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關於端午節

  粽子就像一首渾然天成的古曲,經過時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觸。你知道怎麼製作一份端午節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援和鼓勵。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資料1

  1、原來,思念一個人,一個親人,真的和時間沒有關係。

  2、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時候。

  3、有個美麗的地方,是住在我心裡的人間天堂,那裡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我,早已將靈魂丟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莊。逢佳節,倍思鄉,思那一草一花,一樹一木,一磚一瓦。

  4、幽幽之夏夜,爬滿絲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讀書倦了,忽而一聲鳥啼,劃破寂寞的長空悠然飄入耳中。哦,我想故鄉哪裡,改也是端午了吧!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5、許是好多年未曾觸及家鄉的端午節,生在記憶裡的美好都是小時候的片段,很親切。

  6、夕陽西下,黃昏降臨,裊裊炊煙輕柔無骨卻萬種風情,那是父親躬耕的犁,那是父親古銅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親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溫暖。

  7、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粽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瀰漫著艾的清香。

  8、時間飛快,恍惚間已到端午節,記得過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邊,割一大捆野艾迴來,插在大門兩旁。說能辟邪,也是風俗。

  資料2

  關於“侮人取禍”的故事,中國歷史上數不勝數。所以古語有云:“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術;以勢力折人,招尤之未遠:以道德化人,得譽之流長。”

  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記錄了一個“侮人取禍”的鬼故事:有個人正在夜讀,忽然聽到窗櫺上有聲音,他仔細一看,只見窗紙裂開了一道縫,有兩隻像瓜子那樣大的小手正在扒著窗紙,隨即就有一個小人跳了進來,他穿著彩色衣服和紅色鞋子,頭上梳著雙髻,長得眉清目秀,卻只有兩寸多高。小人拖著案頭的筆旋轉著跳舞,在硯臺上往來踐踏,拖帶著墨汁,把書本都弄髒了。這人開始時很是驚訝,但他坐看了好一會兒後,覺得那個小人沒有什麼能耐,就伸手去捉,一下子就捉住了。小人蜷曲在他手心裡,呦呦地叫著像蟲子在鳴叫,聽起來好像在喊饒命。這人恨透了小人,就順手把他放在火上燒死了,滿屋都發出燒枯柳枝時的那種氣味,但並沒有發生其他什麼變異。

  紀曉嵐記錄這個故事後,在後面發表了一段感慨,他說:“這個小鬼剛剛修煉成人形,還沒有一點幻術,就放肆地以欺負人來取笑為樂,人們聽了之後應該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