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名人軼事素材

  有些同學在使用素材時,要麼照搬照抄,素材陳舊;要麼尋章摘句,不得要領;要麼遊離主旨,牽強附會。那麼名人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1991年,一位來自遼寧瀋陽的父親帶著9歲的兒子,來到北京尋找他們的音樂夢。

  可是,父子倆一無關係、二無背景,僅憑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根本不足以引起音樂界的重視。為了能夠待在京城,父親費盡周折,勉強將兒子送進了一家小學。兒子的特長是彈鋼琴,父親花高價聯絡了一位有名的鋼琴師上輔導課。第一天,鋼琴師只教了兒了一段簡單樂譜,就搖起了腦袋:“這孩子,腦子比一般人笨,反應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樂學院的,趁早改行吧!”結果,性格倔強的兒子當場就和老師吵了起來,父親怎麼也勸不住,師生倆鬧得不歡而散。

  看著不爭氣的兒子,父親心裡一陣難過:“這些年,爸爸辭職、賣房子,背井離鄉,到處求人,不都是為了你能學好鋼琴,將來上中央音樂學院嗎?你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兒子的倔勁又上來了:“爸,我再也不學琴了,我想回瀋陽!”經過又一場爭執之後,父親由失望變成絕望,決定帶兒子離開北京了。在他們動身的當天,接到了一個意外的通知:兒子所在的小學辦晚會,老師們指定要兒子彈奏一曲鋼琴。兒子顯然還在氣頭上:“不彈了,不彈了,連鋼琴老師都說我笨,反應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幾位老師都很奇怪:“彈得好好的,怎麼說不彈就不彈了?”“不摸琴?你父親送你來北京,不就是為了學琴的嗎?”然而,無論老師們怎麼做工作,兒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

  他們的爭執引來了一群好奇的觀眾,那就是兒子班上的同學。接下來,令兒子感動的一幕出現了,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幫著勸開了:“彈吧,我們都喜歡聽你彈琴!”“在我們心中,你的鋼琴是彈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兒子流著淚,以從未有過的激情,彈奏了幾支中外名曲。臺下的聽眾們如痴如醉,掌聲四起,久久沒有停下。兒子站起身來,一遍又一遍向著鼓勵他的人們鞠躬,在那些連綿不絕的掌聲中,兒子做出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我要學鋼琴!我一定要學好!”憑著過人的自信加努力,兩年後,兒子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0年之後,他成了中央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並且憑著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驚中外。他,就是被譽為“百年不遇的鋼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後,很多人問起郎朗成功的祕訣,郎朗無一例外都會提及小學時那場特殊的晚會,提及激勵自己上路的掌聲。後來,一位記者在專訪中動情地寫道:“這些掌聲,是對草根藝術的肯定。儘管它們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卻在關鍵時刻,以恰到好處的聲音,拯救了一位音樂天才。”

  二

  被譽為“音樂之父”的著名音樂家海頓,曾經擔任過斯合哈奇公爵府邸樂隊的隊長,領導著30名樂手。

  有一天,公爵突然決定遣散這支樂隊,這就意味著海頓和30名樂手將要丟失飯碗。樂手們一時心慌意亂,不知所措。

  海頓心想:公爵決定過的事情一般是很難更改的,無論怎樣央求,都無濟於事。想來想去,突然靈機一動,提筆譜出了一首《告別曲》,準備拿到遣散會上,作為一次獨特的告別演出。

  這是最後一次為公爵演出,因為決定已經宣佈,樂手們已經萬念俱灰,但看在平時和公爵在一起的情誼上,還是十分賣力地演奏起來。

  樂曲開始時歡快、優美、輕鬆怡然,將樂手與公爵的美好友誼表達得淋漓盡致,公爵不由得感動起來,漸漸地,樂曲由明快轉為平緩,又由平緩轉為黯淡。悲愴的情緒起來了,像秋天的濃霧一般在大廳裡瀰漫開來。

  這時,一名樂手停了下來,吹滅了樂譜架上的蠟燭,站起身來向公爵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悄悄地離開。

  接著,又一樂手以同樣的方式離開……樂手們一個又一個地相繼離開了。最後,空蕩蕩的大廳裡只剩下了海頓一個人,旁邊一支蠟燭在黑暗中靜靜地閃爍著。

  海頓停止了指揮,默默地朝公爵深深鞠了一躬,慢慢地轉過身去也要離開。

  這時,公爵的情緒已達到了頂點,再也忍不住了,大叫起來:“海頓,這是怎麼回事?”

  海頓平靜而又誠摯地回答:“尊敬的公爵大人,這是樂隊的全體同仁在向您作最後的告別啊!”

  公爵突然醒悟過來,幾乎流出眼淚說:“啊!不!請讓我再考慮一下。”

  就這樣,海頓和30名樂手,靠演出《告別曲》的奇特氛圍使公爵將他們留了下來。

  三

  他是一個木匠的兒子,但他狂熱地喜愛詩歌。

  他的第一本詩集印了l000冊,但很可惜,一本都沒賣掉。他只好把這些詩集全都送了人。當時已功成名就的美國著名詩人郎費羅、洛威爾和霍姆斯等人,對這本小冊子根本不屑一顧,而大詩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丟進了火爐裡。因為在他們眼中,一個木匠的兒子,根本就不配寫詩。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罵聲,像寒冬的北風一樣襲來,他的心頓時凍成了冰塊。就在他幾近絕望時,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詩人的回信,那人對他的詩集大加讚揚,並說:“我認為它是美國至今所能貢獻的最了不起的聰明才智的精華。”

  這真誠的誇獎和讚譽,使他猶如在瀕死的邊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從此堅定了自己寫詩的信念。多年後,他成為英國甚至全世界公認的偉大詩人,他惟一的詩集也成了美國乃至人類詩歌史上的經典。

  他就是華爾特·惠特曼,那部詩集的名字叫《草葉集》。而當年那位寫信對他予以讚美和鼓勵的詩人,乃是當時英國文壇的名宿愛默生。

  凡俗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受到別人的非議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千萬不能被批評的唾沫淹沒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鎖萌動的激情,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無邊無際,但總有一盞燈火能為你點燃,為你驅散心靈上的陰霾,給你溫暖,給你慰藉,給你信心和勇氣,哪怕,那僅僅是一點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