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典幽默故事

  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很多時候能讓我們學到一些大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次,魯國國君孟孫帶隨從進山打獵,臣子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隻可愛的小鹿,他非常高興,便下令讓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後玩賞。

  秦西巴在回宮的路上,突然發現一隻大鹿緊跟在後,不停地哀號。那隻大鹿一號叫,這裡小鹿便應和,那叫聲十分悽慘。秦西巴明白了,這是一對母子,他覺得心中實在不忍,於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顧秦西巴站在旁邊對自己有什麼危險,一下衝到小鹿身邊,舔了舔小鹿的嘴,兩隻鹿便撒腿跑進林子裡,眨眼就看不見了。

  孟孫打獵歸來,秦西巴對他說放走了小鹿,孟孫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獵回來的餘興一下子全沒有了,他氣得將秦西巴趕出宮門。

  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到了唸書的年齡,孟孫要為兒子找一位好老師。許多臣子都來向孟孫推薦老師,孟孫一一接見這些人,但他總覺得不是十分滿意。正當孟孫悶悶不樂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趕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開朗,立即命人去尋找秦西巴,並把他請回宮來,拜他為太子老師。

  左右臣下對孟孫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們問道:“秦西巴當年自作主張,放走了大王所鍾愛的鹿,他對您是有罪的,您現在反而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呢?”

  孟孫笑了笑說:“秦西巴不但學問好,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一隻小鹿都生憐憫之心,寧可自己獲罪也不願傷害動物的母子之情,現在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終於被國君理解,國君捐棄前嫌而合理啟用秦西巴的長處,這一點對我們是大有啟發的。

  篇二

  樂羊本是中山國的人,後來他投奔了魏國。為了表示對魏王的忠心,樂羊主動率領魏國的軍隊去攻打自己的故國中山國。

  中山國是個弱小國家,哪裡抵擋得了魏國的進攻呢。當時,樂羊的兒子還留在中山國。中山國的人在魏國的猛烈進攻下,無計可施,君臣經過一番商議,決定以樂羊的兒子做籌碼來要挾樂羊退兵,中山國把樂羊的兒子綁起來吊在城樓上,威脅樂羊。誰知樂羊全然不顧吊在城樓上的可憐巴巴的兒子,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

  中山國的將士們都十分生氣,沒想到樂羊原來是這樣一個無情無義之人,於是他們將樂羊的兒子殺了。中山國的人將樂羊的兒子烹煮成肉羹,派人送給樂羊吃。

  不料,樂羊面對此事仍毫不動心,一點憐子之心也沒有,一絲悲傷之情也不見,反而將用兒子血肉做成的羹湯吃了個乾淨,然後率領著魏軍向中山國發起了猛烈進攻。由於樂羊攻城態度堅決,不拿下中山國決不罷休。經過幾番激戰,中山國終於被樂羊所滅。

  戰爭結束,魏國的疆域又開拓了一大片,樂羊為魏王立了大功。慶功會上,魏王給了樂羊很重的獎賞。事後,魏王便冷落了樂羊,不再信任他了。

  有人不理解魏王,問魏王說:“樂羊為大王立了這樣大的功勞,您為何如此疏遠他呢?”

  魏王搖搖頭說:“一個為了向上爬而背叛一切的人,他連自己的故國、兒子都毫不顧惜,除了自己,他還會對誰忠誠呢?我怎麼可以去親近、信任這樣一個危險的人呢?”

  的確是這樣,樂羊背叛自己的國家,連兒子的性命也不顧,不惜用兒子的生命和故國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利祿,這樣的人只應遭到唾棄。看來,聰明的魏王疏遠樂羊是明智的。

  篇三

  小時候的孫叔敖就是一個好孩子,他勤奮好學,尊敬長輩,孝敬母親,很受鄰里的喜愛。

  有一次,孫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著一條雙頭蛇。他以前聽別人說,誰要是看見兩頭蛇,誰就會死去。孫叔敖乍一見這條蛇,心中不免一驚。他決定馬上把這條雙頭蛇打死,不能再讓別人看見。於是他拾起路邊的大石塊,打死了雙頭蛇,並把它深深地埋起來。

  回到家裡,孫叔敖悶悶不樂,飯也不吃,一個人坐在油燈前看書發呆。他母親看到這孩子的情緒有些不對頭,便問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麼啦?”

  孫叔敖抬頭看了看母親,搖搖頭說:“沒什麼。”然後低下頭去,依然無精打采。

  母親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額頭說:“莫不是生病了?”

  孫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親的衣袖傷心地哭起來。媽媽感到十分詫異,問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麼事啊,哭得這麼傷心?”

  孫叔敖邊哭邊說:“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條雙頭蛇。聽人說,看見這種蛇的人會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母親邊安慰他邊問道:“那條蛇現在在哪裡呢?”

  孫叔敖邊擦眼淚邊回答說:“我怕再有人看見它也會死去,就把它打死後,埋起來了。”

  聽了孫叔敖的話,母親很感動,她高興地摸著孫叔敖的頭說:“好孩子,你做得對。你的心眼這麼好,你一定不會死的。好人總是有好報的。”

  孫叔敖半信半疑地看著母親,點了點頭。

  後來,孫叔敖長大成人,由於他的學識品德好,做了楚國的令尹。他還沒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經很信賴他了。

  孫叔敖在面對死亡的時刻,還能為別人著想,所以老百姓信賴他。這說明:能為群眾著想的人,群眾也會擁護和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