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美景的文章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美景,你的家鄉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介紹一下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我的家鄉在仕林,那是我的第二個家鄉。它一年四季都很美,所以我很喜歡她。

  春天,村裡奼紫嫣紅。山坡上的小草慢慢地從土地裡鑽出了它的嫩芽,接著伸了伸懶腰,一陣春風吹來,小草彎了彎腰,好像在向春天問好。村子裡的果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蘋果花開了,梨花開了,桃花也開了……山野裡的花不甘落後,漫山遍野,紅彤彤的,煞是好看。整個任林村被花兒裝扮得五顏六色,花香也在村裡飄蕩著。一場牛毛細雨過後,花草樹木們都笑開了懷,貪婪地吮吸著甘露。燕子也從北方飛回來,黃鸝在枝頭歡快地歌唱著。

  夏天,山上一片蔥綠。知了在樹上歡快地唱著歌。小溪裡的魚兒在涼爽的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可開心了!你瞧,它們有的跳出了水面,回到水裡的時候,水花四濺,有趣極了!

  秋天,村裡一片金黃。果園裡結滿了紅的、黃的、青的……水果,果農們正忙著採摘;田野裡的莊稼成熟了,農民伯伯也忙著秋收。

  冬天,村裡別有一番情趣。很多花草枯黃了,一些樹木也枯黃了,但是,松樹、柏樹還是那麼的綠。溪面上非常平靜,清晰地倒映出樹的倩影,水裡一隻魚兒也沒有。天空中一隻大雁,一隻燕子的影兒也瞧不見。

  啊,家鄉的四季美極了,我愛我的家鄉!

  篇2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這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清澈見底的小溪,還有鬱鬱蔥蔥的竹林。

  “咯咯,咯咯咯……”公雞開始打鳴了。慢慢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太陽公公出來了。竹林裡,溫暖的陽光從葉縫裡射進來。竹葉上,調皮的小露珠滾來滾去。突然,竹林深處,傳來了清脆動聽的鳥叫聲,打破了清晨的寂靜。早起的人們都開始忙碌起來。

  春天的上午,到田野裡去走走,肯定會看見一副美麗的景象。站在田埂上,極目遠眺,一朵朵油菜花像金黃色的地毯,一望無垠。一陣風拂過,油菜花招著手,像是歡迎遠方的客人。勤勞的農夫們掄著鋤頭和鐵鍬在地裡忙碌。

  再到小溪邊去走走。岸邊,梨樹開出潔白的小花,空氣中飄著芬芳的花香。柳樹姑娘在溫暖的春風中梳著自己長長的辮子。一陣微風吹過,水面上波光粼粼。不時有可愛的小魚兒,躍出水面,貪婪的吸允著新鮮的空氣……啊,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陶醉!

  若是在夏天的晚上出去散步,你常常會聽見蟋蟀、紡織娘、青蛙的歡叫,匯成了一支歡快的夜的交響曲。皎潔的月光照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給它披上了金黃的夾克衫。“快點,這邊!”尋聲望去,原來是幾個孩子,在捉螢火蟲。那天真無邪的的笑聲,猶如一支優美的歌曲,訴說著童年的快樂……

  篇3

  我的家鄉,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早晨,太陽像個羞羞答答的小姑娘,悄悄地升上樹梢,散發著柔和的紅光,周圍映紅了一片,只聽得細微的流水聲。漸漸地,紅光中慢慢透著橘紅色,然後是金黃色。這時,樹梢上的太陽眨眼間就跑到了山頭,小溪這時就揭開了它的神祕面紗,把它的美麗一覽無遺地展現出來。陽光輕輕撫摸著小溪,小溪不知疲倦地流淌著,偶爾遇到一塊大石頭,一股水流便分道揚轆了。小溪像一面鏡子,透過它看到水底一塊塊粗糙,稜角分明的石頭,有時遇到大一點的水流,把石頭翻了個滾,便露出大片滑溜溜的青苔。不巧濺起一點水花,一粒粒晶瑩透亮的水珠砸到小溪中,它的四周泛起一層一層的微波,慢慢擴散,越來越淡,最後一點痕跡也沒有了,溪水照樣唱著歌兒向前流去。

