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感謝演講稿

  面對殘疾人,我們給予的是關愛,給予的是人間的溫暖與理解,我們終將收穫感恩的新。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喜歡。

  讓世界充滿愛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世界充滿愛》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秋的收穫與凋落還來不及收尾,冬季便邁著寒冷與蕭索匆匆走來。但冬的嚴寒絲毫驅不走我們心頭的暖意,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裡,無論貧窮富貴,無論是關愛他人還是被他人關愛,我們依然覺得幸福,因為我們能用眼睛去看美麗的世界,能用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能用四肢盡情的遊戲,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願望。

  可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天生遺傳因素或是後天的不幸喪失了這些能力。他們內心的孤單和脆弱,正渴望著愛的撫慰。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觀點,關愛弱者、心存大愛的思想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餘秋雨先生也曾在他的《山河之書》中提到過,“中華文化為什麼能成了全人類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古文明?必然與一次次的守望相助有關”,那麼,這可不可以說明,善良互助的美好本性,早已於無形間融於我們的文化血脈之中了。

  目前,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這個特殊而困難的群體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其中80%分佈在發展中國家。與正常人相比,殘疾人在學習、求職、工作、生活等問題上會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難,甚至由於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們活動的天地、職業的選擇、工作的開展和學習的進行。因此,他們比正常人更需要別人關心、幫助、支援和鼓勵。當然,僅僅對他們抱以同情是遠遠不夠的,停留在口頭上的關愛更是泛泛之談。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將關愛殘疾人的想法體現在自己的行動上呢?

  首先,在公共場所要處處禮讓殘疾人,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和幫助,但在提供幫助的同時,應該要尊重他們的意志,不將殘疾人作為逗樂、欺侮的物件。其次,殘疾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障礙,我們應主動幫他們解決。如:殘疾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我們可以給他們讓座、按下車鈴;在一些公共休閒場所完善無障礙設施時,我們可以讓電梯的按鈕再低些、盲道再寬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使用手語,儘量與殘疾人溝通。其實,幫助殘疾人並不需要我們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給予他們黑夜中照明的燈塔,給予他們溫暖與力量。

  我們把愛給予了他們,便讓世界又多充滿了一點愛。天地萬物,都在為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使我們感受著愛的氣息。讓我們從幫助身邊這些特殊的群體開始,學會奉獻、學會付出,用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用真情處理身邊的事,把一顆充滿愛的心帶入生活、帶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讓愛成為人與人之間情誼的橋樑,讓世界成為愛的海洋!

  朝陽升起,湖水為它梳妝;月上枝頭,群星給它作伴;鮮花盛開,綠葉為其扶持……愛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是幸福快樂的源泉,關愛他人,將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充盈,讓他人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同學們,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吧!奉獻自己的愛心,讓世界不再孤單,讓生活更加溫暖,讓人間因為你我的愛心更加生動感人,讓世界充滿愛!

  我們只有這輩子?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只有這輩子?》,有這麼一句話:生也容易,死也容易,生活不容易。生命只有一次,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精彩更快樂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繼續聊下去。。。

  常聽人抱怨:我時運不佳,沒攤上一個好崗位,否則咱也能體面體面!是啊,和諧年代,普通工作,我們很平凡。但我要說,偉大往往在平凡之中顯現,平凡也可將生活過得很精彩!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位普通共產黨員的故事。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有的只是無私無畏,默默奉獻。這個人,就是我工作上的領導,大智街泰寧社群的書記---汪**。他身上的兩個閃光點是讓我這個身體健康的人所欣賞和深深敬佩的。

  汪**,如此堅毅的名字也鑄就了他一生“自立自強”的性格。41歲的汪**從1995年在社群工作已經有16年了。從毛頭小夥子幹到社群群幹,並當選為社群書記。2006年獲“省優秀社群殘疾人專職委員”,2007年度武漢殘疾人自強模範。更帶領社群整個團購多次獲得“省級和諧社群”“武漢市先進集體”等一系列光榮。

  這些榮譽放在普通人身上,大家都會笑笑說,努力後就可以達到的吧,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樣一位凡事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讓人尊敬的書記是一位殘疾人時,大家是否也有某些情愫在內心感動著,是否也想進一步去了解這位平凡而又處處彰顯著不平凡的殘疾人書記呢。

  汪**不是天生的殘疾,在他6歲時因為一場意外而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上帝關了一扇門,同時也會開一扇窗。命運很奇妙,成為殘疾人,以為一生就此萎靡不振,不曾料想,只因在馬路上看到一位獨臂殘疾人自已騎車的瞬間,年少自閉的他,內心頓時感悟:“失去了健康,但我還擁有很多,人都是空空地來,空空地去,最後能帶走的就只有心中的那點東西,心的快樂才最重要。”於是,他默默給自己下了決心,身殘志堅,要用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以後的每一天。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汪**18歲就隻身一人來到武漢闖蕩,辦過工廠、開過門面、值過夜班,髒活累活、人生的大起大落他都經歷過,如今還能以樂觀的心態努力的工作著、生活著,並感染著身邊所有的人。

  汪**長的不算帥,真的,談不上帥。但男人重要的是什麼,內在!

