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端午節感想作文

  作為高中生,關於端午節,你有怎樣的感想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範文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最強,也數秦國野心最大,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禦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禦,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禦,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於,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於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麼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裡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屍體了。以後,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裡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裡。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並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洩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並進,爭先恐後,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轉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划龍舟,我愛端午節!

  範文二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範文三

  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富貴村的人們都在忙碌著。

  這富貴村,雖然名為“富貴”,但其實是一片山坳坳裡的窮鄉僻壤,偶爾飛出一兩個金鳳凰,蕭順就是一個。去年剛剛醫科大學畢業的他正在城裡醫院裡履行著天職。家裡有一老母,還有一個快要生娃的童養媳,她們並不知道蕭順的工作單位在哪裡,因為這山村實在太閉塞了,惟一與外界的聯絡就是那一月才來一次的郵差。

  往年,蕭順都會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寄信回家,這樣,婆媳們就會在端午節前收到他的信,為他將要回家作準備。可是今年有些反常,離端午節只有兩天了,他的信還沒到。婆媳倆倒沒怎麼擔心,心想也許他忙,就忘了寫信,反正過節一定會回來,按往年一樣準備就是了。

  端午節轉眼就到了,村長按慣例用挨家挨戶集來的錢買了一串火紅的鞭炮,放得震天響。按他們那裡的習俗,每戶的男丁都要跪在離鞭炮4米的圈子裡,然後祈福。可人們發現,蕭順沒來,於是村長又派人去請。……然後,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蕭順沒回來,然後,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蕭順端午節沒回家!

  在這個沒有什麼新聞的窮山村裡,女人們開始用她們獨特的傳播方式,生動地演繹著這個“號外”。真是團結力量大,現在村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拋妻棄子,在城裡一個人風流快活,還包養了一個小老婆。

  蕭家婆媳整日閉門不出,媳婦本來挺相信丈夫的,可聽傳言說得那麼有板有眼,就挺著個大肚子,整日以淚洗面。她將信將疑,只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她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

  一日,婆婆聽到門外又有村婦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她不顧媳婦的勸阻,毅然拄著柺杖,一步步挪到門口,開啟門,只說了一句話:“順子不會的,不會的!”話音未落,蕭順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來,奮戰在“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

  於是,女人們開始說:“蕭順真孝順!”

  媳婦開始說:“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說:“他不會做那種事!”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