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找春天》教學反思

  《找春天》是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充分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上課開始我是這樣匯入的:學生分組展示、欣賞收集到的春天的圖片,教師:同學們從這些美麗的圖片中,找到了什麼季節呢?冬天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看後我讓學生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說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裡?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這樣,我開始運用“創設情景,感染氣氛,情景朗讀”,讓學生對生活中沒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師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師共享生活的快樂,並對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一邊導看一邊導思。利用先進的媒體資源刺激了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學習慾望。

  利用資源,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文中的字詞。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學會書寫。課上,我充分運用遠端資源,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以及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課堂,而是在生活,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指導學生的書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提醒,再板書演示,但是通過遠端資源中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對生字的整個書寫過程有一個動態的瞭解,生字的筆順掌握得比較牢固,並且通過整潔美觀的漢字展示,學生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豪放美觀,對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強調,因此學生記憶深刻,其示範作用不可忽視。

  藉助資源,誦讀感悟,體會意境。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孩子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脫”“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悅,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說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學生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生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接著我說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說“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影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匯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

  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複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只是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不明顯。

  《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抓重點詞,感受詩境。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這樣,學生體會了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到孩童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以讀為本,增強教學效果。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絡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意境,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

  創設情景,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湧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教學中,學生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筍芽兒》教學反思

  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也存在著問題: 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小鹿的玫瑰花》教學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如何讓孩子們從課文中感受到這種“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情呢?  首先,我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 “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一路走來,孩子們通過閱讀不斷地理解課文,不斷地體驗著小鹿的感情變化。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深化。如在讀出疑問後,我問:是老師告訴你們答案呢還是你們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呢?孩子們都說:自己找。一下子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這樣,我的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於教材中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共同體驗。

  其次,注重情感體驗。《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讓學生感受小鹿的心情,如“小鹿和弟弟一起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二個,他們高興極了。”中“他們為什麼高興?”孩子們說: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為什麼有三十二個花骨朵兒要高興?孩子們立刻體驗到了:三十二個花骨朵兒將會開出三十二朵玫瑰花,那可好看了。又如“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會是什麼?”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麼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

  第三、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在課堂中我設計了2次說話訓練: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路過小鹿的玫瑰花前,也會對小鹿說些什麼? 讓我們也來誇一誇小鹿的玫瑰花。特別是第二個說話訓練更是結合了語文課堂作業本中的習題,這樣孩子們在作業中就能有話可寫了,不會覺得困難。當然在課堂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語言不夠精煉,準備工作還不夠充分等。當孩子注意到“一天、一週、一個月……”時,有個孩子提出可能是一年,這時我沒有進行巧妙地引導,課堂中的引導過於生硬。當孩子們回答“為什麼一朵花也看不到”時,有孩子提出:玫瑰花被綠葉遮住了。這是我只是讓另一個孩子給了一個直接的回答,其實可以在學習5—8段後在回頭點一點,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文探究是多麼的秒,疑問可以在讀課文中解決。還有在理解了全文之後還應該讓孩子再整體讀課文,讓課文迴歸整體。這樣,語文課上,除了讓孩子來閱讀理解外,還給孩子搭建了一個鍛鍊說話的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