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的成語故事介紹

  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名門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面前,直接把一隻鞋子丟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驚訝,想打那老頭。但看到老人年紀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橋把鞋撿了起來,然後又恭敬地跪著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後笑著轉身就走了。

  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裡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卻遲到,怎麼回事啊?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公雞一打鳴,張良就出發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又遲到,怎麼回事啊?五天後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十年後有大成就。十三年後,小子你將再見到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 然後老人就離開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張良看那本書,乃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事很奇特,於是常常用功專研此書。

  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孺子可教的成語資訊

  【成語】: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解釋】: 孺子:小孩子。指年輕人有培養的前途。

  詞語辨析

  《六韜 》,又稱《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示例】: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時予方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 "

  【近義詞】:尊師重教、程門度雪。

  【反義詞】:朽木不雕、不堪造就。

  孺子可教的成語故事主人公簡介

  張良是秦末漢初謀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為其主要“智囊”。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張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諡號文成侯。

  張良向劉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與霸王一戰”的計策,成功幫助劉邦擊敗了楚漢戰爭中最強勁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足智多謀的張良為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看了的人還看了:

1.孺子可教的成語故事

2.關於孺子可教的成語典故

3.成語故事字數少5個

4.尊敬師長的成語故事

5.三生有幸的成語故事

6.如膠似漆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