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江南美食的散文隨筆
江南素有才子美女之鄉,其美食也十分出名。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江南美食——臭豆腐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大浪淘沙,也惟有臭豆腐,依然在時代的浪潮緩緩的衝擊中默默地傳承和發展。
臭豆腐“聞著臭”的經典口號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了。在江南的街頭巷尾中,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場景:一副擔子,一頭小灶油鍋,一頭木格按板;油鍋小沸,一位老爺爺用鉗子把鍋中的臭豆腐翻個身,按板上放著調料瓶、竹籤。
臭豆腐其名俗氣,但愛吃者多而又多。臭豆腐是用黃豆進行發酵做成的。它穿著一身牛奶白的外衣,帶著一股特殊氣味,呈長方形或正方形。炸熟後換了一身金黃色晚禮服。賣臭豆腐的老爺爺總是先拿出做好的白嫩臭豆腐,放進油鍋裡炸。頓時,鍋裡熱鬧起來,隨著“噼噼啪啪”的交響曲,把臭豆腐翻個身再炸。老爺爺會撒上點兒調味品:雞精、胡椒粉、自制的辣椒粉。然後撮一點兒切細的蔥花均勻地放在臭豆腐上。這樣一份美味的臭豆腐就做好了。每次,老爺爺的攤前總是排著老長的隊伍。
“臭豆腐”、“臭豆腐”,兩元、三元、五元都行。一聽到這熟悉的吆喝聲,便會忍不住買上幾元錢。瞧,這些臭豆腐,長長的、方方的、扁扁的,加上排放整齊的配料,令人看了垂涎三尺。把這些金黃的臭豆腐往鼻子上一靠,哇!一股香臭相間的味道撲鼻而來,直鑽我的胃中,望著這些可愛的臭豆腐,我真有點捨不得吃呢……開一個小天窗,鮮而美味的汁順著舌頭流***中,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中間似海綿般柔軟的臭豆腐腦。外酥內嫩,這正是臭豆腐最純正的味道了!這臭豆腐還十分有嚼勁呢!送一塊放入嘴中,瞬時間,雞精的鮮、胡椒、紅辣椒粉的辛香辣味和蔥花兒的香伴著鮮嫩多汁,外酥內嫩的臭豆腐味一起湧進口中,令人口味無窮。
呵!臭豆腐這種小吃,大家都應該去嘗一嘗哦!
篇二:江南美食
江南素有才子美女之鄉,但是你們知不知道江南也是美食之鄉。
小的時候,一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裡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鬍子全白了,他總是挑一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一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一疊小盤子,還有一個罐頭瓶,裡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一個箱子安放著一隻小煤爐和一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麼兩樣,但一入鍋再一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一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紅豔豔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刺激,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總是隻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一個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一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脣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一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一塊臭豆腐一分錢,吃完一塊,這一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麼,我就剋制住自己不往那裡跑,怕自己的眼睛裡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一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裡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眯眯地炸一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很多年了,已經很久沒吃過江南美食了,但是我心裡永遠會記得江南美食的味道。
篇三:我愛江南的美食
作為一個小吃貨,我有幸生活在杏花煙雨的江南,不僅可以欣賞蘇州的婉約,陶醉於杭州的風情,還能品嚐各種令人心仰的美食。
走進霏霏細雨下的採芝齋,不得不來一盤松仁粽子糖,作為採芝齋最著名,也是最早的小吃,它還具有藥用價值:在清代“粽子糖”曾以治過慈禧太后的病而被列為“貢糖”。
製作方法很簡單,首先熬糖,烘烤松子仁、玫瑰花,冷卻熬好的糖膏至160℃後倒在降溫的冷卻臺上,趁熱把松子仁和幹玫瑰花撒在糖膏上,並用刮刀來回摺疊,糖膏邊摺疊,邊冷卻,糖膏逐漸凝成軟糖,將軟糖放到案臺上,分成小塊,揉成圓條狀,用剪刀剪糖,剪糖時應注意每剪一次就要轉動一次,剪出的糖不管從哪一面看都要是三角形,待糖充分冷卻後,就可以享受最甜的果實了。
說起藕粉圓,大家應是對杭州的味道記憶猶新,殊不知它竟是建湖的特產。
相傳清中葉時,有位建湖的御廚,精心製作一種帶有民間獨特風味的宮廷點心——藕粉圓:先將果肉、板油、白糖、芝麻粉加桂花、杏仁、核桃仁、松子仁、金桔餅等製成餡心,搓成球狀,放入裝有藕粉的茶盤或竹匾中,均勻篩動,使其粘上一層薄粉後用漏勺放入沸水中燙制,如此反覆五六次而成。該湯圓均勻圓滑,餡心甜潤爽口,湯有濃郁的桂花香味。
皇帝吃後大為讚賞。數年後,這位廚師告老還鄉,便將製作藕粉圓的方法帶回家鄉,隨之這宮廷點心便在民間傳開。
如今已成為江蘇的特色菜餚。圓潤透明的藕粉圓泡在濃湯之中,半浮半沉,看上去像一個個漂動的茶色圓球,柔韌而富有彈性,吃在嘴裡細嫩爽口,餘香不絕。
各位驢友若來江南,定不要錯過這些香甜的美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