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的認識誤區

  物聯網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訊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那麼你對物聯網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物聯網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資訊感測裝置,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線、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需要的資訊,與網際網路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路。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路的連線,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產業規模超過2600億元人民幣。構成物聯網產業五個層級的支撐層、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以及應用層分別佔物聯網產業規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聯網感知層、傳輸層參與廠商眾多,成為產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

  產業分佈上,國內物聯網產業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產業規模位列四大區域之首。

  與此同時物聯網的提出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實現智慧城市的互聯互通協同共享,《計算機學報》刊發的《物聯網體系結構與實現方法的比較研究》 一文對其體系結構、實現方法進行了分析介紹。

  物聯網的用途和問題

  用途範圍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慧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慧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蒐集等多個領域。

  國際電信聯盟於2005年的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物聯網在物流領域內的應用則比如:一家物流公司應用了物聯網系統的貨車,當裝載超重時,汽車會自動告訴你超載了,並且超載多少,但空間還有剩餘,告訴你輕重貨怎樣搭配;當搬運人員卸貨時,一隻貨物包裝可能會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說“親愛的,請你不要太野蠻,可以嗎?”;當司機在和別人扯閒話,貨車會裝作老闆的聲音怒吼“笨蛋,該發車了!”

  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樑、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網際網路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裝置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發展問題

  儘管我國已大量生產射頻標籤,但仍然存在四大問題制約發展。首先,晶片和讀寫器核心模組嚴重依賴進口。其次,射頻標籤自主技術標準缺位。再次,市場因素制約射頻標籤規模化推廣。第四,民營企業處於競爭劣勢,風險投資態度謹慎。

  物聯網的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

  把感測網或RFID網等同於物聯網。事實上感測技術也好、RFID技術也好,都僅僅是資訊採集技術之一。除感測技術和RFID技術外,GPS、視訊識別、紅外、鐳射、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訊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資訊採集技術。感測網或者RFID網只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但絕不是物聯網的全部。

  誤區之二

  把物聯網當成網際網路的無邊無際的無限延伸,把物聯網當成所有物的完全開放、全部互連、全部共享的網際網路平臺。實際上物聯網絕不是簡單的全球共享網際網路的無限延伸。即使網際網路也不僅僅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國際共享的計算機網路,網際網路也有廣域網和區域網之分。

  物聯網既可以是我們平常意義上的網際網路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及產業應用組成區域網、專業網。現實中沒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聯網;也沒必要使專業網、區域網都必須連線到全球網際網路共享平臺。今後的物聯網與網際網路會有很大不同,類似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電網等專業網;智慧小區等區域網才是最大的應用空間。

  誤區之三

  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的無所不在的網路,因此認為物聯網是空中樓閣,是很難實現的技術。事實上物聯網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初級的物聯網應用早就在為我們服務著。物聯網理念就是在很多現實應用基礎上推出的聚合型整合的創新,是對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聯的網路化、智慧化、自動化系統的概括與提升,它從更高的角度升級了我們的認識。

  誤區之四

  把物聯網當成個筐,什麼都往裡裝;基於自身認識,把僅僅能夠互動、通訊的產品都當成物聯網應用。如,僅僅嵌入了一些感測器,就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家電;把產品貼上了RFID標籤,就成了物聯網應用等等。

物聯網的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