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院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孤兒院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那麼你們知道在孤兒院進行社會實踐的報告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孤兒院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1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這個暑假裡我認真履行了學校要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積極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學習瞭解了國家大學生要求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投身社會實踐的各項指令,深入學習結合自身專業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實踐經歷,在實踐中收益良多,體會深刻。
這個假期裡,我參加了社群組織的去孤兒院當義工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穫許多。回家後因為離孤兒院比較近,加上社群幹部的大力宣傳,我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參加了此次公益活動。孤兒院的孩子們從四歲到十五歲不等,父母大多雙亡,只能被孤兒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兒院,也是本縣歷史上的第一所孤兒院,收官孤殘兒童共50餘人。
由於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參與了孤兒院的籌備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虛心向工作人員學習,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來自全縣各地孤兒入院的過程中,通過與孤兒及其監護人的交談中獲益匪淺,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兒院將孩子分成兩個區,一區是六到十歲,二區是十一歲到十五歲。我帶的是二區。有時候看著她們的快樂和滿足讓我久久不能忘記,這些尋常人家無比簡單的滿足在這些缺少愛和關懷的孩子們身上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護工門平時除了陪伴孩子們玩耍大多數時間是要照顧全部這些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給每個孩子的關懷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滿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所需要的關心和愛的滋潤,她們無疑是可憐的,沒有父母的愛在孤兒院裡生活成長。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無言以對,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來的父母不要這麼不負責任,讓一個無辜的孩子白白承受著不公平的對待。孩子們午休時間總是不安寧喜歡哭鬧,好不容易安撫了這個,另一個個又開始折騰,最後弄得我手足無措,通過向護工虛心的學習,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練而緊湊的完成安撫他們睡覺的任務,這些孩子們是她們見過的最可愛的孩子,可是卻有著這樣的遭遇和命運。
這些孩子在沒有父母之愛漸漸長大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時期特別的古怪,他們懷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著直叫人心疼,好在這些孩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衣食無憂的生長,給孩子們提供的條件都是最好的,讓他們在沒有愛的基礎上得到一些補償,能順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長大,孤兒們是可憐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嬌生慣養受盡疼寵,可是他們卻沒有這個福氣享受這些本該屬於他們的感情,我們平常不光只顧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健康長大,而是要從學習、生活、為人處事,修養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兩個月的實踐生涯過得飛快,我和這裡的孩子相處得非常愉快,比如帶著她們出去野炊,一起玩遊戲,一起上課。看著每一個孩子開心快樂著,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義工感到無比的滿足和開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幫到這些孩子,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開始有了特殊的價值,和孩子們的感情也是真實而美麗的。這些孤兒無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們一起度過的這五十多天,充實而充滿了意義,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和關懷別人,如何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快樂幸福,那些最真誠最可愛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們在決定生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畢竟這是一條生命,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無辜的,她並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決定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對她好,不要因為殘障而狠心拋棄自己的子女,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意味著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缺愛的可憐人,她的人生將永遠不會圓滿。所以我呼籲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負責。不要讓他們因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這是一個孩子的一生啊,多麼重要啊!同時孕婦一定要慎重服藥不要讓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因為你的一時疏忽大意而產生先天性發育殘障,我希望父母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多一些疼愛,多一些不捨,少一些狠心和無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負起責任,你選擇把他們生下來,就要對孩子一輩子負責,狠心拋棄他們是多麼殘忍的一個決定,他們多可愛,不該受到這樣的傷害。我們要用最真的愛關懷這些可愛的孤兒們。
在這五十多天的義工生涯裡,我覺得學會的遠不止這些,我們這些九零後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和平年代。對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疼愛總覺得理所當然,對別人的付出當做是應該的,從來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為別人著想,心裡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天生的自私無情。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別人對你好疼你愛你並不是應該的,這是付出,這是愛,是人間難得的真情,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看似來的容易其實來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會政府感激黨給我們帶來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這一切,都是幸運的恩賜,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報答每一個對你好的人,感恩父母親人,多關心體貼他們,有的時候你不經意的關心會讓他們像個孩子似的歡心一整天。感恩社會,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讓這個社會因為你為更美好,實現你的價值。感恩每一個人,播撒你的愛心和關懷,讓他們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開心,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愛播撒到無限的世間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並不在多,在於參與,我相信,只要我們當代大學生們共同行動起來,帶頭分享溫暖,傳遞愛心,社會會因我們而改變,人世間一定會越來越來美好、越來越和諧
篇2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餘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裡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裡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面板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裡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裡。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裡的教室裡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裡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裡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裡的孤獨與夢想