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陶藝的教學

  在幼兒園中進行陶藝活動,不僅能夠訓練幼兒的視覺、觸覺之間的配合,還能夠技法他們的想象力。那麼,關於,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趣,教師要注意保護兒童創造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幼兒感興趣、想表現,對完成一件作品來說已有了一半的保證,另一半則是如何激發幼兒的思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達到完整的較好的效果。那麼,興趣從哪裡來呢?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無疑就是遊戲。如果能把遊戲和陶藝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孩子們的興趣便會油然而生。例如:在引導大班幼兒進行《拔蘿蔔》的創作時,我就採用了遊戲的形式。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小朋友欣賞了動畫片《拔蘿蔔》,孩子們可起勁了,邊看還邊為故事裡的人物加油。接著,在“超級模仿秀”的遊戲環節中,部分幼兒打扮成了老爺爺、老奶奶、小孫女、小花貓等形象進行了表演,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孩子們瞭解了故事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動作特點。當我提出:“老爺爺的蘿蔔豐收了,可蘿蔔太大了,拔不動,怎麼辦呢?”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表示用陶泥製作老奶奶、小孫女、小花貓等來幫助他。“老師,我最喜歡那個小姑娘了,我來做個小姑娘幫老爺爺拔蘿蔔。”“老師,他們肯定還是拔不出來,最後一定要小老鼠也來幫忙,我就做只小老鼠吧。”聽著歡快明朗的音樂,聞著泥土質樸的氣息,孩子們嘰嘰喳喳,捏塑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的作品:“老師,我們去玩‘拔蘿蔔’的遊戲好嗎?”這時幼兒已完全沉浸在了“拔蘿蔔”的童話情景中。遊戲活動使兒童能與他人和外界廣泛接觸,所以,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感受、體驗較其他教學形式更加深刻持久。

  能,教師要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

  培養是進行兒童陶藝教育的“主體工程”,是在保護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入挖掘。所以,教師應根據兒童的特性和特點,去設計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對幼兒觀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現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對“眼”的鍛鍊,教師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周圍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形體特徵,用眼睛去捕捉美,去發現、挖掘周圍美的現象、美的事物,從而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具體的觀察方法: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從中心到四周、從主要到次要,由遠及近,一一對應、對照比較物體等等。教幼兒掌握這些方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還要注意運用方法的靈活性。

  2.造型能力的培養

  3-6歲階段的兒童,肌肉群正處於很幼嫩時期,這時候他們最需要、最適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結合的活動,從他們拿起陶泥開始,泥巴就隨著手部基本動作:捏、團、搓、拉、壓,使它變化成圓的、長條的、扁平的等各種形狀。如用泥球串成糖葫蘆、葡萄、太陽花、心形項鍊,用泥條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條組成螃蟹、小鳥、蝴蝶、花朵,娃娃家裡的幼兒用泥巴製作糕點、糖果、麵條、水餃、小鍋、小碗;捏個小雞、小貓、小豬來做客……生活中的物品,幼兒用泥把它們一個個表現了出來。我們還選用不同的主題讓陶泥變個樣子,讓幼兒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物象。讓他們從中嚐到“想”與“做”統一的樂趣,獲得觸覺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點的認知。

  3.表現能力的培養

  幼兒有著與成人完全不同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對每個事物都有著獨特的看法、想法和感受。我們要鼓勵孩子大膽表達出事物的特徵,並根據他誇大的部分,用更加誇張的動作、語言來鼓勵、肯定和應答他的想法,強化他的記憶。

  孩子雖然年幼,但他們的天真和稚拙卻凝結著一種不同於成人的審美觀和想象力。在實踐活動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作品欣賞來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幼兒在欣賞分析後可以更有目的地誇張表現自己心中所想,使作品更加奔放、有趣。

  情,教師要以積極的情感支援幼兒的創作

  幼兒往往會自發地對教師進行模仿,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接受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情感必須是積極的、肯定的,只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較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活動過程重點和之間的聯絡,用自己的情緒去帶動、感染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在創作中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

  對於幼兒而言,他們早把陶藝創作作為遊戲的一種方式,當他拿到泥時,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學會做某種東西,而是滿足其內心的創作情感,利用陶泥和其他輔助材料把它們表達出來。一旦他們的這種情感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讚許,他們會表現出更大的創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