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鄉鎮衛生院護理現狀與對策論文

  1980年美國護理學會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從這一定義引申出:現代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門科學。強調“人的行為反應”,表現在人們對一件事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諸方面的行為反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鄉鎮衛生院護理現狀與對策相關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淺析鄉鎮衛生院護理現狀與對策全文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2014年1月至7月選擇某鄉鎮衛生院患者200例***觀察組***,年齡12-78歲,平均***55±3.4***歲,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制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就實施結果與2013年6月至12月未實施護理工作管理的200例患者***對照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12-77歲,平均***57.5±3.4***歲。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未採取應對措施,觀察組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制定針對性應對措施。

  當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護士素質偏低

  目前,在我市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護理人員,有一部份未經正規中等專業衛生學校畢業,因此,專業理論基礎相對薄弱,不知道某種疾病應觀察的重點是什麼,對病情缺乏預見性。二是部分護士對於一些用藥的劑量都不能準確計算。三是無護士執業證單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約佔全市鄉鎮護理人員的四分之一。四是深造機會少,護士忙於日常工作,學習機會少。

  ***二***臨床護理人員嚴重缺編

  護理人力資源嚴重不足,醫護配備不合理,通過對我市衛生院調查顯示:大多數衛生院均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床位與護士比1:0.4的編制標準,85%的衛生院護比不能達到1:0.2。醫護比為5~6:1,護士佔衛技總數的15%;護士佔衛技總數17%,醫護比例為4.5:1,比例失調。

  ***二***無科學合理的在職培訓計劃

  鄉鎮衛生院由於經費較少,所以無法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參加各種業務培訓,長期無法接受繼續教育,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更新很慢、難以得到提高,導致護理隊伍的整體質量較差。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佈,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有了明顯提高,但是鄉鎮衛生院的各項工作制度並不完善,而且廣大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因為缺少及時的業務培訓,加之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習慣致使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較差,在消毒隔離和交叉感染等工作流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諸如無菌物品儲存不當、一次性物品使用和處置不當、醫療垃圾處理不當等問題仍廣泛存在。

  ***三***護理管理存在工作缺陷

  鄉鎮衛生院護理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是護理管理的工作缺陷。因為條件有限,很多鄉鎮衛生院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整體護理、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等人文關懷沒有人重視;危機護理意識淡薄;護理人員的職責和權利沒有界定明確;各項護理制度、工作規範、質量標準執行不力;缺乏約束和監督機制,檢查考核未落到實處,只是走過場,難以保證提高質量。
 

  二、鄉鎮衛生院護理的發展對策

  機遇和挑戰同在,目前我國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正在蓬勃發展,鄉鎮衛生院護理應抓住時機,加快自身建設步伐,從人力、管理、職能等各方面促進鄉鎮衛生院護理的整體提高。

  ***一***更新傳統觀念,樹立現代護理觀

  通過多種媒介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及鄉鎮衛生院護理的重要性,提高並更新人們的保健意識及對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的認識,讓人們認識到鄉鎮衛生院醫療護理是一種方便、經濟的就醫、治療及康復途徑。另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觀應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護士具有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能力,在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系統地貫徹“護理程式”,強調護理是現代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具有綜合性、獨立性的應用科學。因此,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院管理者和廣大護理人員要積極轉變觀念,看清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對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與大力支援。

  ***二***加快鄉鎮衛生院護士培養

  在已經開展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的國家中,鄉鎮衛生院護士的人數遠比醫生要多。在我國的上海、大慶等開展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比較成功的城市,一大批合格的、受過訓練的全科鄉鎮衛生院護士同樣是必需的。這是由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的物件所決定的。在鄉鎮衛生院中,慢性病患者與健康人佔多數,這些人不需要太多的臨床診斷與治療,而需要大量的家庭訪視與護理,還有健康教育與諮詢。鄉鎮衛生院護士的工作基本上可以滿足這些人群的健康需要。對此,一定要加快鄉鎮衛生院護士培養,

  一是在護理院校中加強鄉鎮衛生院護理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護理教育體系,中專層次已顯得不適應,應加大大專、大學層次比例;

  ***2***根據21世紀護理髮展趨勢,改革護理專業教育課程結構,增加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內容,開設心理學、倫理學、人際溝通、老年護理、鄉鎮衛生院護理、營養與膳食等課程,形成體現現代教育觀和護理觀的全新的護理課程體系;***3***建立鄉鎮衛生院護理實習基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是對在職護士進行再培訓,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讓他們學習鄉鎮衛生院護理理論、鍛鍊鄉鎮衛生院護理實踐能力,儘快實施對從醫院轉崗到鄉鎮衛生院的護理人員的培訓,使之適應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的需要。

  ***三***制定和落實護理質量管理體系

  護理工作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如果沒有相關嚴格的質量考核標準以及制度,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在對護理質量標準制定的基礎上利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對其進行質量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技術反饋,並實行獎懲分明。另外,加強護士的本職業務水平以及教育培訓工作,利用精湛的技術來獲得患者的信任。

  ***四***上級領導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

  加強對護理骨幹的培訓,提高鄉鎮衛生院的護理管理水平,必須通過各級領導的支援和廣大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從鄉鎮衛生院的護理規範化管理和質量標準的落實做起。轉變護理服務理念,在提高護理技術操作水平的同時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才能適應新時期鄉鎮護理工作的需要。
 

  三、結語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快了我國的醫療衛生改革。改善基層衛生院的護理現狀是提高農村醫療水平的重要手段。重視護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業務能力是提升護理質量和推動衛生院發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廣大農民身體健康的客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