  還有那山,遠看,是連綿起伏的輪廓上面輕輕罩著一層朦朦朧朧,虛無縹緲的霧。來到山腳,往上看,一片厚實的綠。不時還有一陣清風吹過,弄得樹冠搖來擺去,發出“沙沙”的聲音,這難道不是大樹吹的動人的樂曲嗎?綠中有時會帶點淡淡的其他鮮豔的顏色,是那美麗的花朵,如同一匹綠色的布點綴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移步上山,踏上雖說有些泥濘的山道,路邊盡是一叢叢綠中帶黃野草。“嘰嘰嘰”天空突然掠過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點兒,伴隨這嘈雜的鳥叫,向地面撲來。哦,原來是一群麻雀。它們有的輕盈地降落在樹枝上,高聲啼叫,有的落到菜地裡,展開雙翅,伸伸小腿,滿足地晃著腦袋,有的也許還沒玩夠,還在半空中飛翔。那山上的樹呢,更是婀娜多姿,有的挺直了腰板,像一個個衛士,有的俯著身子,像一個個駝背的老爺爺。

  忽然,聽見了淡淡的水聲,只見一條細細的,小小的溪流,好似瀑布一樣,傾瀉而下,像倒掛的織布機,源源不斷地織著布,在正午的陽光下泛著金黃色的光,像鍍上了一層金, 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篇4

  普救觀音塑新顏,

  陀佛展笑向塵寰,

  洞外景物萬千態,

  天上風光在人間。

  新開發的觀音洞景區,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圓融,因此,在景觀上不僅給人以多元化的美的整體感,也昇華了審美的趣味和審美的價值。那一次遊覽次景區,畢生都不能忘懷其美麗的英姿,必定銘記一生。

  “觀音洞”位於我的故鄉遼寧省錦州市西北八公里處,始建與遼,盛於明清,幾經損毀、重建而至今。此山曾名為“愛育黎拔力山”、“普陀山”,至1983年景觀起了根本變化而定為“觀音洞山”。

  景區新建古式牌坊山門,遠望金碧輝煌十分氣派。門上掛有主建觀音洞山原錦州副市長楊菲所書“觀音洞山”金匾一塊。山門東側有70米長雪白雲牆,青磚小瓦封頂,恰似青龍蜿蜒盤踞於白牆之上。山門兩側,在曲廊票亭古雅樸素的女兒牆上,刻有“山色如畫”四字,形象的概括了觀音洞山的景色特點。

  跨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鏡湖迎賓”景區,那800多平方米的鏡湖,像羞澀的少女一樣隱藏在潔白的雲牆後面。湖東岸岩石上,建有琉璃瓦雙聯亭,山泉從涼亭腳下噴瀉而出,垂簾直下,流入湖中,景名為“雲巖飛瀑”。對面山坡上建有三角亭,內有石碑一座,刻有當代開發觀音洞山記事。

  沿山路漫遊,至“梨花伴月”景區。“梨花伴月”亭建築在梨花開滿山坡的蟠龍山與雞冠山之間,每當夜空,明月高懸,月光花影,置身亭中,可聽腳下流水潺潺,可賞月光山頂龍蟠,給人以無限審美的享受。

  該山頂峰,有岩石裸露,彩色新顏,北端有巨石,酷似龍首,連綿于山峰之脊,有頭有脊搖頭擺尾,猶如巨龍騰空。蟠龍山因此得名。

  蟠龍山龍首下端,有一片巨石,每逢上午十一時,陽光側照,可見天公塑造,妙趣橫生的“五老石”衣冠楚楚,眉須逼真,猶如五位古代老人,故名“五老石”。

  游到這裡,我們的身體漸漸不聽使喚,倦意頓生,已毫無遊覽之心,遂下山而去,決定明日再遊。

  篇5

  安瀾樓,坐落於我家鄉安康的漢江河畔,經過安瀾樓的人,都忍不住佇立凝視,在心中暗暗贊它的美,嘆它的雄偉。

  安瀾樓前面有一個小小的人工湖,陽光投在湖上,反射著層層波光,就像展開一幅斑斕的彩墨畫。淡藍色的湖水清澈見底,好像是一面鏡子,又好像柔軟的藍綢緞。湖中間有一個荷花形的噴泉,栩栩如生的假荷花上,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從遠處看,像真的一樣,幾條小魚從荷花下游過,生怕影響了這寧靜的池塘。

  從近處看,你會發現它是一個六角形的塔,有九層,巍然聳立。我來到塔內,拾階而上,一層更比一層美,站在頂層,微風吹拂著我的面頰,我感覺自己像是一隻小鳥,伸伸翅膀就可以觸到蔚藍的天空。從塔上往下看,馬路上的汽車變小了,就像商場擺放的一個個汽車模型,真有趣!

  靜謐的湖水和雄偉的安瀾樓,相襯在一起,多麼讓人迷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