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擔當為題的作文

  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為,人生應該懂得擔當。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擔當範文吧!

  擔當範文篇一:擔當

  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中,“君子”這個詞竟出現了一百多次。大聖人孔子在為我們勾勒出人們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時,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標準:做一個有擔當的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仁人志士在身處困境時,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

  唐朝的玄奘法師,對佛學很有研究。他發現了各家對佛經的解釋不同,就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取回真經。他在沙漠中走了100多裡後,發現自己迷路了,喝水時大皮囊掉在地上,以至於水全部流光。在這緊要關頭,玄奘發誓:寧可西進而死,決不東歸而生,不到印度,決不回頭!是什麼支撐著他有如此堅定的信念而繼續前行?是責任!是他對大唐人民的責任!更是他作為一名法師對於佛經的責任!

  他又走了5天4夜,幾度昏迷在茫茫大漠中,終於找到了一處草地池塘,才脫離了險境。

  試問,如果沒有“責任”做他堅實的後盾,玄奘又如何能夠翻山越嶺到達印度?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又如何面世呢?正因為有勇於擔當的精神,才使他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正因為有了強烈的責任感,才使他有了勇往直前的動力。玄奘用實際行動擔當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並告訴後人:做人要有所擔當!

  孔子曾經說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整天只想著自己,那麼這個人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君子。是的,如果我們只想著自己的小家庭,只想著自己的小世界,而沒有對大家庭有所擔當,沒有對社會做出貢獻,自身的價值必會貶值,必會隨著歷史長河奔湧而消逝。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肩負的責任雖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質是相通的。

  清代的顧炎武將君子的這份擔當演化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慨嘆,身處亂世的孟子把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表述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釋然。責任時而是杜甫身居陋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濟世情懷,時而為北宋范仲淹心繫天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襟。

  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先人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的內涵。固然,我們無法像他們一樣成為君子,但我們會成為有所擔當的普通人,因為,我們已深深懂得:做人,要有所擔當!

  擔當範文篇二:勇於擔當

  擔當,在詞典裡的意思是:接受並負起責任。記得有人這樣說過,勇於承擔責任的更具領袖魅力。列寧小時候就有過這樣的一次經歷。

  列寧小時候去姑媽家,和表姐表弟玩耍,一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姑媽問是誰幹的,大家都搖搖頭。回到家中,列寧每天都心不在焉。一天晚上,他在屋裡哭泣,媽媽進來了,問列寧怎麼了,列寧把事情跟媽媽說了,媽媽聽完,和藹的說:“那現在,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列寧不吭聲,媽媽知道,列寧是覺得羞愧,不敢向姑媽承認錯誤。媽媽又對列寧說:“如果你想做一個沒有擔當的人,那你儘可以不負責任。”列寧聽了。決定給姑媽寫一封信,姑媽看到信後,誇列寧是一位誠實有擔當的孩子!

  這件事就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犯了錯誤,就要勇於擔當。因為,但當時一種責任!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課題是《但當,是一種責任》。

  課文主要寫了作者的兒子刮壞了張老師的車,他並不敢擔當,但在作者的緊逼之下,他不進去給張老師去道歉而且學會了擔當。

  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擔當,可以為自己,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

  相反,不敢承擔重任,既誤人,又害己,生活總有些人玩忽職守,最終身敗名裂。

  擔當重任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認為:我們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需要有十足的信心和勇氣,需要有著肩擔道義的氣魄,需要有著捨我其誰的大公大勇之心!

  擔當範文篇三:國之發展吾輩擔當

  孫中山先生說:“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此言可謂鏗鏘有力,振奮人心。

  回望百年,面對國之衰微,民之孱弱,一個大國的自信在軟弱的歷史面前顯得脆弱不堪,孫中山先生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百年之後,依然擲地有聲,“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在21世紀的今天,國之發展,必為吾輩之擔當。

  在100年前,很多的仁人義士站了出來,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抵抗了外敵的侵犯。因為國要發展,首先要有獨立之精神。辛亥一聲驚雷,帝制走向終結,我們邁出了改革發展的第一步,中國開始書寫歷史的新篇章。

  國之變革不是發展的結束,而是發展的開始。在今天的中國,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從清末的放眼海外,到今天的中西交流、對外開放,中國始終走在改革發展的路上。我們從未在困難面前灰心喪氣,更沒有在挫折面前退縮不前,因為我們的國人深知改革發展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奮力前行的勇氣。我們決不能退縮,也不會退縮,因為對祖國的愛是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鐵和鈣。

  毋庸置疑,這幾年我們國家變革多,發展快,舉世矚目,中國的發展一度成為21世紀媒體關注的熱詞,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弊端,這些弊端都是阻礙國家進一步發展的所在。所以,國家的改革發展必須要揚善懲弊。

  在這個過程中,自古及今,很多的國人在做著這樣的擔當者。今天,到我們了。我們義不容辭,我們當仁不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國之發展,必為吾輩之擔當!

  擔當範文篇四:我們的責任

  擔當在詞典裡的意思是:接受並負起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為。人生應該懂得擔當,也就是說人應該有責任感,擔當可以為自己、他人,也可以為國家、民族。有的人擔當的是維護和平;有的人擔當的是保家衛國。有的人當擔當的是人民的責任;有的人擔當的是國家的責任……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賢人志士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和預言家顧炎武先生將君子的擔當演化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感慨,唐代的著名詩人杜甫身居陋室,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以表他的濟世情懷。北宋范仲淹心繫天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襟,這都表現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

  而今天的21世紀,我們炎黃子孫所具有的責任感表現的更是讓人為之慨嘆。在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的汶川發生裡8。0級大地震,整個世界都被“震動”了,所有的華人的心也“震動”了,曾經多少個日夜,多少滴汗水所建造的美麗家園瞬間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所毀壞了,這次的災難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更是對我們國民團結性的考驗!有多少人夜以繼日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有的教師為了保護學生而犧牲,解放軍戰士和醫療人員們更是時時刻刻都奮鬥在第一線上,他們體現出了應該有的責任感。

  我們作為華夏兒女,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擔當,都應該有責任感,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們需要不停的奮鬥,不停的努力,不管流多少淚與汗,只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來擔當我們應該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