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高中作文

  又到端午,粽子再次成為熱銷商品。在一些地方,以鮑魚、魚翅等為餡料,搭配名茶名酒的“天價粽子”,又出現在商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今日恰是端午。此刻我坐在考場,看到這個題日,思緒飄飛,不由想起了你。

  那日亦是端午。你懷石獨立於汨羅江畔,任如血的殘陽拉長你的身影,任呼嘯的長風吹散你的髮髻,任怒吼的波濤打溼你的衣衫,你仰天長笑一一

  是被冤枉的痛苦,還是對國主的譏笑?

  是不得志的悲憤,還是國破後的絕望?

  想你躊躇滿志欲建盛世大楚,一腔熱血只為繁榮故都,赤誠丹心,日月可鑑。可那口口聲聲說自己深明大義的帝王,卻偏聽讒言,忠奸不辨,硬是逼你脫下三閭大夫的長袍,將你放逐。漁父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而你卻直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依然記得那是公元前278年,秦回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楚國國都,聽到這訊息時,你“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怨恨楚懷王嗎?你怨恨頃襄王嗎?是他們楚家人自作聰明,親小人遠賢臣,才使泱泱楚國的大廈轟然倒塌。你的苦!你的痛!只能獨自吞嚥!你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是,你愛的國已亡了,你忠的志已滅,你的路又在何方?這汙濁的世間怎能容你清自的靈魂!

  也罷!也罷!

  縱身一躍!

  你悲坳的笑聲被怒吼的波濤掩蓋,你偉岸的身軀被洶湧的江水吞噬!你愛國!你愛故土!所以你才毅然帶著自己的志向隨那已成往昔的楚國一同葬了,葬在汨羅江的波濤裡,葬在幾千年中華兒女熾熱的紅心裡!

  你後悔嗎?不,你不會!即使再來一次,你依然寧可用死去殉志殉國,你說過,“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呀,即使l陰陽相隔,你也一定能看到中華兒女對你的敬意吧!那份敬意,已隨著飄香的粽子滲透進了炎黃子孫的血脈中;那份敬意,已伴著千年的端午嵌入了華夏民族的根系中!

  屈原啊,昔日你借汨羅埋葬孑然傲骨,今朝我用拙筆寄託思你情懷!

  篇2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卻不知道怎麼裹粽子,為什麼要裹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樂乎呢,又要準備粽子,又要準備“五紅”和“五黃”。看婆婆包粽子,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粽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塞進粽葉,再用粽葉緊緊裹住糯米,然後用線把粽子紮緊。就這麼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

  我問婆婆:“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端午節。你去問問你外公。”這時外公走過來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楚國都城被秦國攻佔了以後,屈原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把他吃掉,就包了粽子扔進江裡。賽龍舟的習俗也是這麼來的。”

  “哦。你們小時候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啊?”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準備五紅五黃。家家門口都掛艾草。”

  “什麼叫五紅五黃啊?”

  “應該是五種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黃酒、鴨蛋、莧菜。”

  “為什麼要掛艾草呢?”

  “因為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

  “看來端午節的習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過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呢,這些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啊!現在過端午沒有那麼講究了,不過,粽子還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學學包粽子去吧!”

  篇3

  又到端午,粽子再次成為熱銷商品。在一些地方,以鮑魚、魚翅等為餡料,搭配名茶名酒的“天價粽子”,又出現在商場。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上海等地出現的類似豪華月餅的天價粽子,價格最高的一款粽子禮盒標價3398元,禮盒內除了有用鮑魚、海蔘等材料製作的10只粽子,還附加了金蛋、金錘等貴重禮品。

  過端午、吃粽子,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風俗。粽子製作和配料十分簡單,有糯米和粽葉即可,每隻粽子的成本最多不過一兩塊錢。然而,隨著天價粽子的出現,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粽子,賣的究竟是啥?

  作為一種消費性商品,粽子的價格由市場形成。商家為追求利潤,在配料、口味等方面打一些求新、求異的“牌”,也不難理解。但是,追逐利潤,也不是沒有約束;確定價格,同樣有法律規範。我國《價格法》第七條就明確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我們很想知道,擺在零售市場上的天價粽子,其成本與售價差額有多大?在過度包裝與搭售之下,粽子到底是“主角”還是“配角”?這樣的高價是怎樣確定的?價格欺詐的成分又有多少?

  天價粽子如果涉嫌欺詐,應該受到有關部門查處;天價粽子產生的原因,更值得我們探究。說到底,天價粽子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階層能夠消費得起的,實際上是瞄準個別人群的“特殊”商品。生產者肯定有所企圖,功利性不言而喻。

  不只是粽子,近年來,包括月餅在內的一些傳統節日食品,有向奢侈化發展的傾向。高昂的價格之下,這些傳統食品的功能異化,成了炫耀、送禮的載體,陷入“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的怪圈。這不僅是對淳樸民風的誤導,也是對社會公德的挑戰,需要引起重視。

  事實上,天價粽子做得再好,老百姓也不買賬。“看的多,買的少”、“禮盒價格太高,銷售情況不好”,這是多數賣家的反映。現實面前,有關企業應該摒棄華而不實的噱頭,迴歸粽子的本來面目,生產出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美味食品。只有這樣,企業才有生路,百姓才肯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