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廣東老火養生湯介紹

  春天到了,在廣東地區生活,可不能少了廣東春季祛溼湯。廣東春季溼氣重,不及時祛溼會容易生病。那麼廣東春季祛溼湯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款廣東春季養生湯吧。

  適合廣東的春季養生湯

  1、薏米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豬肚1個,腐竹少許,薏米50克,棗幹3個,食鹽、生薑、白胡椒、食用油、料酒少許。

  做法:將豬肚切條,生薑切片,薏米和紅棗放入水中浸泡一會兒,用刀在紅棗上劃兩刀備用,腐竹切段備用;取鍋放入清水,下入生薑與豬肚,再加入少量料酒,開大火煮3-4分鐘後撈出,將水倒掉;將豬肚、紅棗、薏米、腐竹等一起放入鍋中,下入白胡椒粒,可多放一些,放入足夠的水,淹沒食材後開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一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薏米健脾利溼暖胃益氣血,搭配豬肚正相宜。

  2、芡實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

  材料: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實10克、紅棗5-6顆、蓮藕1節、排骨1斤。

  做法:將排骨清洗乾淨,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多***,加入適量的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淮山、芡實、薏米,轉小火,同燉1個小時,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蘿蔔,還有紅棗,同燉30分鐘;加入鹽調味,出鍋即可。

  功效:淮山、蓮藕、芡實、豬肉健脾,薏米去溼。芡實與淮山比較,兩者都能健脾,淮山補益力較強,芡實固澀力較好。

  3、三花薏米瘦肉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起鍋時下鹽即可。

  功效:木棉花有清熱利尿、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用幹木棉煮粥或煲湯還能祛溼。

  4、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溼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溼,消腫解毒的作用,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5、淮山扁豆煲雞腳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薑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薑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溼、舒筋活絡。本湯適宜脾虛有溼症見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6、粉葛煲水魚

  材料:粉葛1kg左右、水魚500g左右、姜100g、雲苓50g、白朮50g。

  做法:水魚買時讓賣家收拾乾淨,回家再滾水略燙,甲的部分也要刷淨。粉葛去皮,斬件,加水和加入雲苓、白朮、老薑。大火待湯滾後,去除泡沫,收慢火,約煲四小時。

  功效:湯味甘香又去溼,及治因風溼而引起的骨痛,又可防高血壓,對酒量過多的人更有解酒和去酒溼功效,是春夏一味相當好的食療湯水。

  廣東經典老火湯的做法

  1、北杏豬肺湯

  原料:豬肺250克北杏10克薑汁食鹽適量

  製作:豬肺切塊洗乾淨,與北杏加清水適量煲湯,湯將好時衝入薑汁1~2湯匙,用食鹽調味即成。

  用法:飲湯,食狸肺。每日2次,隨量食。

  功效:止咳化痰,補肺。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腸燥便祕等症。

  2、雞絲海蔘湯

  用料:雞肉150克,海蔘100克,火腿肉25克,雞湯500克,豆苗適量,生抽、味精、鹽、酒各少許。

  做法:先將海蔘浸水發好,然後洗淨切絲,備用;雞肉洗淨切絲,用生抽、酒拌勻,備用。火腿肉切絲備用。豆苗洗淨,滴乾水分。在鍋內注入雞湯,放入雞肉,煮5分鐘,再下海蔘絲、火腿絲,煮沸後加豆苗、生抽,再滾,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溫中益氣,補腎益精,滋陰降壓,養血潤燥。

  3、排骨蜜棗湯

  用料:排骨400克,蜜棗6粒,淮山藥50克。

  做法:將排骨放入沸水中煮5分鐘,取出洗淨;另將淮山藥、蜜棗洗淨。鍋內放適量水煮開,放入排骨、蜜棗、淮山藥,煮開後撇去浮沫,再煨3小時,下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強胃,補肺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