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個人教學反思精選

  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範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劃分。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家借鑑參考!

  1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就應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忙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就應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帶給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必須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務必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資料匯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用心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搞笑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就應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透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能夠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能夠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一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複習的過程,我推薦老師們就應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理解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透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一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必須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複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能夠透過努力,到達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完美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2

  “蛤蟆種瓜”是一個小班的語言活動,是關於有一隻蛤蟆想自己種瓜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我就拿來了哈密瓜給寶貝們看看,引起他們的興趣,因為實物感知最適合小年齡的幼兒。起初我還擔心寶貝們蛤蟆和青蛙分不清楚,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寶貝們說說蛤蟆和青蛙的區別。壯壯一聽,胸有成竹地說:“蛤蟆是身上有很多點點的,青蛙沒有點點。”聽到壯壯寶貝的話,真讓我吃驚,看來這小傢伙們懂得還真不少啊!寶貝們的興趣被成功吸引!第一遍聽故事了,要求寶貝們通過聽故事後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說說故事的名字?蛤蟆見種子沒長出來他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蛤蟆睡了很久很久,醒來發現了什麼?他是怎麼說的?等等。結果有些問題孩子們答不上來。沒關係,那就帶著問題進入第二遍故事吧!於是我事先提出要求剛才的問題仔細聽,故事聽完了誰能回答出來誰就是小耳朵最靈的寶寶!我在講第二遍故事時根據掛圖,讓幼兒邊看掛圖邊聽故事,這樣,寶貝們帶著我的要求來聽故事,更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效果明顯比第一次回答問題要好得多!

  綱要中指出:在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我們就應該為幼兒創設敢說、願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今天的語言活動中,由於我事先準備好了哈密瓜等教具,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很好的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良好的傾聽能力,也同時讓小朋友們知道了種瓜的不容易及要愛護糧食等多方面的知識促進。

  自評:我覺得本節課基本上達成了教學目標,充分的提高了幼兒願意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知道種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能太著急。這個活動的重點不是理解種植的有關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校生領悟一個道理;種瓜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因而,蛤蟆種瓜時的焦急心情與滑稽可笑的行為應該予以充分渲染。

  小結:節約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認識到了種瓜的辛苦,希望孩子們以後不浪費,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種食物。

  3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後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但是不必須能把自己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思考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潛力,我把最後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裡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搞笑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快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丟擲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開啟,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裡有這麼多的鬼點子。透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老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裡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後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裡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用心性。

  4

  《瓶子和蓋子》是一節科學活動,來源於教材裡面,但同時也來源於生活。我們小醫院自從投放了各種藥瓶後,小朋友興趣濃厚,經常會轉開蓋子給娃娃胃藥,但是有的小朋友玩過這些物品後不整理物品就走了,瓶子和蓋子都分了家。所以我借主題活動之際進行這節科學活動,讓幼兒嘗試用按、旋轉等方法開啟和蓋住瓶子,養成它們收拾物品的好習慣。同時這樣能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能夠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係。

  活動一開始,我把我們的小醫院裡亂七八糟的瓶子蓋子圖片放了出來。我告訴他們:“老師想在這些空瓶子裡裝上東西,可是我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可怎麼辦呢?沒有了瓶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用這個來讓小朋友知道瓶蓋子的重要性,“沒有了瓶蓋子,裡面的東西就會變髒了,裡面的東西會流出來變壞!”

  第二個環節,把班上人數分六組,每組給小朋友足夠的瓶子和分開的蓋子,讓他們自己拿著瓶子去探索相應的蓋子。小朋友操作完後,讓小朋友講他是怎麼找到合適的蓋子的。最後總結出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是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我重點講了通過擰的方式找到蓋子的那個瓶口上和蓋子上都有螺紋。如果蓋子大小一樣,瓶口和瓶蓋上都有螺紋,那它們就是一對好朋友。最後我延伸到這些空瓶子都可以收集下來做廢物利用,可以種小盆栽等等。鼓勵小朋友在家裡吃過食品的空盒子、瓶子都可以帶到幼兒園來。

  本節活動中,我預設的目標小朋友都完成了,知道為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並能用按、旋轉的方法開啟和蓋住蓋子。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也做到了人手一份,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起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應該在提供給幼兒瓶子和蓋子的時候,應該加大難度,投放更多的蓋子,讓幼兒從很多蓋子中去探索尋找。

  5

  小班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於看圖片的區域性而很少去看整體,個性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進行活動《愛唱歌的大恐龍》時,我就關注到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引導孩子們學習看圖片。圖一,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幾個小朋友。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小朋友怎樣了注意觀察小朋友的表情,發生了什麼事情了他們在做什麼動作你在什麼時候會做這樣的動作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以後,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龍在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覺得聲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後一幅圖,孩子們只是說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頂上,但是她要幹什麼呢孩子們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們想想,結合前面發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會做什麼事情,一下子,朱悅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說:大恐龍,你的聲音太響了,請你輕點吧!

  這個活動孩子們說的個性棒,我也很簡單、快樂的參與著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要讓孩子們學會關注整體,同時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只要適宜的引導,小班孩子的看圖講述一樣會很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