  記憶中有這麼一個插曲,一位腿不方便的殘疾居民沒有工作經歷,面對可以去沃爾瑪應聘收銀員工作時,他猶豫了,自卑的數落自己沒長相,沒信心,腿又殘疾,哪個公司敢用啊。汪**聽到他膽怯的心聲後,笑了笑,說:“是啊,現在的社會,人的外貌往往就是自己的廣告”,聽到這裡,我們都倒抽一口氣,怎麼這樣說呢,不鼓勵反而更打擊呢?不料,汪**說了句更經典的話“但是,現在你要對自己說,我要把廣告砸了,靠質量取勝!”。一個迴轉峰下來,我們大家都聽笑了,原來還是激勵啊。最完美的結局是這位殘疾朋友立即去參加了面試,並且如願成功了,他在自我介紹中引用了書記的這一席話引得面試官的認可。更通過努力很快適應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轉為正式員工,現在工作得很開心,很滿意。

  其實,類似這樣積極樂觀的幽默經常出自書記的口中,書記的帥氣不是存浮於外表,他那強大的內心才是最讓人欣賞與敬佩的。

  自08年當選為社群書記後,我們團隊也跟隨著他的16字口號“堅持學習,熱情服務,勤奮工作,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快樂生活”而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幫忙,共享辛酸,共享快樂。在他的帶領下,社群宛如就是自己第二個家。

  汪**是位殘疾人,對殘疾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所有的不方便深有感觸,但他卻抓住了上帝之窗,就是這扇積極向上,樂觀心態的窗戶,促使他一生都在自強不息努力向上。這就是他的第一個閃光點。他用這份樂觀感染著社群所有的殘疾朋友,更是以身作則感動著身邊所有健全人的心靈。

  貌不驚人的汪**,在運動場上卻是戰績標標健將,殘聯運動會上標槍第1名,保齡球第1名,800米跑第3名,400米跑第3名,羽毛球第3名,這些榮耀都閃耀著他的汗水和努力。帶給我們的更是精神上巨大的震撼,一種身殘志堅的執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書記雖身有殘疾,但工作上卻從沒有殘缺失誤,反而細緻的比任何人都做得精彩。能在社群工作一干就是16年,堅持把社群的口號“一切為了居民,為了居民的一切”做成自己的實際工作,社群哪裡需要他,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忙碌的身影。16年來到社群最早的是書記,加班最多的是書記,有委屈最樂觀的也是書記,哪家生活有困難最先援助的絕對是書記。從專幹提升為書記,其中的苦、累、辛酸又何其言說,只有“堅持”是所有成功的基礎,這是他現身說法的最有力證明。也是我從汪**身上看到的第二個閃光點。

  有記者曾訪問他“作為殘疾人,你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汪**內斂的笑說“我哪裡算成功的人,只是腳踏實地的在做應該做的工作而已”。

  是啊,如果汪**是健全的人,也就是眾多社群工作人員中普通的一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的工作。但,身有殘疾卻能得到如此多人的尊敬和榮譽時,您還覺得他普通嗎?他以自己積極樂觀的工作熱情溫暖著每一位社群居民,更以持之以恆的信念讓自己每一步都走得穩健紮實。他實現了小時候的願望,他的存在,他的堅強,他的榮耀更是激勵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志。

  我們只有這輩子,若都能像汪**一樣擁有“積極的心態和堅持的決心”這兩點品質,我想任何人包括殘疾朋友們,我們這輩子都可以活得很精彩。

  3歲患小兒麻痺從此失去雙腿的臺灣殘疾歌手鄭智化,有首歌叫《水手》,這是汪**最喜歡的歌,今天,我就用其中的一段來結束與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謝謝大家。

  希望就在明天

  父親的話把我從夢幻中喚回現實來。22歲的我,是得考慮生計問題了。理想不能當飯吃,伸手向別人要求施捨的人才是真正的“廢人”。腿殘疾了,我還有雙手和大腦,還可以幹很多事情。那一年我走上了謀生之路。為了生存,我自學了服裝裁剪、無線電修理;在東北幹過臨時工,當過鄉農業技術學校教師、鄉文化站站長……什麼樣的諷刺話都聽過,什麼樣的白眼都看過,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殘疾人自立於世的艱難。?

  1985年,國家放寬了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又一次點燃了我求學深造的希望之火。為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我決定直接報考研究生。當時我在鄉里當文化站站長,白天工作,晚上自學英語和大學經濟類課程。1987年,我報考陝西財經學院財政系碩士研究生,英語考了40分,成績通知單是別人給我拆開的,他們沒有理會我的總成績,只是注意到了成績通知單上的四個字:不能錄取!一夜之間在我們家鄉冒出不少自命“通曉世事”的人。他們高論滿腹,什麼“初中生考研究生,自古沒聽說過”,什麼“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什麼“人貴有自知之明,有的人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之類的諷刺嘲笑話一起向我飄來。我走在大街上,會有人戲稱我為“博士”。我的同事問我對別人的議論有什麼想法,我告訴他:“於無聲處”。他一笑,勸我別白費功夫,還是好好在文化站幹,省得領導有看法。老了以後,往西邊一挪了事。文化站的西院是鄉幸福院,專門收養無依無靠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我的同事把我的歸宿都想好了,他認定我這一生不會有什麼作為,年老之後只能進幸福院。我對別人怎麼看我從沒往心裡去,但我堅信我自己不是個“廢人”。1988年5月5日,我終於收到了中央財政金融學院錄取我為碩士研究生的通知書。以成敗論英雄的鄉親們對我換了一副面孔。那一段時間,我著實風光了一番:給中學生做報告、上電視、上報紙……臨到北京報到的前一天,我把同事們請到家中聚餐。席間,勸我年老後入幸福院的那個哥兒們對我說:“這一來你用不著入幸福院了。”?

  當時我很激動,我舉起了酒杯,對著在場的所有同事說:“來,我們乾杯,為了幾十年後幸福院能為我節省一大筆開支而乾杯!”……?

  “請相信,我不是‘廢人’!”這是我在逆境中時常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這是在告訴我自己,殘疾人也是人,也能創造價值。今天,我要向大家說這句話,送給各位與我同樣不幸的人,送給正處在逆境中的人,請大家相信自己,希望就在明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