民眾的言行,卻是不足為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