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學而篇讀後感

  自我看了《論語別裁》後,我對《論語》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見解。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得半部《論語》者,得天下”。這句話我也忘了是從哪裡聽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後註譯的《論語》,覺得這句話太過誇張。不過,自我看了《論語別裁》後,我對《論語》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見解。

  我看《論語別裁》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過,當我接觸了《論語別裁》後我對“做學問”,“作人”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由於我每天只有一小時,所以現在我並未完全看完《論語別裁》上冊,更別說整部《論語別裁》了。我只是閱讀了《學而篇》,粗略地翻閱了《為政篇》和《公治長》。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對《學而篇》的讀後感。

  首先,讀了《論語別裁》給了我新的認識。現在讀《論語別裁》,不像以前那麼枯燥乏味,那麼難懂,而是有種與南懷瑾先生面對面交談一樣。原來讀《論語》這類四書五經的書也能這樣有趣。同樣,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古人讀書都得“寒窗苦讀”的見地。

  然後,是我對“三家店”的認識。南懷瑾老先生生動形象地比喻,讓我明白了原來“五四運動”時,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竟這樣理解孔子的話。

  還有就是南懷瑾寫這本書是用心在寫。他把自己原本的認識與現在的理解,毫無保留地都說出來了。

  這是我在讀“學而有何樂”時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過字面來解釋。說“悅”應改為“苦”。朋友來家是“包袱”,雖然很真實,,但我當時就認為這些認識彷彿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不想讀書的學生在鑽“牛角尖”。

  不過,當我接著看下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這一切都分開做了解釋,而且真正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